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报道一组实习生在微软研究院创造了一个自动字幕系统,让机器观察图像和描述其中内容。自那时以来,该项目持续发展,而且现在成为微软研究院整体战略的一个核心部分。 机器智能,或者说创建一个真正的AI,一直是微软多年来的既定目标。在云计算和机器学习技术进步的帮助下,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迅速取得进展。 ? 微软研究院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因为工作围绕神经网络概念展开,使用电子方式创建类似于人大脑某些方面的结构,允许在不同的领域增强功能。 虽然这种做法是在其它工程领域,如灵感来自昆虫和鸟类的航空设计中常见,但是近几年人类大脑新知识的积累,已经允许微软研究院在这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微软研究院这方面的目标是确保Bing和柯塔娜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并且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Azure访问并获得利益。
像在Office365套装里,微软AI帮助付费会员提高工作效率;Win10的照片App用AI让视频的制作,以及照片搜索更简单;Windows Hello已经可以人脸识别,方便用户快速登录自己的账号了;当用户使用必应或小冰搜索问题时 现在微软研究中心还在不断钻研更好的语音识别、机器阅读和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希望能把AI技术渗透到各种电子产品。要是能将来研发出一个会画画的AI就好了哈哈。 微软合作的小伙伴们怎么看? ? 有了微软这个App,直接本地处理,节省了大量成本。即使是更复杂的任务,更庞大的工作量,也可以做到只传必要的数据到云端就能优化模型训练。 操作灵活选择多 开发者可以在终端执行AI任务,也可以在云端。 微软支持ONNX(可驱动的机器模型的工业标准格式)。 也就意味着,微软开发者在Azure机器学习工作台上可以用数据科学家训练好的ONNX模型。 在不久的将来,Azure定制视觉服务(微软的图片分类器工具)也会马上支持创建ONNX模型。
提供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在内的90+款云计算产品。打造一站式的云产品试用服务,助力开发者和企业零门槛上云。
微软官员称,人工智能这个迅速崛起的领域突然引起IT行业和全球各地政府的关注,事实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 人工智能也面临着适当使用数据的挑战,微软学习组织项目经理Matt Winkler表示,“技能短缺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人都在谈论AI。很多人都非常兴奋,想要去实现它。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基于数据,所以有趣的是你拥有的数据,你的企业所拥有的数据,以及你对客户的理解。那么,你如何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去制作模型? 我们正在做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例如通过扫描视网膜进行糖尿病预测。 微软正在与Snow Leopard Trust合作,这是一家致力于保护雪豹和尼泊尔和印度部分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可实时分析雪豹的存在。 微软正在与其他三家保护机构合作,开展类似的工作。 对于很多客户来说,AI所能实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增量,但这是他们以前根本无法做到的。所以它确实会为他们想要在业务中做的事情做出改变。
李笛,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微软全球资深合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年加入微软,同年创立微软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框架。 表现了人类对拥有情感的人工智能的憧憬;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在2013年上映的科幻作品《她》中,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除了像其他机器人一样高效、智能以外,还获得了与人类相似的情感。 作为时任微软最高层的华人领导者,陆奇等一直都想在工程院做一个 China First 的项目。他们当时选中的方向是做语音助手,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笛加入了微软。 ? (图片说明:《纽约客》杂志封面,预言人类将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失去竞争力;图片来源:New Yorker) 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将会为人类带来威胁的讨论层出不穷。 在微软内部,小冰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它是微软人工智能产品线的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个是 IQ导向的产品如Bing 、Cortana,和Infuse AI)。
编者按:邓力博士原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1999 年加入微软,2016 年起担任微软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负责微软深度学习技术中心应用趋向的深度学习研究。 微软在这方面有大动作:11 个月前,微软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有一个重大的宣布,即 Microsoft Bot Framework(微软 Bot 框架),它让大家、第三方都能使用。 文章中,我首先谈到了app 和网络模型(web models)遇到的问题;其次,对话作为一个新生的、正不断壮大的移动交互界面(mobile UI),以及在这之中,bots 扮演的人机之间智能代理的角色。 我把 bots 归纳为三个类别: 社交机器人(social chatbot)。这方面,微软在中国开发的“小冰”相当成功,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代技术依赖于专家人工制定的语法规则和本体设计(ontological design)。这些规则很容易解释、理解,比较透明,这就是这代技术为什么能催生出一系列的成功商业应用的原因。
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邓力博士将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做题为《驱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多种应用的三类深度学习模式》的主题报告。 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邓力 世界著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语音语言信号处理专家,现任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和深度学习技术中心研究经理。 微软人工智能研发路线 CSDN:微软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领军者,能否介绍您的工作在其中的作用?您最近半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在哪方面? 另外50%时间在微软的商业部门任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将人工智能和各类深度学习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应用到人工智能产品和云端服务。 CSDN:微软做了不少人工智能的API提供给开发者,您是否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app的普遍属性?当前开发人员需要学习哪些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如何上手?
