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Ubuntu 文件系统的概括

1.根目录   根目录,即整个文件系统的逻辑终点,用“/”表示 2.一级目录   */bin 包含普通用户和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共享的各种通用程序,如bash、dd、df、gzip、grep、mv和mkdir等常用的基本命令   */boot 包含系统引导程序GRUB及其配置文件、Linux内核文件vmlinuz和磁盘内存映像文件initrd.img等重要引导文件   */dev 包含系统支持的所有设备文件。具体来说,console表示系统控制台,lp0表示打印机,mem表示系统的物理内存,sda表示连接到主控之气上的第一个磁盘,sda1和sda2等则分别表示其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磁盘分区,ttyXX表示系统的串口设备等  */etc 包含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所有配置文件,如host.conf、resolv.conf、sysctl.conf和syslog.conf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配置文件分别为与单独的子目录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使用Backups备份工具备份这个目录中的重要配置文件,以便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恢复系统   */home 包含所有普通用户的家目录。每增加一个新用户,系统将会在/home目录中创建一个和用户名相同的子目录作为该用户的家目录  */lib 包含系统引导过程,以及运行系统命令所需要的内核模块和各种动态链接共享库文件(扩展名为.so,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dll文件)  */lost+found 每个文件系统分区都存在一个lost+found目录,用于存储fsck命令在检测与dufus文件系统时删除的文件和目录   */media 包含移动存储介质(移动硬盘或U盘)的挂载点,如插入U盘,系统将会自动将U盘挂载在此目录下的某个子目录中  */mnt 包含所有自定义的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可以挂载任何文件系统,如NFS或CIFS网络文件系统  */opt 应用程序等附加软件的安装目录,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Program Files目录  */proc 虚拟文件系统,系统关闭时为空目录,系统运行时进程文件系统根目录,其中的部分文件分别对应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可用于访问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   */root 超级用户root的家目录  */sbin 包含超级管理员的常用工具,如管理和维护、系统引导和修复命令集合  */srv 分担了/var目录的一些功能,保存一些网络服务所用的数据文件   */sys 和proc一样是虚拟目录,系统各种设备配置信息的根目录,如block子目录中含有磁盘及磁盘分区的配置信息  */tmp 临时文件目录,用于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文件,也可以供用户存储自己的临时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文件的创建者才能删除相应的文件  */usr 此目录既可以作为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其中保存系统提供的各种共享数据(如用户命令、库函数、头文件和文档等),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可以认为是对根目录的一个递归目录,使得文件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var 该目录和/usr目录类似,首先是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用于存储各种可变长的数据文件(如日志文件)、暂存文件或待处理的临时文件等 3.重要的二级目录   */boot/grub 其中存有GRUB配置文件,以及3种不同的初始引导程序等  */etc/apt 其中包含软件管理工具使用的配置文件,如sources.list等  */etc/cron.d 用于存储corn进程调度与运行后台程序所用的配置和控制文件。其他有关的目录包括:corn.hourly、corn.daily、corn.weekly和corn.monthly4个目录  */etc/init.d 用于存储系统启动过程中需要由init调度执行的脚本文件  */etc/network 其中包含网络接口的配置文件interface,以及相关的配置工具  */etc/X11 其中包含X服务器使用的各种配置文件,如xorg.conf等  */usr/bin 其中包含用户经常使用的各种命令   */usr/include 用于存储各种C语言头文件。这个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头文件是C开发人员需要经常引用的文件。其中,sys、linux和bits等子目录中定义的数据结构,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Linux系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usr/lib 其中包含各种共享的库函数,可供程序员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链接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   */usr/sbin 其中包含系统引导完成之后系统管理员经常使用的各种系统管理和维护命令  */usr/share 共享目录,其中包含man(联机文档的根目录)、info(GNU inf

