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同事在销售云桌面,需要用到NAT网关用于访问互联网,但NAT网关有4个规格,不同规格的价格差异较大,不知道该用到哪一款,今天我们来一起找一找小技巧。 一、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NAT网关 在云桌面的场景,NAT网关主要用于Source NAT的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NAT网关实现了带宽共享、IP共享。 再说简单一点,您家里的光猫就是一个NAT网关,iPAD、手机、电脑通过私网源IP地址转发给光猫,光猫通过SNAT将你的源IP变化成公网IP后,再将访问请求转发出去。 ? 3、初步数了一下,处理close-wait、eatablished、time-wait的连接一共有35个连接数。 4、如果客户的业务计算机有70台,70*35=2450个连接数。小型NAT网关都够了。 如果你觉得不放心,中型NAT网关足够了。
/BV1kT4y1J7Wj ---- 本文来介绍一下四点: 什么是NAT网关 NAT网关应用场景 NAT计费 配置NAT网关 ---- NAT网关介绍 1.什么是NAT网关 NAT 网关(NAT Gateway 共享带宽包 NAT 网关可以配合共享带宽包中的 IP 带宽包 使用,实现多个 IP 共享公网带宽,可用于不同应用间流量错峰场景,有效降低带宽成本。 2.NAT网关产品规格 NAT 网关支持绑定10个弹性 IP,同时提供了3种配置类型,最大满足5Gbps 突增流量和1000万并发连接数: 小型(最大100万连接数) 中型(最大300万连接数) 大型( NAT网关应用场景 将业务服务上云后,所有资源都在vpc子网内,通过NAT网关与外界交互,这种方法明显的优势是提高了整个企业上云后的数据安全性。 创建NAT网关 + EIP 注意NAT网关会帮用户创建一个EIP,也可以关联已经有的EIP。 image.png 3. 配置路由 在服务器所在的私有网络,添加路由指向NAT网关。
热门网络产品限时钜惠,流量包1分钱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无门槛代金券
并且路由器会有记录把哪个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这个记录会形成一个表项,把这个表项放在NAT的地址转换表里,接下来就把包发给公网了,这个时候在公网传输的数据包就不一样了。 4.静态NAT: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敲命令的方式来让路由器知道怎么完成这个NAT,命令很简单要把哪个私有地址转换成哪个公有地址,只要把命令敲好转换项就存在了。 静态NAT的好处是你使用了之后是能够清楚的知道把哪个私有地址转成哪个公有地址,就算当前这个私有地址PC没有发起任何网络连接,路由器没有收到从内到外的数据,没有实际的给它做过地址转换,这个不要紧。 因为关于你的私有地址到公有地址的映射是我手工写出来的,是通过敲命令的方式写的,除非你把这个命令NO掉。 动态NAT有别于静态NAT的最大特点是,当你做了动态NAT之后,就算你创建好了地址池,就算你创建好了ACL,默认你的转换表项是空的,只有当你内网主机发包去往外网的时候,我收到了你从内到外的报文经过ACL
负载均衡主要有两种用途:1、实现三台Web Server的业务均衡,各自扛一点事,大家协同做好网页应用服务器的工作。 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为需要访问公网的Server逐一绑定弹性IP,二是为需要访问公网的Server群绑定NAT网关。 2、为需要访问外网的Server群绑定NAT网关 我们可以购买一个NAT网关服务,并设置Snat功能,让某一网段或某一个IP地址的Server共享Snat的公网IP地址上网。 Snat即Source Nat,即将源IP地址进行变换。 四、既有负载均衡又有NAT网关、弹性IP,出口应走哪里? 如果同时在Web Server实现了三种服务,那理论上就有三个出口。 Web Server应从哪个出口访问外网? 总体原则:流量从哪里进来,就从哪里出去。 即从Elb进来的流量,就从Elb的IP地址出去。从弹性IP进来的流量,就从弹性IP地址出去。
