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两轮电动车能源技术“半子”之争

不久前,行业头部玩家雅迪就举办了一场能源科技大会,正式对外公布了在能源技术上最新成果——雅迪TTFAR石墨4代电池,行业首发三年质保,同时现场对其TTFAR石墨3代Plus电池、TTFAR碳纤维2.0...注: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雅迪石墨电池行业首创认证证书 而石墨电池创新也不负众望,雅迪TTFAR石墨4代电池来看,其优势契合了电池技术各项能力要求: 在质保上,行业首发三年质保,百人团队,7年研发...回过头来看,基于技术创新竞争视野,无论是石墨电池还是锂电池,雅迪在相同趋势下率先迈过技术门槛、拉开一定差距,在行业内形成了独特“领先半子”竞争格局。...以雅迪石墨电池为例,名称来看,“TTFAR石墨4代电池”本就是雅迪在行业首次推出石墨电池后快速迭代而来产物,以百人团队7年不停歇研发为保证,在质保、技术、容量、寿命等方面快速进化。...注:6月份全新上市雅迪冠能3 在技术优势底子下,厂商服务空间也变得更大,例如雅迪冠能3用户就能够享受更好质保服务,石墨电池质保时间原来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锂电电池更是直接享有5年质保

23730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石墨

目前硅基芯片最高频率是在液氮环境下实现8.4G,日常使用桌面芯片主频基本在3G到4G,笔记本电脑为了控制CPU功耗,主频普遍控制在2G到3G之间。 但如果使用石墨材料,那么结果就可能不同了。...IBM石墨圆晶/芯片 因此,采用石墨材料芯片具有极高工作频率极小尺寸,而且石墨芯片制造可与硅工艺兼容,是硅理想替代材料——在前端设计水平相当情况下,使用石墨制造芯片要比使用硅基材料芯片性能强几十倍...但目前受SiC晶圆尺寸限制,这种技术最多只能生长出4英寸晶圆级石墨,尺寸虽无法与现代芯片所需12英寸Si材料相比,但是晶圆质量与Si晶圆相当甚至更好。...由于基带信号对带宽和各项处理资源消耗很大,现有芯片背板处理速度根本无法实现更大规模基带资源集中调度共享,同时在散热、功耗等方面也面临很大挑战。...连接数密度指标要求;在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特殊应用需求,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端到端接近100%业务可靠性保证。

62950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只靠石墨电池,革新不了两轮电动车

比如华为三星在公布相关技术,分别命名为“高温长寿石墨基锂离子电池”“用于快速充电高体积能量密度可充电锂电池石墨球”,但本质都是在电池电极使用石墨材料,从而改善电池综合性能。...两轮电动车石墨铅酸电池也是如此,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都普通铅酸电池差不多,石墨仅是一种添加剂,而非核心材料。 但不可否认,石墨加成后铅酸电池对比普通铅酸电池,使用效果有明显提升。...比如续航长、支持快充、使用寿命长,这些往往都是消费者购车想要,能够让产品更加耐用。 以雅迪为例,按照官方说法,采用石墨原料,电池可循环充放电1000多次。...打个比方来说,一组72V 32Ah铅酸电池充满需要7-8小石墨版本则最快2小充满。 归根到底,石墨绝对是一项电池技术创新,但对电池核心结构来说,远算不上一场“革命”。...当拿到石墨这种材料,又明白它能产生怎样使用效果,当下如何用,以及怎么产生经济价值,才会是应用石墨关键。

59620

世界首个石墨半导体登Nature,中国团队为摩尔定律续命10年!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石墨大法好!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者,造出了世界首个由石墨制成半导体。打开石墨带隙,实现0到1里程碑级突破。...带隙是一种在施加电场可以打开关闭材料,所有晶体管硅电子器件,都是依靠这样工作原理。 石墨电子学研究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打开关闭带隙,好让石墨像硅一样工作。...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论文合著者马雷表示—— 石墨电子学长期存在问题,就是石墨没有正确带隙,无法以正确比例打开关闭。...——也就是说,可行半导体石墨诞生了。 当硅碳化硅晶体表面蒸发,富碳表面结晶产生石墨多层膜。在SiC硅端端面上形成第一个石墨层是绝缘表皮层,该层部分共价键合到SiC表面。...坩埚由射频源在线圈中感应涡流加热,坩埚上有一个小泄漏,硅坩埚中逸出速率决定了石墨在表面形成速率。因此,生长温度石墨形成速率受到控制。

35510

曹原学弟周昊欣一天发2篇Nature,还是石墨领域,网友:中科大少年班人才辈出!

