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社工库查询系统”是一种涉嫌侵犯公民隐私和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当概念。
从基础概念来说,它试图整合大量通过非法手段(如黑客攻击获取个人信息、网络爬虫过度采集隐私数据等违反隐私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方式)收集的个人社工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社交账号密码等各类隐私数据)并建立查询系统。
这种所谓的“系统”没有任何合法优势可言,反而带来诸多严重危害:
一、类型(从非法获取信息的手段角度大致分类,但都是非法的)
- 黑客攻击型
- 黑客通过入侵各类网站(如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数据库,窃取用户的注册信息、登录密码等数据,然后整合到所谓的“超级社工库”中。
- 恶意爬虫型
- 编写程序绕过网站的防护机制,大量抓取包含个人隐私信息的网页内容,例如一些包含个人联系方式的招聘网站页面或者房产交易网站上的用户信息页面。
二、应用场景(都是非法和不道德的)
- 诈骗场景
- 不法分子利用查询到的个人信息,伪装成受害者熟悉的人(如家人、朋友)进行诈骗,因为他们可能获取到受害者的社交关系信息。
- 身份盗用场景
- 利用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在网上进行借贷、注册账号等操作,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和信用受损。
三、为什么会存在(从技术被滥用角度)
- 技术门槛降低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黑客工具和恶意爬虫框架在暗网等非法渠道可获取,使得一些不法分子能够轻易尝试进行数据窃取操作。
- 利益驱动
- 通过诈骗、身份盗用等非法手段可以获取巨额利益,驱使一些人冒险从事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
四、如何解决(从防范和打击角度)
- 法律法规层面
- 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侵犯公民隐私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加大对数据窃取、隐私侵犯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 技术防范层面
- 网站和平台应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传输(例如使用SSL/TLS协议)、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非法爬虫访问。
- 用户自身也应提高安全意识,例如使用复杂密码、开启多因素认证、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填写敏感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