大家好,我是二哥。 一个公众号关注者私信问我一个问题:从 Pod 内发起的,向外网的访问过程会涉及到 VTEP 吗?涉及到的 NAT 细节是什么?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写成此文。 写公众号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写一段小感想:于我,每篇文章的选题和文章所涉及知识点的汇编、学习、整理、成文都是一个历练过程;于你,是一个恰好数分钟的的短暂停留;于我们,是一个交流的纽带。 相关话题 在文章《tun设备的妙用-Flannel UDP模式篇》中,二哥借助 tun 设备,画了几张高清大图和老铁们详细聊了下 Pod 间通信时,数据流向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这个数据流淌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网络设备 在 VXLAN 这个神器加持下,宿主机网络根本不关心、也看不到 Pod traffic 的细节,因为 traffic 都被封装起来了。 NAT 这个过程到底发生在哪里呢?Pod 里还是宿主机上?具体是网络包流经到哪个位置发生了 NAT 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当 traffic 离开宿主机的时候不一定需要NAT。
经常有学生问,一个企业的基本配置一般会有哪些?能不能给一个配置模板什么的? 因为每个企业的架构不同,比如有没有防火墙?防火墙是什么模式?有没有三层交换机?内网网关在哪?是否有冗余网关?等等。 NAT是上网必用技术之一 NAT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在内网配置私有地址,然后在边界设备上统一转换为公有地址再访问互联网,这样就不需要为内网的每个终端配置公有地址了,不但节约了地址,而且节约了费用。 ? IPv4的地址总数才接近43亿个,然而现在全球有多少人口需要上网?有多少设备需要联网? 所以其实这个地址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是NAT,IPv4也早就耗光了,但是也说不定IPv6应用的就更快了? 下面通过实例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 实验1 — 思科静态NAT配置(1:1) ?
当有回复返回路由器时,它通过输出阶段记录的连接跟踪数据来决定该转发给内部网的哪个主机;如果有多个公用地址可用,当数据包返回时,TCP或UDP客户机的端口号可以用来分解数据包。 大家都见过和用过NAT盒子,每个人家里的上网拨号路由器就是一个典型的NAT网络设备,这个设备除了用来上网以外,完成了你的内网电脑的IP地址(比如192.168.0.x)转换为一个IPv4公网地址。 那这个NAT设备与传输协议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说了,NAT网络设备是用来完成网络地址转换工作的,因此NAT设备必须要能够认识并理解对应的协议,不幸的是,大部分普通NAT设备只认识TCP和UDP这两种传输协议,就连IETF RFC标准规定好的SCTP 但是聪明的计算机从业者很快发现,UDP和IP层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提供包发送服务,既然在IP层上面去定义自己的新协议有NAT网络设备的兼容问题,那我在UDP报文之上去做就好了,所有的NAT网络设备都必然支持
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NAT转换。 动态NAT是在路由器上配置一个外网IP地址池,当内部有计算机需要和外部通信时,就从地址池里动态的取出一个外网IP,并将他们的对应关系绑定到NAT表中,通信结束后,这个外网IP才被释放,可供其他内部IP地址转换使用 Destination NAT刚好与SNAT相反,它是改变第一个数据懈的目的地地址,如平衡负载、端口转发和透明代理就是属于DNAT。 对于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配置 NAT 的路由器上形成了 NAT 转换表,这个转换表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配置 NAT 后,能形成正确的转换表,那么我们的工作就算成功了。 --- 在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与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之间建立静态NAT转换关系,使外部网络主机知道要以10.10.10.1这个地址到达内部网络主机 (2)使用以下两条语句配置路由器的
本文主要是介绍网络产品在哪些场景下使用,以及使用中可能踩到的坑如何规避。 1. 强烈不建议包年包月转按量计费,谁转谁后悔 :( 3.2 NAT网关 如果VPC内的某个子网或者所有的主机都有访问外网的需要,而且要大流量,可以使用NAT网关,NAT网关相对比NAT公网网关(其实就是一台 的 公网IP 地址访问到内网的部分机器;或者 NAT 网关后面的云服务器不够买 公网IP地址、带宽,通过 NAT网关访问外网资源。 和CLB的区别在于,NAT网关接可以对外网提供服务也可以支持内部云服务器访问外部资源;CLB只支持对外网提供服务。PS:不支持 NAT 网关后面指定内网数据库的地址后,内网数据库对外提供服务。 此处的坑: * NAT 网关绑定 EIP之后,EIP的带宽默认会变层 5000Mbps,需要自己手动再修改 EIP的带宽大小 * NAT 网关的公网 IP 地址不支持 ping 5.
