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不会使用INT 13H加载扇区

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是一种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引导加载程序,用于启动计算机并加载操作系统。它不会使用INT 13H来加载扇区。

INT 13H是BIOS中断,用于进行磁盘读写操作。在引导加载程序中,通常会使用INT 13H来加载操作系统的扇区到内存中。但是,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不会使用INT 13H来加载扇区,而是使用其他方法来实现加载功能。

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引导加载程序位于计算机的引导扇区,通常是磁盘的第一个扇区。
  2. 当计算机启动时,BIOS会将控制权转移到引导扇区的代码。
  3. 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会执行一系列指令,完成以下任务:
    • 初始化计算机硬件和环境。
    • 加载操作系统的其他扇区到内存中。
    • 跳转到操作系统的入口点,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由于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不使用INT 13H加载扇区,因此它可能使用其他方法来加载扇区,例如直接读取磁盘的数据或使用其他硬件接口。

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的优势是简单、轻量级,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引导加载需求。它可以用于引导加载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在腾讯云的产品中,与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相关的产品是云服务器(CVM)。云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稳定的网络环境,可以用于部署和运行NASM简单引导加载程序。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了解更多关于腾讯云云服务器的信息: 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vm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试一试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机器上运行下我们的代码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在上一篇文章中(传送门:没有操作系统,也能运行我们的程序?(理论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台计算机是如何加载操作系统到内存之中的。在这里简单的回顾一下,首先CPU先执行ROM中的BIOS程序进行硬件自检,硬件没问题之后,BIOS程序开始加载硬盘第一个扇区共512个字节到内存中,这512个字节是操作系统的引导代码,是专门引导操作系统的,因此这个扇区也叫主引导扇区。CPU执行操作系统引导代码,将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加载到内存中,这样操作系统就跑起来了,计算机就有灵魂了。好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代码放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然后按下开机键,让BIOS把我们的代码加载到内存中,让CPU去执行我们的代码,这样,就实现了在计算机裸机上直接去运行我们的代码了。OK,我们开始动手做下实验吧。

04

详解MBR篡改技术

机械磁盘在物理结构上是由磁片、马达、磁头、定位系统等部件构成,通常一块磁盘有若干块磁片构成,为了方便定位统一管理,将这些磁片进行了编号。一个盘片的两面各有一个磁头(Heads),每个盘片被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磁道,每个盘片的半径均为固定值R的同心圆形成柱面(Cylinders),从外至里编号为0、1、2……每个盘片上的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一个扇区通常容量为512byte,并按照一定规则编号为1、2、3……形成Cylinders×Heads×Sector个扇区,这三个参数即可定位一个扇区。从这里可以看出扇区是磁盘的最小存储单元,对磁盘的读写只能以扇区为单位。(请务必注意最后一句话,后面的实验会用到)

02

linux内核升级图文攻略 转

一、Linux内核概览 Linux是一个一体化内核(monolithic kernel)系统。 设备驱动程序可以完全访问硬件。 Linux内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方便地以模块化(modularize)的形式设置,并在系统运行期间可直接装载或卸载。 1. linux内核 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用来和硬件打交道并为用户程序提供一个有限服务集的低级支撑软件。 一个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共生体,它们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计算机的硬件,含有外围设备、处理器、内存、硬盘和其他的电子设备组成计算机的发动机。 但是没有软件来操作和控制它,自身是不能工作的。 完成这个控制工作的软件就称为操作系统,在Linux的术语中被称为“内核”,也可以称为“核心”。 Linux内核的主要模块(或组件)分以下几个部分: . 进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 定时器(timer) . 中断管理(interrupt management) .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模块管理(module management) . 虚拟文件系统接口(VFS layer) . 文件系统(file system) . 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 . 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 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 系统启动(system init)等操作系统功能的实现。 2. linux内核版本号 Linux内核使用三种不同的版本编号方式。 . 第一种方式用于1.0版本之前(包括1.0)。   第一个版本是0.01,紧接着是0.02、0.03、0.10、0.11、0.12、0.95、0.96、0.97、0.98、0.99和之后的1.0。 . 第二种方式用于1.0之后到2.6,数字由三部分“A.B.C”,A代表主版本号,B代表次主版本号,C代表较小的末版本号。   只有在内核发生很大变化时(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1994年的1.0,1996年的2.0),A才变化。   可以通过数字B来判断Linux是否稳定,偶数的B代表稳定版,奇数的B代表开发版。C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   以版本2.4.0为例,2代表主版本号,4代表次版本号,0代表改动较小的末版本号。   在版本号中,序号的第二位为偶数的版本表明这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稳定版本,如2.2.5;   而序号的第二位为奇数的版本一般有一些新的东西加入,是个不一定很稳定的测试版本,如2.3.1。   这样稳定版本来源于上一个测试版升级版本号,而一个稳定版本发展到完全成熟后就不再发展。 . 第三种方式从2004年2.6.0版本开始,使用一种“time-based”的方式。   3.0版本之前,是一种“A.B.C.D”的格式。   七年里,前两个数字A.B即“2.6”保持不变,C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增加,D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添加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   3.0版本之后是“A.B.C”格式,B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增加,C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   第三种方式中不使用偶数代表稳定版,奇数代表开发版这样的命名方式。   举个例子:3.7.0代表的不是开发版,而是稳定版! linux内核升级时间图谱如下:

05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