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blogs.com/yangxiaohu1/archive/2008/06/20/1226949.html将该文章中提供的代码少做修改,原文中进行了强制类型转换,如果文件很大,比如4G,就会出现溢出的情况,复制的结果字节丢失严重 ,导致复制文件和源文件大小不一样。 这里修改的代码如下: 1 public static class FileHelper 2 { 3 /// 4 /// 复制大文件 文件保存的路径</param> 8 /// <param name="eachReadLength">每次读取的长度</param> 9 /// <returns>是否复制成功
小文件复制时使用File.Copy()方法非常方便,但在程序中复制大文件系统将处于假死状态(主线程忙于复制大量数据),你也许会说使用多线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如果文件过大,没有显示复制时的进度就会让用户处于盲目的等待中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 SimpleDemo { /// /// 大文件复制 private void btnFro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使用打开文件对话框指定要复制的源大文件 } private void btnTo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使用打开文件对话框指定要复制到的目标大文件 到len长度的字节从buffer中写入到目标文件流中 to.Write(buffer, 0, len); //清除该流的缓冲区,缓冲的数据都将写入到文件系统
热卖云产品新年特惠,2核2G轻量应用服务器9元/月起,更多上云必备产品助力您轻松上云
复制的重要可选项: 同步复制,synchronously 异步复制,asynchronously 关系型DB 中,这通常是个可配置项,而其他系统通常是硬性指定或只能二选一。 复制一般速度很快,大多DB系统能在1s内完成所有从节点更新。但并不保证复制耗时多久。有时,从节点可能落后主节点几min或更久,如从节点正在故障恢复或系统已接近最大设计上限或节点间存在的网络问题。 因此,将所有从节点都设置为同步复制不切实际:任一同步节点的中断都会导致整个系统更新停滞。实践时,若DB启用同步复制,意味着其中某一从节点是同步的,而其他节点是异步模式。 异步模式这种弱化的持久性听起来是个很不靠谱的trade off,但异步复制还是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从节点数量巨大或分布地理环境较广。 复制问题研究 异步复制系统,在主节点故障时可能丢数据。 这是个严重问题,因此在保证不丢数据前提下,人们尝试各种方案提高复制性能和系统可用性。 如链式复制是同步复制的一种变体,已在一些系统(如Microsoft Azure存储)实现。
用时就启动,不用就关闭,便捷安全稳定,比直接远程复制粘贴强万倍,这个支持断点续传,大文件传输建议使用sftp方案。
这里我们将使用一个符号,:是一个shell内置命令,本质上等同于true命令,它可被用来作为一个 no-op(即不进行任何操作)。另一种清空文件的方法是将 : ...
然后将这些资源返回到客户机,看起来好像它们来自代理服务器本身 冗余 冗余是指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对系统的关键组件或功能进行的复制,通常采用备份或故障保护的形式,或为了提高实际系统性能。 冗余在消除系统中的单点故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在发生危机时提供备份。例如,如果有两个服务实例在生产环境中运行,而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则系统可以故障切换到另一个。 复制 复制意味着共享信息以确保冗余资源(如软件或硬件组件)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可靠性、容错性或可访问性。 复制广泛应用于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通常在原始和副本之间具有主从关系。 冗余其实是复制以后的一种状态,我们是为了达到冗余来提高我们的高可用性,所以我们才会选择进行主从复制。而类似的思想就是不同集群之间的副本保留,比如ES的对于副本的使用。
仲裁条件 定义了系统可容忍的失效节点个数: 如果 如果 对于 ,我们可以容忍一个不可用的节点。 对于 ,我们可以容忍两个不可用的节点。 这个案例如图5-11所示。
