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Spring AOP 源码分析系列文章导读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 Spring IOC 容器方面的源码,并写了数篇文章对此进行讲解。在写完 Spring IOC 容器源码分析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一篇后,没敢懈怠,趁热打铁,花了3天时间阅读了 AOP 方面的源码。开始以为 AOP 部分的源码也会比较复杂,所以原计划投入一周的时间用于阅读源码。但在我大致理清 AOP 源码逻辑后,发现没想的那么复杂,所以目前进度算是超前了。从今天(5.15)开始,我将对 AOP 部分的源码分析系列文章进行更新。包括本篇文章在内,本系列大概会有4篇文章,我将会在接下来一周时间内陆续进行更新。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将会分析 Spring AOP 是如何为 bean 筛选合适的通知器(Advisor),以及代理对象生成的过程。除此之外,还会对拦截器的调用过程进行分析。与前面的文章一样,本系列文章不会对 AOP 的 XML 配置解析过程进行分析。

03

如何理解AOP中的连接点(Joinpoint)、切点(Pointcut)、增强(Advice)、引介(Introduction)、织入(Weaving)、切面(Aspect)这些概念?

a. 连接点(Joinpoint):程序执行的某个特定位置(如:某个方法调用前、调用后,方法抛出异常后)。一个类或一段程序代码拥有一些具有边界性质的特定点,这些代码中的特定点就是连接点。Spring仅支持方法的连接点。 b. 切点(Pointcut):如果连接点相当于数据中的记录,那么切点相当于查询条件,一个切点可以匹配多个连接点。Spring AOP的规则解析引擎负责解析切点所设定的查询条件,找到对应的连接点。 c. 增强(Advice):增强是织入到目标类连接点上的一段程序代码。Spring提供的增强接口都是带方位名的,如:BeforeAdvice、AfterReturningAdvice、ThrowsAdvice等。很多资料上将增强译为“通知”,这明显是个词不达意的翻译,让很多程序员困惑了许久。

03

Spring AOP工作原理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一般译作“面向切面编程”,从名字上来看,显然这是一种编程理念,那既然已经有了Procedure-Oriented(面向过程)和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为什么还需要Aspect-Oriented呢? 首先AOP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他也不是只从属于Spring框架,早在1997年就有关于aop的论述,可能实际还有更早的可查文章,可以理解为对Object-Oriented一种扩充。Object-Oriented的编程方式引入了Object,通过对象对编程中的相关业务逻辑(procedure)进行了封装,例如通过class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率,然后不相关的代码模块之间皆耦合,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在通过Object进行一些封装之后,通常会出现一种难以理解和维护的“分散”(scattered)或“聚合”(tangled)在一起的代码,这些代码模块就是“aspect”。“分散”指的是一切相对独立但是公用的模块,这些模块可能是需要跨系统或者跨编程语言公用的,例如日志记录,鉴权等等,如果我们要改动这些代码模块的话,几乎要改动相关的所有调用模块。“聚合”指的是多个不相关的公共模块,可能会由于业务逻辑的需要,被串联在同一个业务流程中,这样我们在对这个公共模块的功能代码进行改动时,就需要理解所有相关的调用逻辑以避免任何由于改动造成的对原有业务逻辑的影响。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