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阿里Java编程规约【十】 前后端规约

1. 【强制】前后端交互的 API,需要明确协议、域名、路径、请求方法、请求内容、状态码、响应体。 说明: 1)协议:生产环境必须使用 HTTPS。 2)路径:每一个 API 需对应一个路径,表示 API 具体的请求地址:  a)代表一种资源,只能为名词,推荐使用复数,不能为动词,请求方法已经表达动作意义。  b)URL 路径不能使用大写,单词如果需要分隔,统一使用下划线。  c)路径禁止携带表示请求内容类型的后缀,比如".json",".xml",通过 accept 头表达即可。 3)请求方法:对具体操作的定义,常见的请求方法如下:  a)GE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  b)POST: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c)PUT:在服务器更新资源。  d)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4)请求内容:URL 带的参数必须无敏感信息或符合安全要求;body 里带参数时必须设置 Content-Type。 5)响应体:响应体 body 可放置多种数据类型,由 Content-Type 头来确定。

02

Go语言入门——进阶语法篇(四)

Go语言没有类似Java或Python那种try...catch...机制处理异常,Go的哲学是与众不同的,Go的设计者认为主流的异常处理机制是一种被过度滥用的技巧,而且存在很大的潜在危害,Go的异常处理(或者说是错误处理)是一种非常简单直观的方式。通常的,我们在写Java、Python之类的代码时,遇到可能存在的异常,直接用try括起来,使用catch捕获,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当系统长时间的运行时,大大增加了不稳定性,所积累的问题可能在某一刻爆发。而Go者使用一种称为"恐慌的"机制,在有必要时,直接让系统宕机,让问题发生时立刻暴露出来,不必累积。很难说哪种设计更好,但Go语言确实简化了代码。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