在瞎折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好用的功能:一条Linux命令,找出你系统中的大文件。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步:安装Git 考虑到一些平台不支持发链接,在此就不直接提供下载链接了。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为了在下一步查找大文件的过程中不出现权限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以管理员的身份运行Git Bash。具体操作方式是选中Git Bash图标,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第三步:查找大文件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了!运行Git Bash之后,我们就可以输入Linux中的find命令来查找系统中的大文件了! 接下来我们来尝试查找E盘中的大文件。 r2_standard_enterprise_datacenter_and_web_with_sp1_x64_dvd_617598.iso 我其实是想以C盘为例的,但是在昨天我摸索这个功能的时候把C盘的大文件查找并删除了
复制或多副本技术的目的: 高可用 即使某台机器(或多台机器,或整个IDC)故障,系统也能保持正常运行 连接断开与容错 允许应用程序在网络中断时继续工作 低延迟 将数据放置在距离用户较近地 ,以更快交互 可扩展性 采用多副本,大幅提高系统的读吞吐量 多台机器保留多份相同的数据副本,需仔细考虑并发和所有可能出错并处理。 单主复制很流行,因为易理解,无需担心冲突。出现故障节点,网络中断和延迟峰值时,多领导者、无领导者复制更稳健,但以更难推理并仅提供非常弱的一致性保证为代价。 复制可同步、异步,这在故障时对系统有深远影响。尽管系统平稳时异步复制很快,但复制滞后增加和服务器故障时要弄清楚会发生啥。 一些可能由复制滞后引起的奇怪效应,也讨论了一些有助于决定应用程序在复制滞后时的行为的一致性模型: 写后读 用户应总看到自己提交的数据。
2.系统的要求和目标 我们的Pastebin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 功能要求: 1.用户应该能够上传或“粘贴”他们的数据,并获得一个唯一的URL来访问它。 2.用户只能上传文本。 非功能性要求: 1.系统应高度可靠,上传的任何数据都不应丢失。 2.该系统应具有高可用性。这是必需的,因为如果我们的服务关闭,用户将无法访问其粘贴。 3.用户应该能够以最小的延迟实时访问他们的粘贴。 流量估计: Pastebin服务预计不会有类似于Twitter或Facebook的流量,让我们假设每天有一百万个新的粘贴添加到我们的系统中。这使我们每天有500万次阅读。 20规则,即20%的热粘贴产生80%的流量,我们希望缓存这20%的粘贴 由于我们每天有500万个读取请求,要缓存其中20%的请求,我们需要: 0.2 * 5M * 10KB ~= 10 GB 5.系统 10数据分区和复制 请参阅URL短链设计。 11缓存和负载均衡器 请参阅URL短链设计。 12安全性和权限 请参阅URL短链设计。
如题,绝对是经验之谈,尽量不要远程复制粘贴超过10MB的文 Windows服务器远程复制粘贴大文件,又卡又慢,微软官网推荐了一种貌似OK的办法 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 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不建议通过远程复制粘贴文件到服务器,建议在服务器里放置sftpserver,从客户端通过filezilla client等软件上传文件。 注意安全组放行相应端口) http://coreftp.com/server/download/mini-sftp-server.exe image.png 例如 图片.png 填入的账号密码可以跟操作系统的账号密码没有关系
说回正题,vim中的复制到系统剪切板一直是我之前的心病,因为不熟悉所以有阴影存在。但到目前为止我对vim有了更多的认识,于是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 shift+v然后选中几行之后,在当前模式下输入:"+y ,然后就可以粘贴到其他系统中了。 插入模式和命令行模式可用 imap :插入模式可用 cmap :命令行模式可用 因此,我只需要用vmap来绑定我要用的快捷键,绑定了ctrl+c: vmap <c-c> "+y 这样就可以在vim里写博客,然后复制出来了
server也是以非阻塞的方式完成数据同步,在同步期间,客户端提交查询请求,则返回同步前的数据 为了分载master的读操作压力,slave服务器可以为客户端提供只读操作的服务,写服务由master来完成,系统的伸缩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需要等待重启或手动切换前端ip才能恢复 主机宕机前有部分数据未能及时同步到从机,切换ip后数据不一致,降低系统可用性 redis的主从复制采用全量复制,复制过程中主机会fork出一个子进程对内存做一份快照 而且复制过程是在从机新加入或从机和主机网络断连时都会进行,也就是网络波动会造成主机和从机间的一次全量复制,对系统运营造成麻烦。 redis较难支持在线扩容,运维人员在系统上线时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这对资源造成很大浪费 主从复制的作用主要包括: 数据冗余: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 复制偏移量:执行复制的双方,主从节点分别会维护一个复制偏移量offset,当主从节点回复的偏移量记录不同时,以主节点为准 复制积压缓冲区:主节点内部维护了一个固定长度(可以指定,也可临时更改长度)的、