石墨领域又迎来一位新星——周昊欣。 这怎么有点曹原感觉啊? 还别说,他们之间还真的颇有渊源。 周昊欣曹原一样,都来自中科大少年班,只比曹原低一届。...这次,周昊欣在菱面三层石墨方面的重磅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Nature上背靠背连发两篇论文,直接惊艳所有人,而这些成果将为石墨超导带来更多可能。 同时也让人不禁感叹: 科研真的需要毅力啊!...具体来说,周昊欣及其团队做法,是将晶体菱面三层石墨中间层相对于外层按魔角大约1.57度旋转,在温度为0.1K,实现超导。...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系副主任于永强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也表示: 相对于魔角扭曲石墨,晶体菱面三层石墨具有更好电子结构可调控性超导特性。...这项研究展示了菱面体三层石墨门调谐范霍夫奇点,将电子系统自发铁磁极化驱动为一种或多种自旋(Spin)电子谷(Valley)电子特征。

44820

95后Nature狂魔曹原达成7连杀,一周发两篇Nature,每次都是枯燥感觉

那么,他是如何成为「石墨驾驭者」呢? 我们可以7篇Nature了解一下。 2018年,让曹原「一战成名」那两篇论文描述了关于原子厚度碳片层奇异行为。...曹原决心创造出这种以微妙角度扭曲双层石墨,并发现了一些奇异现象。 对石墨施加微弱电场并冷却至绝对零度以上1.7度,会让能导电石墨变成绝缘体(Y. Cao et al....同时,也使魔角石墨理论实验都更趋近于一个统一框架,为我们开发新型量子材料,带来了更多可能。 最后,发表于3天前这篇论文是关于魔角石墨Pomeranchuk效应熵证据。...当前相关态杂化特性能量尺度大分离对于双层扭曲石墨中相关态热力学输运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这篇论文7天前那篇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研究都是魔角石墨体系中电子类Pomeranchuk效应。 ?

65940

中国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全球首个石墨半导体!

但是,石墨既不是半导体也不是金属,而是半金属,没有合适“带隙”(导带最低点价带最高点能量之差),无法在施加电场以正确比率实现打开关闭——这是困扰石墨相关半导体研究最大障碍。...所以石墨电子学研究主要问题是如何打开“带隙”,实现开功能,以便它可以像硅一样具备半导体特性,从而可以工作。...该论文概要当中写道:“众所周知,当硅碳化硅晶体表面蒸发,富含碳表面结晶以产生多层石墨。在碳化硅硅端接面上形成第一个石墨层是部分共价结合到碳化硅表面的绝缘表观石墨。...半导体石墨晶格与碳化硅衬底对准,具有化学、机械热稳定性,可以使用传统半导体制造技术进行图案化并无缝连接到石墨半导体。这些基本特性使半导体石墨适用于纳米电子学。”...根据该研究团队测量表明,他们在碳化硅上制备石墨半导体具有0.6 eV带隙超过5,000 cm 2  V -1  s -1室温电子迁移率,达到了硅10倍,同时也达到了其他二维半导体20倍。

14410

浙江大学用石墨研制出超级电池

铝-石墨电池 这种新型电池是柔性,将它弯折一万次后,容量完全保持;而且,即使电芯暴露于火焰中也不会起火或爆炸。研发团队表示,“电池性能,关键取决于电子离子在正极负极之间‘奔跑’状态。”...该石墨电池正极材料采用“三高三连续”设计原则,让尽可能多电子离子畅通地奔跑,或者快速‘归位’。...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石墨上分离出一层晶体物质,它就是石墨石墨几近透明,却异常柔韧,是目前人类发现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材料。 ? ?...科研人员还发现,细菌细胞在石墨无法生长,而人类细胞则可以正常生长。 如果用石墨制作电容装置,它充放电速度是锂电池100倍——1000倍! ?...在2017年3月,中国石墨专利总数已占全世界56%,排名第一,后面才是韩国、美国、日本!