雷锋网5月16日消息,由微软、张江集团共同打造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用,目前该实验室已有30家企业入驻,预计每年可为约300家企业提供服务,并将推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制造、零售 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总面积2800平方米,是微软为推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解决方案及应用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而专门设立的全球性研发机构,用于将更多的资源投向物联网领域,跨越云、操作系统和物联网平台从而巩固自身优势 微软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柯睿杰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有超过15万的开发者在使用微软人工智能平台和工具去研究相关技术和产品。 自2019年3月开启首期招募以来,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收到了近300家企业、合作伙伴的报名申请,并最终从中遴选出30家企业作为实验室的首批赋能企业,以下是详细名单: 图表由雷锋网整理 Heckman、中外院士、世界顶会主席、知名Fellow,多位重磅嘉宾将亲自坐阵,一起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学、产、投等复杂的生存态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微软其他报道
【新智元导读】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邓力18日在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AI WORLD 2016 发表主旨演讲《深度学习十年简史和人工智能未来展望》。 邓力博士回顾了他与 Hinton 的合作及其产业影响,重点讲述语音识别如何随深度学习发展进入商用阶段,还介绍了微软近两年的人工智能进展,并对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和产业进行展望。 我今天首先要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微软的一些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感谢组委会专门给我这个题目,叫我讲一下十年深度学习的历史。 两个月前,杨澜带了一个采访团队到我们公司来拍摄人工智能电影的时候,专门试了我们的 Skype Translator,是五个小时人工智能的纪录片的一部分。 我对中国的人工智能的希望是非常之大的。现在有哪些新的技术?
量子位 | 李林编译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昨天在印度的公开活动上发表讲话时,强调人工智能(AI)的巨大潜力,并称之为技术的“终极突破”。 “如果宽泛的讨论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人工智能,过去五年来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让机器具备犹如人类一样感知语音或图像的能力”,Nadella说。 不过尽管对人工智能非常看好,他仍然经过说不应“过度炒作”。 不能说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将到来,Nadella表示,真正的挑战是对人类语言的理解,然而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完美的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继续向上攀爬。
【新智元导读】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邓力18日在自动化学会与新智元携手举办的首届 AI WORLD 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发表主旨演讲《深度学习十年简史和人工智能未来展望》。 邓力博士回顾了他与 Hinton 的合作及其产业影响,重点讲述语音识别如何随深度学习发展进入商用阶段,还介绍了微软近两年的人工智能进展,并对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和产业进行展望。 我今天首先要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微软的一些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感谢组委会专门给我这个题目,叫我讲一下十年深度学习的历史。 两个月前,杨澜带了一个采访团队到我们公司来拍摄人工智能电影的时候,专门试了我们的 Skype Translator,是五个小时人工智能的纪录片的一部分。 我对中国的人工智能的希望是非常之大的。现在有哪些新的技术?