02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automake编译和安装方式说明

作为良好的习惯,建议为第三方库建立专门的目录,目录取名为thirdparty。然后,再在thirdparty下建立名叫src_package,用来存放第三方库的源码包,如没有特别说明,第三方库默认均为automake编译和安装方式。并且,一般建议将第三方库安装在thirdparty目录下,而不是系统的/usr/local目录下,目的是尽量减少对系统目录的污染,保持系统目录的整洁。 【automake编译和安装方式说明】 通常Linux系统自带automake编译工具,C/C++开源库一般都采用automake编译。 假设源代码库文件名为protobuf-2.4.1.tar.gz,则编译和安装操作步骤如下: 1) 将源代码包文件protobuf-2.4.1.tar.gz上传到Linux机上,这里假设上传到Linux机的/tmp目录 2) 进入/tmp目录 3) 解压源代码包文件:tar xzf protobuf-2.4.1.tar.gz,完成后会在/tmp目录下会出现一个子目录protobuf-2.4.1 4) 进入/tmp的子目录子目录protobuf-2.4.1 5) 执行configure命令,以生成Makefile文件:./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rotobuf-2.4.1,这里假设将Protocol Buffers安装到/usr/local/protobuf-2.4.1 6) 上一步会生成编译用的Makefile文件,接下来执行make编译:make 7) make成功后,再执行make install安装 8) 成功后,就可以ls /usr/local/protobuf-2.4.1查看安装结果了; 9) 建立不带版本号的软链接:ln -s /usr/local/protobuf-2.4.1 /usr/local/protobuf 【automake编译和安装方式补充说明】 a) 源代码包如果是protobuf-2.4.1.tar.bz2形式,则表示是bzip2压缩包,而protobuf-2.4.1.tar.gz是gzip压缩包,对于bzip2压缩包,tar解压参数请由xzf改成xjf b) 上述第9步不是必须的,但会是一个良好的Linux风俗,建议保持 c) 注意第5步,如果生成的静态库会被其它共享库使用,则可能需要为configure增加参数,否则在链接生成共享库时,可能会报被链接的静态库需要带-fPIC参数重新编译,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如下变通一下即可: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rotobuf-2.4.1 CXXFLAGS=-fPIC LDFLAGS=-fPIC d) 开源的C/C++库源代码包文件一般都采用类似于protobuf-2.4.1.tar.gz的命名方式 【推荐的编译环境目录结构】 假设有一项目mooon,它的目录结构如下,和SVN目录结构保持一致,但SVN上不存放中间目录和文件,mooon本身可以基于用户主目录,或者其它合适的目录,如/data目录下: mooon |-- doc |-- src `-- thirdparty     |-- apr-util     |-- boost     |-- gflags     |-- protobuf     |-- sqlite     |-- src_package     |   |-- apr-util-1.5.1.tar.gz     |   |-- boost_1_53_0.tar.gz     |   |-- cgicc-3.2.10.tar.gz     |   |-- gflags-2.0.tar.gz     |   |-- protobuf-2.4.1.tar.gz     |   |-- sqlite-autoconf-3071401.tar.gz     |   `-- thrift-0.9.0.tar.gz     `-- thrift 安装openssl:  # ./config --prefix=/usr/local/thirdparty/openssl-1.0.2a shared threads 安装httpd(apache),支持https:  # ./configure --with-apr=/usr/local/thirdparty/apr-1.4.6 --with-apr-util=/usr/local/thirdparty/apr-util-1.5.1 --with-ssl=/usr/local/thirdparty/openssl-1.0.2a --with-pcre=/usr/local/thirdpar

03

linux 常用命令 杂记

1.cat cat 命令用于连接文件并打印到标准输出设备上。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2.Linux chgrp命令用于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 3.Linux/Unix 的文件调用权限分为三级 : 文件拥有者、群组、其他。 利用 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文件如何被他人所调用。 u 表示该文件的拥有者, g 表示与该文件的拥有者属于同一个群体(group)者, 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 a 表示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权限、 - 表示取消权限、 = 表示唯一设定权限。 r 表示可读取, w 表示可写入, x 表示可执行, X 表示只有当该文件是个子目录或者该文件已经被设定过为可执行。 实例见:https://blog.csdn.net/jiangyu1013/article/details/79656591 4.Linux cmp命令用于比较两个文件是否有差异。 当相互比较的两个文件完全一样时,则该指令不会显示任何信息。 若发现有所差异,预设会标示出第一个不同之处的字符和列数编号。 若不指定任何文件名称或是所给予的文件名为"-", 则cmp指令会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取数据。 5.Linux file命令用于辨识文件类型。 通过file指令,我们得以辨识该文件的类型。 如执行:file install.log 会输出文件的类型数据:UTF-8 Unicode text file install.log install.log: UTF-8 Unicode text