39230

海啸级后浪!“天才少年”曹原再次连发2篇Nature!

基于 “魔角石墨一系列发现,有望在未来应用到诸如能源、电子、环境科学计算机产业等领域。 ?...图 | 2018 年 Nature 杂志十大人物封面图致敬 “魔角石墨” 研究(来源:Nature 在 5 月 6 日最新文章中,第一篇Nature论文:“Tunable correlated states...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魔角石墨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双层-双层石墨(TBBG),并以此制作了双栅极高迁移率器件投入实验,探求了扭转角度、外加电位移场磁场对其性质影响。...物理层面上来说,TBBG 由两层未旋转伯纳尔堆叠(Bernal-stacked)双层石墨组成,具有丰富相图,并具有可调相关绝缘体状态。...不同于前文,团队采用魔角双层石墨(MATBG)作为研究体系,他们扭曲角分布信息,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朗道能级断层图像,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

31550

石墨可将硬盘容量提高十倍,剑桥在Nature子刊发表最新研究

最近,剑桥大学石墨中心研究人员发现: 石墨可用于超高密度硬盘驱动器,与当前技术相比,每平方英寸数据存储量可以目前1Tb提高到10Tb。 这意味着容量提高了十倍啊!...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石墨怎么用于机械硬盘石墨怎么用于HDD HDD (硬盘驱动器)最早出现在 1950 年代,但它们在个人计算机中作为存储设备使用直到 19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兴起。...硬盘包含两个主要部分:盘片磁头。 数据是通过磁头写在盘片上,当盘片旋转,磁头会在盘片上方每分钟几千转快速移动,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读写操作。...看看,这就是结合HAMR技术威力。 此外,当前碳基涂层在这些高温下无法发挥作用,但石墨可以。 研究人员表示,单个石墨层可将腐蚀降低 2.5 倍。...因此,基于四层石墨COC与其他创新技术结合使用,如HAMR比特图案化磁记录(BPM),可以远胜过当前 HDD。

33920

MIT研发新方法,用特殊材料制作柔性电子

他们发现,将石墨堆叠在如砷化镓等纯净、昂贵半导体晶圆材料上,当镓原子砷原子流过石墨,这些原子似乎以某种方式与下面的原子层进行交互,中间石墨似乎是不可见或透明。...结果,这些原子集合到下方半导体晶圆精密单晶图案中,形成了一个精确“副本”,并可以轻易地石墨层上剥落下来。...他们试图将“远程外延”应用于硅锗这两种廉价半导体,但是他们发现,让这些原子石墨上流过时,它们无法与各自下层进行交互,以往“透明”石墨再次变得“不透明”,阻止硅锗原子“看到”另一侧原子。...除了石墨,他们实验了六方氮化硼(HBN)中间层,一种类似于石墨原子图案材料,并具有类似特氟龙品质,在复制,堆叠在其上方材料可以被很容易地剥离。...这也表明,原子中间材料极性,都决定了原子是否将相互作用并形成原始半导体晶圆副本。 “现在,我们真正理解了原子通过石墨相互作用规则。”Kim说。

61530

中科大少年班周昊欣也来「Nature 二连发」,还是那个石墨

---- 新智元报道 来源:网络 编辑:LRS 【新智元导读】中科大少年班仿佛Nature有特别的缘分,前有Nature狂魔 曹原,如今他学弟又在Nature上连发两篇文章,还是那个石墨...这次主角依然是中科大少年班,依然是石墨,还是那个Nature,只不过作者曹原,换成了曹原学弟。...《菱面体三层石墨超导性》、《菱面体三层石墨半金属四价金属》,这两篇文章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在菱面体三层石墨成就!...在论文发表后,中科大也是邀请了周昊欣在校发表一次学术报告,可以线上观看大佬分享。 提起中科大少年班、石墨Nature,就不得不提另一个big name,曹原。...菱面石墨,则为石墨超导带了更多可能,也是周昊欣论文中研究内容。 周昊欣第一篇论文展示了菱面体三层石墨中栅极调谐范霍夫奇点将电子系统自发铁磁极化驱动为一种或多种自旋谷型。

