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算法与数据结构(十三)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Swift3.0版)

本篇博客中的代码实现依然采用Swift3.0来实现。在前几篇博客连续的介绍了关于查找的相关内容, 大约包括线性数据结构的顺序查找、折半查找、插值查找、Fibonacci查找,还包括数结构的二叉排序树以及平衡二叉树的构建与查找,然后还聊了哈希表的构建与查找。接下来的几篇博客中我们就集中的聊一下常见的集中排序方式,并并给出相应的时间复杂度。本篇博客我们将会详细的介绍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以及选择排序,下篇博客将继续介绍堆排序、归并排序以及快速排序的相关内容。当然上述内容的代码实现我们依然采用Swift面向

07

python期末复习笔记(2)

1.lstrip()—— 去掉字符串左边的空格或指定字符 2.rstrip()——去掉字符串末尾的指定字符,默认为空格,根据提供的函数对指定的序列做映射 3.str.format()格式化数字 4.find()——方法检测字符串里面是否包含子字符串,包含返回对应的索引值,不包含返回-1 5.split()——通过指定的分隔符对函数进行切片,如果指定num有参数,则分隔num+1个字符串,返回以[‘’,’’,] 6.replace()——替换指定字符,如果指定替换的参数,替换不超过参数+1个 7.isalnum()——检验字符串是否由数字和字母组成 8.isalnum()——检验字符串是否只由字母组成 9.isdigit()——检验字符串是否只由数字组成 10.endswith()——判断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后缀结尾 11.strip()——移除字符串头尾指定的字符 12.rindex()——返回指定字符在字符串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 13.rfind()——返回字符串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如果没有匹配则返回-1 14.count()——统计字符串中某个字符出现的次数 15.find()——检测字符串是否包含子字符串,如果包含则则返回开始的索引值,反之返回-1 16.upper()——转化为大写字母 17.lower()——转化为小写字母 18.swapcase()——用于对字符串的大小写字母进行转换 19.startswith()——检验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字符串开头 beg-指定位置是否为该字符 20.translate()——方法根据参数table给出的表,转换相应的字符 21.round()——返回浮点数x的四舍五入值 22.abs()——求绝对值 23.复数—求值开根号 24.查看变量内存的地址——id() 25.callable()——检查一个函数是否可以被调用 26.len()——可以返回列表,元组,字典,集合,字符串,以及range对象中的元素(项目)个数 27.max()——返回序列中的最大元素 28.min()——返回序列中的最小元素 29.sum()——返回数值型序列中所有元素之和 30.random模块中-shuffle()——将列表中的元素随机乱序 31.choice——从序列表随机选择一个元素 32.sample(seq,k)——从序列中选择不重复的K个元素 33.标准库math中-sqrt——开平方——返回的几点0的小数形式 34.import——引库 35.流控制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36.python内建异常类的基类是——BaseException 37.elif表示-if和else两个单词的缩写 38.break提前结束本层循环 39.continue提前进入下一次循环 40.列表、元组、字符串、是有序序列 41.集合、字典是无序的 42.add()——给集合添加元素-如果要添加的元素已经存在,在不执行任何操作 43.集合比较大小看是否为子集,为另一方的子集的小 44.pow()——幂的运算 45.^——按位异或运算符,当两对应的二进位相异时,结果为1 46.^在两个集合中间时,相同的元素舍弃,保留两个集合各自与对方不同的字符 47.|——按位或运算符,只要对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是,结果就为 48.|在两个集合中间时,将两个集合合并到一起,有两个的保留一个 49.&——按位与运算符,参与运算的两个值,如果两个相应位都为1,则该位的结果为1,否则为0 50.&在两个集合中间时,只保留相同的元素 51.集合相减——减去相同的元素 52.set——是一个无序且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53.sort()——对可进行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54.map()——根据提供的函数对指定序列做映射 55.range()——创建一个整数列表 56.del命令既可以删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也可以删除整个列表 57.append()——在列表结尾添加元素,如果加入列表,则会将整个列表加入进去,即有[XX] 58.extend()——如果加入列表,则会把列表中的元素加入进去 59.insert()——用于将指定对象插入列表的指定位置,(谁的前面)(,)逗号前面为位置,后面为要插入的元素 60.sort()——对原列表进行排序,默认为升序, reverse = True-降序 61.pop()——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加入所以定位击杀 62.remove()——用于移除列表中某个值得第一个匹配项(移除哪个东西-不是索引值) 63.index()——查找某个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值 64.reverse()——反向列表中的元素,不是按照大小,是按照顺序 65.sort排列列表有=输出N

01

【深入浅出C#】章节 4: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对象的创建和销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构造函数是一个特殊的成员函数,用于在创建对象时初始化对象的数据成员。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对象分配内存空间并初始化对象的状态。构造函数具有与类同名的特点,并且没有返回类型。通过构造函数,可以确保对象在创建时具有有效的初始状态。构造函数可以被重载,这意味着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多个具有不同参数的构造函数。 析构函数是一个特殊的成员函数,用于在对象销毁时执行必要的清理操作。它的主要作用是释放对象占用的资源,例如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关闭打开的文件或释放其他外部资源。析构函数的名称与类名相同,前面加上一个波浪线(~)作为前缀。析构函数在对象销毁时自动调用,无法手动调用。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在对象的生命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构造函数确保对象在创建时具有合适的初始化状态,而析构函数则确保对象在销毁时进行必要的清理操作。这种对象创建和销毁的过程对于程序的正确运行和资源管理非常重要。合理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同时避免内存泄漏和资源泄漏等问题。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