NAT的一种变形实现了并发性,允许NAT服务器拥有多个公有IP地址,当第一个内部主机访问外部网络时,NAT选择一个公有地址IP1,在地址转换表中添加记录并发送数据报;当另外一台内部主机访问外部网络时,NAT 当进行地址转换时,NAT直接使用接口的公有IP地址作为转换后的源地址。 哪些内部地址被允许地址转换也是利用访问控制列表控制来实现的。 SecPath防火墙提供了完善的地址转换应用及网关机制,使其在流程上可以支持各种特是的应用协议。而不需要对NAT平台进行任何的修改,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若某个网关仅提供easy IP功能,则不需要配置NAT地址池,直接使用接口地址作为转换后的IP地址即可。 地址转换时,直接使用接口的IP地址作为转换后的地址,利用访问控制列表控制哪些地址可以进行转换。
WebRTC 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技术。做好的话你可以养活一家公司,做不好,那就只能是一个 demo。 WebRTC 虽然能做很多事,但是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用来将内网私有 ip,转化为公有 ip。简单点,就是让很多台电脑公用同一个 IP。 但是 NAT 有个非常重要的点: NAT 不允许外网主机主动访问内网主机。 防火墙连接协议的设定 这些问题一旦组合起来,这个复杂度就是 N*N 的关系了。如果搭建 p2p 每次都需要从头解决这个内容,P2P 也不会像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了。 SDP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告诉了哪两个 Point 会进行连接。本身和打洞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1.NAT分类] 1.基础NAT 基础NAT 仅对网络地址进行转换,要求对每一个当前连接都要对应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需要有一个公网 ip 池;基础NAT 内部有一张 NAT 表以记录对应关系,如下 以 ICMP 报文中的 identifier 作为标记,以此来判断这个报文是内网哪台主机发出的。 在 NAT 中有一个应用网关层(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ALG),以此来统一处理这些协议问题。 4.映射老化时间 建立了 NAT 映射关系后,这些映射什么时候失效呢? 0x05 UDP穿透 在 NAT 的网络环境下,p2p 网络通信需要穿透 NAT 才能够实现。在熟悉 NAT 原理过后,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如何来进行 NAT 穿透了。 NAT 穿透的思想在于:如何复用 NAT 中的映射关系? 在 锥型NAT 中,同一个内网地址端口访问不同的目标只会建立一条映射关系,所以可以复用,而 对称型NAT 不行。
静态NAT: 本地地址与全局地址(公网)之间一对一映射,即一台主机对应一个公网IP。 nat outside 动态NAT: 需要一个地址池为内部用户提供公有IP地址,动态NAT不能使用端口号,因此对于同时试图访问外网的每位用户,都必须有一个公网IP地址。 (PAT): 端口地址转换,使用了传输层端口号来标识本地主机,理论上最多可让大约 65000台主机共用一个公有IP地址,且路由器能够确定应该将返回的数据流转发给哪台主机。 netmask 255.255.255.0 注意这个子网掩码仅决定的是广域网IP的范围与本地IP范围无关,因这只有一个广域网IP,所以可以用255.255.255.255也行。 一个由多个路由器组成的内网,这个内网中的任何IP都是唯一的(即分组中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在内网是不变的),而端口映射是在第三层及以上才发生的,所以在内网中任何路由器上做NAT和端口映射都可以,但前提是这个路由器是出公网端的路由器
和外面通信的都集中起来,NAT节点/VPN节点/LB节点都集中在几个机架,只有这些机架通外网,内外网实现隔离,比较安全。 剩下东西向三层转发网关,不通外网,到底是用分布式网关还是集中式网关? 如果用分布式网关,子网之间防火墙规则配置到哪个网关中,防火墙状态能不能跟随虚机迁移,neutron原生还是非对称转发,防火墙状态能不能正常建立,同节点三层都不用封装,流量探针在哪个地方镜像流量。 NAT/VPN/LB节点都需要主备或者多活,甚至好扩展,如果有好的方案,那东西向三层转发用集中式网关更好。 网关和VPN网关,在云中和VXLAN一起用,NAT网关和VPN网关提供api,在neutron-server中有plugin,plugin调用网关的api,难道NAT网关和VPN网关再运行agent实现 出外网的节点放在哪个DC?出外网的流量存不存在绕路?出外网节点要不要在不同DC之间主备或者多活?