微软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让计算机讲述多张照片中发生的故事的新颖方法。2016年4月,微软发布了一份描述这项技术的学术论文,据论文表示,这项技术在将来可能能够发展出对视障人士尤为有用的服务。 为促进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水平,微软依靠人工、并按特定顺序为每张图片编写说明。然后,工程师利用这些信息教会机器如何组织出整个故事,说明图片的顺序。 这个方法涉及深度学习,也就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微软之前曾将这种人工智能用于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任务。Facebook、谷歌和其他公司也在这方面积极开展研究。 她和她的合作者——部分来自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FAIR)实验室——尝试通过设定一定的规则来改善系统最初产生的内容。例如在一个故事中,相同的内容词汇不应该出现两次。 近期,业内兴起了一阵研究如何为盲人识别图片和视频中的物体和人物的热潮,而微软的这项工作正是这种热潮的良好延续。
据外媒报道,英特尔与微软正处于一场人工智能的投资狂潮中。这两家芯片与软件巨头在本周内通过各自的风投部门——英特尔投资与微软创投——宣布了一系列交易。 ? 微软在去年也投资了CrowdFlower公司。 这对公司这一整年都在投资人工智能相关的初创公司。 并且在同一天,微软创投宣布他正以760万美元投资Bonsai,这家初创公司致力于帮助公司将人工智能构建到公司业务中。 与英特尔一样,微软2017年也进行了一些人工智能公司的收购。 实际上,微软最近发起了一个专供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基金,而英特尔投资现在单独宣称在他的投资组合中有超过25家人工智能公司。 “每家公司都加入到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事业中,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到机器智能软件和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支付宝今年“双十一”玩起“人工智能”,据介绍,智能客服能自动理解上下文,回答口语化提问的智能机器人客服,效率是人工的30到60倍。 Kespry和英伟达证明了商业自动化无人机采用其深度学习技术的可能性 ? Kespry公司,一个商业无人机系统公司,今天发布了一个采用英伟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物体的无人机原型。 公司CEO和创立者Paul Doersch表示,有了英伟达机器的学习组件,无人机能够识别工程车辆、建造材料和其他结构等等,这会为社会提供很多便利。 3. 微软的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纽约客卡通中的玩笑 ? 微软训练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从成千上万的,提交到纽约客卡通的作品中选出一个赢家。微软研究人员与纽约客的卡通部分的编辑Bob Mankoff合作,训练电脑理解纽约客卡通中的笑点。 AI大约节省了他50%的工作负担和雇佣新助手的开支。此外,这个AI也能使微软的小娜更加智能。 4.卡耐基梅隆大学: 帮助新手交互设计3D打印机器人的工具 ?
【新智元导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芮勇在《新智元:机器+人类=超智能时代》书中畅想人工智能发展6大阶段,详细介绍微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牛津计划等多项人工智能项目。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人工智能2015 人工智能的春天又回来了。 近几年,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让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日益壮大,业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和尝试也非常多样。 当计算机对人类多种感官的模拟不断完善聚合,一个聚合智能的人工智能助手就这样诞生了。 在微软,有一对人工智能姐妹花叫小冰和小娜。 小冰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开发,集合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众多研究成果的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微软小娜则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基于Cortana,深度本地化再创新的一款人工智能个人助理,扮演的是知书达理的女秘书形象,帮助用户做好日常的行程计划安排。
在2014年2月份演示时,微软曾使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现场对话翻译成其他语言。纳德拉表示,他希望这款工具能与Skype整合,并于3个月后在其首次公开演讲中使用。 这与微软以往的习惯不符。 对标Google,微软开源其人工智能CNTK ?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在Windows平台上与Cortana或Skype对话来实现操控的话,你可能会对它们到底是如何成功理解人类语言而感到好奇。 现在让你一探究竟的机会终于来了——微软在昨日宣布,已在Github上向外部开发人员开源其人工智能工具包CNTK(Computational Network Toolkit)。 不得不说,微软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上的确投入了很多研发成本,研究人员将这些现代化开发工具称为计算网络工具包(CNTK),也是希冀其能够在机器学习领域获得更多新的突破。 随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探索,这个新工具应该能够吸引来更多研究人员使用,微软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竞争对手也会竞相效仿。 ?
