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多因子类身份认证

密码作为我们平时最常使用的用户身份验证方式有其便捷性,但是仔细思考你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首先我们的密码是由用户自我定义设置的,期间不排除用户设置弱口令密码或者使用键盘布局的脆弱密码(当然部分考虑安全的系统会制定对应的密码策略对其进行限制),其次即便我们使用了极为复杂的密码,也不能完全规避"社工钓鱼"和"中间人"攻击等威胁,攻击者可以通过脱浏览器端的凭据信息等方式获取用户的密码,再者就是用户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惰性",很多用户在多个网站可能会使用同一个登录密码,故此攻击者可以通过找寻被泄露的账户密码获取到真实的账户密码信息并实现登录操作,基于以上多个风险层面,我们接下来对用户的身份认证进行简易的探讨并结合业务、测评等维度给出关联的安全设计

01

双因素身份认证系统的技术特点_mfa多因素认证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一般的状况下,用户通常使用的网络登录办法为:用户名称+密码。在密码为静态的状况下,将会产生某些问题,比如为了维护密码安全性,必须严格规定密码的长度、复杂性(例如:中英文数字夹杂,大小写间隔,长度须超过8个字符以上)及定期更换的频率。   用户为了方便记忆,常常习惯使用特殊的数字,例如家人的生日、自己的生日、身高体重、电话或门牌号码等,此种方法极不安全。   只要利用黑客工具,如字典攻击法等便能在短时间内将密码激活成功教程,甚至只要有人在身后窥视便可探知正在键入的密码,所以静态密码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服务,例如电子信箱、网上银行等,大都通过静态密码来进行身份认证。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妥善管理自己的密码,进而遭到数据甚至财物上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套更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这就是目前被认为最安全的双因素认证机制。   双因素是密码学的一个概念,从理论上来说,身份认证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所知道的内容):需要使用者记忆的身份认证内容,例如密码和身份证号码等。   第二个要素(所拥有的物品):使用者拥有的特殊认证加强机制,例如动态密码卡,IC卡,磁卡等。   第三个要素(所具备的特征):使用者本身拥有的惟一特征,例如指纹、瞳孔、声音等。   单独来看,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有问题。“所拥有的物品”可以被盗走;“所知道的内容”可以被猜出、被分享,复杂的内容可能会忘记;“所具备的特征”最为强大,但是代价昂贵且拥有者本身易受攻击,一般用在顶级安全需求中。把前两种要素结合起来的身份认证的方法就是“双因素认证”。   双因素认证和利用自动柜员机提款相似:使用者必须利用提款卡(认证设备),再输入个人识别号码(已知信息),才能提取其账户的款项。   由于需要用户身份的双重认证,双因素认证技术可抵御非法访问者,提高认证的可靠性。简而言之,该技术降低了电子商务的两大风险:来自外部非法访问者的身份欺诈和来自内部的更隐蔽的网络侵犯。

02

腾讯助力宝安区政府,让数字化政务更安全

隋唐时期的“公务员”们,随身佩戴一枚“鱼符”。据古书记载:“其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简单来说,“鱼符”相当于公职人员的身份证,上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和官居品级等信息,凡应召出入宫门,都要出示鱼符以证明身份。 而今天,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当如山案牍变成了政务系统庞大的数据库,当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从公文呈递变成网络上的数据联通,仅凭一枚实体的“鱼符”,难以核准进入政府网络的人员身份,更无法抵挡针对重要核心信息冒名入侵的不法黑客。同时,国家对于政企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

03

“微信身份证”AI显神威,人脸识别误判率百万分之一

来源:法制网、腾讯科技、财经内参 编辑:张乾 【新智元导读】昨天,微信发大招,在广东试点“微信身份证”,普通居民刷脸即可开通,微信身份证可用于住酒店、坐高铁等场景。刷脸识别比对的误判率,仅为百万分之一。怎么做到的?背后的详细技术解密。 今后,证明“你是你自己”,用一部手机即可。 昨天,微信发大招,在广东试点“微信身份证”(又称“网证”),普通居民刷脸即可开通。它和卡片身份证一样,能够住酒店、坐高铁、坐飞机、银行开卡等,还不怕丢。 今后,你不用每天随身带着身份证满世界跑,只要掏出手机就能搞定一切。 如何get

09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