其实在VMware Workstation下的网络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如果你不是很了解他的网络,也许你的实验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NAT转换、路由等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VMnet8是NAT网卡,用于NAT方式连接网络的。它们的IP地址是随机生成的,如果要用虚拟机做实验的话,最好将VMnet1到VMnet8的IP地址改掉。 使用桥接模式后虚拟机和真实主机的关系就好像两台接在一个交换机上的电脑(虚拟机连接的交换机可以看作由Vmware构建的),想让他们俩进行通讯,你需要为双方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果你不对配置虚拟机IP进行设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host-only这种模式和普通的NAT server带整个内网上网的情形类似,因此你可以方便的进行与之有关的实验,比如防火强的设置等。 3.NAT模式 ? 为了解决IP地址紧缺的问题,引入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的概念,所有内网设备通过统一的外网地址和不同的端口访问外网,但由于外网设备不知道内网设备具体来自哪个公网IP以及这个内网设备对应的端口号因此无法访问内网设备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需要用到端口转发功能,这个功能是这样的,我有2台服务器:A和B,分别是2个不同IP。2台服务器各自的特点是:A网络好,性能差;B网络差,但性能强。 例如: A服务器IP:1.1.1.1 B服务器IP:2.2.2.2 通过网上找到的资料,找到设置方法如下: 首先开启机器的转发功能,有2个方法,有的系统方法1重启后会失效,有的openvz的小鸡方法二无法试用 所以可以2个方法都试试,哪个能用就用哪个。 经过无数次反复尝试摸索,发现注销掉防火墙中的一行代码后就可以访问了, 这行代码是:-A FORWARD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host-prohibited 查询相关资料后 iptables -I FORWARD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iptables -I FORWARD -p tcp --sport 80 -j ACCEPT 总结:完整设置好一个端口转发的完整步骤需要
那防火墙是如何区分哪些是入向包、哪些是出向包的呢? 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文章开头说,如果 要实现自己的 NAT 穿透逻辑和主协议,就必须让二者共享同一个 socket: 每个 socket 在 NAT 设备上都对应一个映射关系(私网地址 -> 公网地址 7.1 穿透 hard NAT:暴力端口扫描 回忆 hard NAT 中遇到的问题,如下图所示,关键问题是:easy NAT 不知道该往 hard NAT 方的哪个 ip:port 发包。 至此,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穿透了比之前更难一些的网络拓扑。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因为 家用路由器一般都是 easy NAT,hard NAT 一般都是办公网路由器或云 NAT 网关。 因此要更好地实现穿透,可以 先判断本地的默认网关上是否启用了 UPnP IGD, NAT-PMP and PCP, 如果探测发现其中任何一种协议有响应,我们就申请一个公网端口映射, 可以将这理解为一个加强版
NAT 网关是一种支持 IP 地址转换的网络云服务 ,它能够为腾讯云内的资源提供高性能的公网访问服务。通过 NAT 网关 ,在腾讯云上的资源可以安全访问公网 ,保护私有网络信息不直接暴露公网;您也可以通过 NAT 网关实现海量的公网访问 ,最大支持 1000 万以上的并发连接数……
扫码关注云+社区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