02

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经验

Linux的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源码公开。同时,公开的核心源码也吸引着无数的电脑爱好者和程序员;他们把解读和分析Linux的核心源码作为自己的 最大兴趣,把修改Linux源码和改造Linux系统作为自己对计算机技术追求的最大目标。   Linux内核源码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别是当你弄懂了一个分析了好久都没搞懂的问题;或者是被你修改过了的内核,顺利通过编译,一切运行正常的时候。 那种成就感真是油然而生!而且,对内核的分析,除了出自对技术的狂热追求之外,这种令人生畏的劳动所带来的回报也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这也正是它拥有众多追 随者的主要原因:   首先,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计算机的底层知识,如后面将讲到的系统的引导和硬件提供的中断机制等;其它,象虚拟存储的实现机制,多任务机制,系统保护 机制等等,这些都是非都源码不能体会的。   同时,你还将从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中,体会整体设计在软件设计中的份量和作用,以及一些宏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Linux的内核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与 具体硬件不相关的平台;同时在内核内部,它又把代码分为与体系结构和硬件相关的部分,和可移植的部分;再例如,Linux虽然不是微内核的,但他把大部分 的设备驱动处理成相对独立的内核模块,这样减小了内核运行的开销,增强了内核代码的模块独立性。   而且你还能从对内核源码的分析中,体会到它在解决某个具体细节问题时,方法的巧妙:如后面将分析到了的Linux通过Botoom_half机制来加 快系统对中断的处理。   最重要的是:在源码的分析过程中,你将会被一点一点地、潜移默化地专业化。一个专业的程序员,总是把代码的清晰性,兼容性,可移植性放在很重要的位 置。他们总是通过定义大量的宏,来增强代码的清晰度和可读性,而又不增加编译后的代码长度和代码的运行效率;他们总是在编码的同时,就考虑到了以后的代码 维护和升级。 甚至,只要分析百分之一的代码后,你就会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样的代码才是一个专业的程序员写的,什么样的代码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写的。而这一点是任何没有真 正分析过标准代码的人都无法体会到的。   然而,由于内核代码的冗长,和内核体系结构的庞杂,所以分析内核也是一个很艰难,很需要毅力的事;在缺乏指导和交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只有方法正 确,才能事半功倍。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作者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迪。   由于本人所进行的分析都是基于2.2.5版本的内核;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以下分析都是基于i386单处理器的2.2.5版本的Linux内核。 所有源文件均是相对于目录/usr/src/linux的。   要分析Linux内核源码,首先必须找到各个模块的位置,也即要弄懂源码的文件组织形式。虽然对于有经验的高手而言,这个不是很难;但对于很多初级的 Linux爱好者,和那些对源码分析很有兴趣但接触不多的人来说,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1、Linux核心源程序通常都安装在/usr/src/linux下,而且它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编号约定:任何偶数的核心(的二个数为偶数,例如 2.0.30)都是一个稳定地发行的核心,而任何奇数的核心(例如2.1.42)都是一个开发中的核心。   2、核心源程序的文件按树形结构进行组织,在源程序树的最上层,即目录/usr/src/linux下有这样一些目录和文件。   ◆ COPYING: GPL版权申明。对具有GPL版权的源代码改动而形成的程序,或使用GPL工具产生的程序,具有使用GPL发表的义务,如公开源代码。   ◆ CREDITS: 光荣榜。对Linux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一些人的信息。   ◆ MAINTAINERS: 维护人员列表,对当前版本的内核各部分都有谁负责。   ◆ Makefile: 第一个Makefile文件。用来组织内核的各模块,记录了个模块间的相互这间的联系和依托关系,编译时使用;仔细阅读各子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 对弄清各个文件这间的联系和依托关系很有帮助。   ◆ ReadMe: 核心及其编译配置方法简单介绍。   ◆ Rules.make: 各种Makefilemake所使用的一些共同规则。   ◆ REPORTING-BUGS:有关报告Bug 的一些内容。   ● Arch/ :arch子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它的每一个子目录都代表一种支持的体系结构,例如i386就是关于intel cpu及与之相兼容体系结构的子目录。PC机一般都基于此目录;   ● Include/: include子目录包括编译核心所需要的大部分头文件。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在 include/linux子目录下,与 intel c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