38630

蓝灯鱼 AI 专利检索在 Milvus 实践

设置含填料及石墨材料过滤吸附混合物层,所述过滤吸附混合物层用铁填料、锰填料多层石墨以 2:1:2 比例混合,或者采用铝填料、氧化锰填料、氧化铁填料、石墨改性材料以 1:0.5:1.5:1 比例混合...过滤吸附混合物层石墨材料过滤、吸附污水中污染物,石墨材料结合金属填料/或金属氧化物填料进行微电解反应; d....出水;所述石墨材料为多层石墨石墨改性材料中一种或者两种混合物;所述污水 pH 值为4~6。” 机器需要理解这段话中以下几个要点: 该技术是处理污水领域技术。...使用石墨连续吸附技术方式。 还包括了铝填料、氧化锰填料、氧化铁填料等材料。 做了微电解反应。 石墨材料是多层材料。 污水 pH 值为 4~6。...| 项目展示 下图是用户使用蓝灯鱼 AI 专利检索工具结果展示。例子中可以看到,检索结果会把本领域相关专利即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检索出来。

81510

亚1纳米制程晶体管,一个碳原子栅极厚度:清华重大突破登上Nature

来源:机器之心本文约1800字,建议阅读8分钟小到晶体管栅极开关等效尺寸都不一样了。 20 世纪 50 年代集成电路问世以来,硅晶体管像摩尔定律预测那样逐渐缩小。...底层是一片石墨,由单层碳原子组成;在它之上是一块覆盖着氧化铝铝块,使石墨二硫化钼几乎完全分离,除了在更高台阶垂直侧有一个薄薄间隙。...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石墨薄膜超薄单原子层厚度优异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二硫化钼沟道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物理栅长为 0.34nm,与石墨层宽度相同。...通过在石墨表面沉积金属铝并自然氧化方式,该研究完成了对石墨垂直方向电场屏蔽,并使用原子层沉积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作为沟道。...在晶体管中,当施加电场,栅极开状态通常存在长度上差异,但在更大范围内,这种效应通常并不明显。

22120

亚1纳米制程晶体管,一个碳原子栅极厚度:清华重大突破登上Nature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小到晶体管栅极开关等效尺寸都不一样了。 20 世纪 50 年代集成电路问世以来,硅晶体管像摩尔定律预测那样逐渐缩小。...底层是一片石墨,由单层碳原子组成;在它之上是一块覆盖着氧化铝铝块,使石墨二硫化钼几乎完全分离,除了在更高台阶垂直侧有一个薄薄间隙。...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石墨薄膜超薄单原子层厚度优异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二硫化钼沟道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物理栅长为 0.34nm,与石墨层宽度相同。...通过在石墨表面沉积金属铝并自然氧化方式,该研究完成了对石墨垂直方向电场屏蔽,并使用原子层沉积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作为沟道。...在晶体管中,当施加电场,栅极开状态通常存在长度上差异,但在更大范围内,这种效应通常并不明显。

31130

惊呆了!这篇论文全文都是脏话,可编辑部居然对它评价极佳并发表了!

所以,只要你学会石墨掺杂电催化剂,然后拔高下段位,就能得到一篇SCI。这是妥妥套路模板。但这种文章创新性价值在哪里呢,是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呢?...作者利用两种方法来合成石墨,一种是Hoffmann method,加了鸟屎(bird dropping)不加鸟屎分别记为Hu-GO-BDHu-GO,另外一种是Hummers method,加了鸟屎不加鸟屎分别记为...最后,作者证明鸟屎处理石墨确实使石墨比非掺杂石墨更具有电催化作用。 由于掺杂廉价鸟粪石墨比许多复杂多元素掺杂程序产生更多电催化材料,作者认为研究人员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其他研究方向上。...这些期刊往往虚报其影响因子学术水平,或者使用一些其他手段冒充影响因子,并且具有高额版面费。最重要是,在这上面发表文章基本不被认可,他们可以说是能骗一个是一个。...另一个就是追逐潮流,大发SCI水文风气,就像上面说石墨掺杂电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有84个稳定元素(除去气体碳),那么单掺杂催化剂就能有84个,双掺杂就能有3486个,三个掺杂的话就是95284