“微软的技术实力雄厚,问题在于将前沿技术概念化和产品化时,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来运作。”一位公司内部人士如上评价。 20多年前微软已经开始对人工智能做前瞻性研究。 5月初,在微软工作19年的俞栋辞去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一职,加盟腾讯担任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他上任后的首个任务,是牵头组建腾讯西雅图AI实验室。 这座实验室近邻微软西雅图总部,选址背后,挖角的意图不言自明。 5月19日,在微软任职17年的前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邓力,加盟美国对冲基金Citadel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官。 微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9月30日,微软重组架构,成立了5000人的“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由沈向洋挂帅。 这个部门吸纳了1000多个位微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员,以及人工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和必应搜索等应用和服务部门的业务人员。这次重组的意义在于,让科研与产品两个环节更紧密地结合。
原理则是复制人类的大脑皮层信息,获取大脑的视觉、语言、计算、肢体动作等能力,转化成代码移植到计算机中,使计算机获得人类大脑的这些能力。 最近,微软的前 CEO 比尔盖茨也加入了“警惕人工智能”俱乐部。 不止是比尔盖茨在担心人工智能,十月份,Elon Musk 说人工智能是“召唤恶魔”,霍金也曾写道:“对人工智能来说,短期的问题是谁来掌控它,长期的问题是它能否被掌控。” 不过,微软的 Horvitz 却持相反观点:“人工智能带来的的世界末日倾向于科幻层面,并没有基于科学的事实。” 实际上,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极高的追求,Cortana 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个语音助手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款成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也出现在了最新的 Windows 10 上。微软机器学习专家Jeannette Wing 认为和 Cortana 交互更像是会话,而不是问答。 她同时认为,微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我们曾处在人工智能的冬天,然而,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人工智能的春天。”
内容来源:2018 年 3 月22 日,微软资深技术顾问徐玉涛在“OSCAR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进行《云道·智远—微软人工智能》演讲分享。 那么人工智能的优势在哪,如何才能做好人工智能,微软又提供了那些技术帮助企业和用户更方便的介入呢,本次主题将一一讲解。 如何做好人工智能 要想做好人工智能有三件事是离不开的。 首先要有很好的人工智能平台,要考虑如何搭建相关工具、最底层的计算能力以及上面的框架层等,将它们结合起来搭建成一个易用的平台。 而最难的一点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行业,并将人工智能嵌入到行业的解决方案中。 微软人工智能平台全家桶 ? 微软希望将人工智能打造成普适化的工具,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基本上我们做了三件事。 微软认知服务 人工智能是非常广的范畴,在运用的时候要知道如何落地到合适的应用中。
对此,微软做出了一个举动,26日正式宣布已经在Github上向外部开发人员开源了它的人工智能工具包CNTK(Computational Network Toolkit)。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微软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确实投入了相当大的成本,这些现代化开发工具被叫做计算网络工具包(CNTK),此举是希望能够在机器学习领域上取得更多的突破。 微软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其本身优秀的交互能力,CNTK工具包中的语音和图像识别速度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另外四个计算机工具包更受开发者的欢迎。深度学习仅需要数周就可以完成,因此这算是微软一个很不错的成就。 为了开发出这种人工智能工具包,微软需要深入学习神经网络,才能更好地复制出人脑的学习过程,依靠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来运行CNTK,这样才能进行更为复杂的算法,提高人工智能以及它的识别能力。 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不断探索中,该工具包可以让更多的研究人员使用,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同时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竞争对手也会纷纷效仿微软的行为。
一站式医学人工智能开放创新服务平台,涵盖数据管理、标注,算法训练、评测、应用全流程
扫码关注云+社区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