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如何使用HoverTool在Bokeh中显示两个不同字形的点之间的差异?

在Bokeh中使用HoverTool显示两个不同字形的点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导入必要的库和模块:
代码语言:txt
复制
from bokeh.plotting import figure, show
from bokeh.models import HoverTool
  1. 创建一个绘图对象:
代码语言:txt
复制
p = figure(...)

这里的...表示其他绘图参数,例如标题、坐标轴等。

  1. 创建两个不同字形的点的数据源:
代码语言:txt
复制
source1 = {'x': [1, 2, 3], 'y': [4, 5, 6], 'label': ['A', 'B', 'C']}
source2 = {'x': [1, 2, 3], 'y': [7, 8, 9], 'label': ['D', 'E', 'F']}

这里的xy表示点的坐标,label表示点的标签。

  1. 绘制两个不同字形的点:
代码语言:txt
复制
p.circle('x', 'y', size=10, source=source1, legend_label='Group 1')
p.square('x', 'y', size=10, source=source2, legend_label='Group 2')

使用circlesquare函数分别绘制两个不同字形的点,size参数表示点的大小,source参数指定数据源,legend_label参数设置图例标签。

  1. 添加HoverTool工具:
代码语言:txt
复制
hover = HoverTool(tooltips=[('Label', '@label')])
p.add_tools(hover)

使用HoverTool创建一个悬停工具,tooltips参数设置悬停时显示的信息,@label表示显示label字段的值。

  1. 显示绘图:
代码语言:txt
复制
show(p)

这样,就可以在Bokeh中使用HoverTool显示两个不同字形的点之间的差异了。

关于Bokeh的更多信息和使用方法,可以参考腾讯云的Bokeh产品介绍链接:Bokeh产品介绍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Bokeh,一个超强交互式 Python 可视化库!

之前一直有小伙伴私信说让我多出些关于 Python 进行可视化绘制的教程,不想再学一门语言(R 语言)进行可视化绘制。怎么说呢?其实公众号关于 Python 进行可视化绘制的推文还是很多的,刚开始我也是坚持使用 Python 进行可视化绘制的,但也深知 Python 在这一块的不足(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再熟悉 R-ggplot2 绘图理念后,后面的可视化绘制都基本以 R 为主,Python 偶尔也会绘制。好在两者的绘图语法、所使用数据的结构都相差不大,使得两者可以兼顾,而基于前端交互式的可视化绘制,Python 可能比较灵活方便些,毕竟语法较为简单嘛,好了,不多说了,今天这篇推文,我们就介绍一下 Python 中常用且可灵活交互使用的的可视化绘制包- Bokeh,由于网上关于该包较多及官方介绍也较为详细,这里就在不再过多介绍,我们直接放出几副精美的可视化作品供大家欣赏:

01

绘图技巧 |Bokeh超强交互式Python可视化库作品分享

之前一直有小伙伴私信说让我多出些关于Python 进行可视化绘制的教程,不想再学一门语言(R语言)进行可视化绘制。怎么说呢?其实公众号关于Python 进行可视化绘制的推文还是很多的,刚开始我也是坚持使用Python 进行可视化绘制的,但也深知Python 在这一块的不足(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再熟悉R-ggplot2绘图理念后,后面的可视化绘制都基本以R为主,Python偶尔也会绘制。好在两者的绘图语法、所使用数据的结构都相差不大,使得两者可以兼顾,而基于前端交互式的可视化绘制,Python可能比较灵活方便些,毕竟语法较为简单嘛,好了,不多说了,今天这篇推文,我们就介绍一下Python中常用且可灵活交互使用的的可视化绘制包- Bokeh,由于网上关于该包较多及官方介绍也较为详细,这里就在不再过多介绍,我们直接放出几副精美的可视化作品供大家欣赏:

01

基于编码注入的对抗性NLP攻击

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此类攻击主要针对视觉模型,利用人与机器感知之间的差距。尽管基于文本的模型也受到对抗性样本的攻击,但此类攻击难以保持语义和不可区分性。在本文中探索了一大类对抗样本,这些样本可用于在黑盒设置中攻击基于文本的模型,而无需对输入进行任何人类可感知的视觉修改。使用人眼无法察觉的特定于编码的扰动来操纵从神经机器翻译管道到网络搜索引擎的各种自然语言处理 (NLP) 系统的输出。通过一次难以察觉的编码注入——不可见字符(invisible character)、同形文字(homoglyph)、重新排序(reordering)或删除(deletion)——攻击者可以显着降低易受攻击模型的性能,通过三次注入后,大多数模型可以在功能上被破坏。除了 Facebook 和 IBM 发布的开源模型之外,本文攻击还针对当前部署的商业系统,包括 Microsoft 和 Google的系统。这一系列新颖的攻击对许多语言处理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攻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影响系统,而无需对底层模型进行任何假设。结论是,基于文本的 NLP 系统需要仔细的输入清理,就像传统应用程序一样,鉴于此类系统现在正在快速大规模部署,因此需要架构师和操作者的关注。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