往往是因为网络传输的限制,导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 Linux 系统下进行大文件的切割。这样将一个大文件切割成为多个小文件,进行传输,传输完毕之后进行合并即可。 文件切割 – split 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 split 命令进行大文件切割很方便 命令语法 -a: #指定输出文件名的后缀长度(默认为2个:aa,ab...) software/coreutils/split> or available locally via: info '(coreutils) split invocation' 文件合并 – cat 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
这是关于分布式系统下的数据的思考,对于这个思维导图,重点在于单leader的分布式复制方式,因为这个是最好实现的,而且不会遇上并发写的困境,其他的不仅会遇上时间带来的读困境,而且还会面上写冲突。
这是一个 Linux 系统常见的故障,网络上也能轻易的找到解决办法,我也只是在工作中遇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博客记录下,以备不时之需。 Ps:请注意启动环境是否生效:切换到 resin 的启动身份,执行 ulimit -n 查看当前的最大文件打开数是否已优化。
复制模型应确保所有数据最终复制到所有副本。在一个失效节点重新上线后,如何追上错过的写入? Dynamo风格的数据存储系统常用机制: ① 读修复(Read repair) 当客户端并行读取多副本时,可检测到过期的返回值。 ② 反熵过程(Anti-entropy process) 一些数据存储有后台进程,不断查找副本之间数据差异,将任何缺少的数据从一个副本复制到另一个副本。 不同于基于主节点复制的复制日志,该反熵过程不保证任何特定顺序的复制写入,并且会引入明显的同步滞后。 并非所有系统都实现了这俩方案。如Voldemort目前无反熵过程。
单主、多主复制思路都是:客户端向一个主节点发写请求,而DB系统负责将写请求复制到其他副本。主节点决定写顺序,从节点按相同顺序应用主节点发送的写日志。 某些数据存储系统采用不同设计:放弃主节点,允许任何副本直接接受客户端的写。最早的复制数据系统就是无主节点的(或称之为去中心复制、无中心复制),但后来在关系数据库主导时代,这个想法几乎被忘却。 在亚马逊将其用于其内部的Dynamo系统1后,它再一次成为流行的DB架构。 4.1 节点故障时写DB 假设三副本DB,其中一个副本当前不可用,或许正在重启以安装系统更新。在主节点复制模型下,若要继续处理写,则则需执行故障切换。 无主模型,则不存在这样的切换。 和基于主节点复制的复制日志不同,此反熵过程不保证任何特定的顺序复制写入,并且会引入明显的同步滞后 并非所有系统都实现这俩方案。如Voldemort目前无反熵过程。
工作中,有时需要把文件从ASM中复制到文件系统中或者反过来,做一些维护操作,本文介绍了4种复制文件的的方法: ASMCMD中的cp命令(11g) dbms_file_transfer包 rman的convert 或backup as copy FTP 下面分别介绍这4种方法 1、ASMCMD中的cp命令(11g) cp命令是11g新增的命令,使用它可以轻松的把文件从ASM中复制到文件系统中或者反过来。 还可以把ASM中的文件复制到网络上的其他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中。 #从ASM复制到文件系统 [grid@rac1 ~]$ asmcmd -p ASMCMD [+] > cd data ASMCMD [+data] > cd orcl ASMCMD [+data ll /home/grid/users.dbf -rw-r-----. 1 grid oinstall 5251072 May 21 15:20 /home/grid/users.dbf #从文件系统复制到
腾讯云X-P2P以新一代的 P2P 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边缘计算存储能力和整体网络闲置带宽,结合音视频 SaaS 服务,提供给客户更好用户体验、更高性价比的流媒体方案。客户通过客户端集成 SDK,能够获得更流畅播放体验并显著降低分发成本,适用于互动直播、电视内容直播、赛事直播、在线视频、短视频等业务场景。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