38520

一天两登Nature,还都是一作!95后天才少年再次引全球热议,被称“海啸级”后浪

5月6日,在最新一期《Nature》上,96年出生“天才少年”曹原与其博导Pablo Jarillo-Herrero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文章,介绍了在魔角石墨中取得系列新进展。...时隔近两年,被称为石墨驾驭者、让原子厚度碳片层成为超导体博士研究生携两篇论文归来,再次双发《Nature》,也昭示了魔角石墨研究重大进展。...2017年8月,曹原和他团队发现,原来石墨就可以实现超导,只需将两层石墨旋转到特定角度(1.1°)再进行叠加,就可以实现零电阻传导,即刻显现超导特性。...石墨"魔角"也登上了当时《自然》杂志十大人物特刊封面图。 曹原石墨驾驭者”这一称号,也由此得来。 再来聊聊“石墨”这种神奇材料。...由于专业方向不同(感谢祖师爷没让我这位天才撞车),不好深入讨论相关东西,不过两年前同学们讨论曹原第一次连发nature时候,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绝对只是个开始,魔角石墨绝对能给这个领域带来非常多新思路

45030

石墨成为芯片突破新希望

科学家们对于神经形态电路结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但是关键难点就在于如何处理神经元与硅之间重叠部分,即突触逻辑门。光电子上讲就是光子穿过激光晶体管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跨越处。...但是,冯·诺依曼结构芯片时钟频率是存在极限值,因此它被淘汰是早晚事,必须找到一种计算速度更快方法来进行替代。 有研究报告显示,将石墨加入到激光之中,可以加速计算。...石墨能够捕获光子,变成一种光学电容器。那么电容器就会以这样方法进行递增,激光也就可以以皮秒速度嗖嗖嗖地飙升。...换而言之,这样石墨海绵”可以更好地吸收电子,且同时输出不同波长光子。同时还能互不干扰。 在摩尔定律最后,模拟神经元神经回路设计理念可以使得处理器功耗更低,可伸缩性更强。...光电子学中,光导纤维和激光晶体管是实现这一理念理想方法,毕竟光子比电子移动速度更快。 自然科学报告最新消息显示,石墨电容器可以使得神经形态芯片架构与光电子完美地进行结合。

48450

自古英雄出少年,22岁中国小哥哥入选Nature十大人物

根据 2018 年公布资料显示,《自然》在 2017 年最新影响因子为41.577。...2014 年,曹原加入了 Pablo Jarillo-Herrero 在麻省理工研究团队。四年学习中,曹原所在团队就一直试图攻克石墨超导性问题。...2017 年 8 月,他团队理论上发现了:只要将两层石墨旋转到特定“魔法角度”(1.1°)叠加,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情况下传导电子,即刻显现超导特性。...曹原先将单层石墨撕裂,组成方向相同双层石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校准。他还通过调整低温系统,达到了能让超导态更为显著温度。...杨美盈 马来西亚科学环境部长 作为新任能源、科学、计划、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她致力于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

50530

最新电子皮肤触觉有多灵?连空气流动都能感受到

PDMS微球+石墨创意组合 这个电子皮肤材料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球与石墨组成。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受到人类指纹启发,将它赋予了指纹微结构。 ?...△ 指纹微结构电子皮肤由基底层、电极传感器层等组成 制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PDMS加水进行乳化、离心固化制成PDMS微球 (microspheres),与石墨混合。...其中,使用未交联PDMS-石墨混合液态先驱液包覆微球。 然后将混合溶液充分搅拌,得到均匀凝胶状油墨。 接着用3DMAX建好具有指纹结构触觉传感器模型。...不过随着石墨含量增加,该性能会下降; 2、响应时间短:60ms瞬时响应; ?...以上表明,这个基于PDMS微球石墨所构建电子皮肤,不仅可以用于对不同粗糙度表面的检测,还可用于气流监测、声音检测等。

33410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