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灯塔原创 | 《猩球崛起3》人猿终极一战,刷脸时代到来,你该如何面对这个科技社会

导读: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在很多专业的图像预测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识别标准,人脸识别的技术目前已经相对成熟,一般对于面部的识别能达到很高的识别准确率。 9月15号上映的《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被网友评为最高级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影片中,主演安迪魔术般的由人演进为猩猩凯撒。这部史诗级别的电影以科幻为视角,以人猿“换脸”,展开最激烈的“战争”。在动作捕捉技术的帮助下,安迪演绎了这个不可能的角色,大量自然光照下的凯撒的面部特写,技术上,近乎100%的以假乱真的真实程度,动作捕捉技术,本质上就是一种数字技术的化

06

中兴智能视觉大数据:未来五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25%的增长速度

中兴智能视觉大数据报道: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的应用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人脸识别在国内广为人知始于近几年,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脸识别就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应用,作为新兴技术,人脸识别搭载“高科技”标签,广为产品厂商和用户喜爱。

05

人脸识别技术一夜躺枪后 百度、旷视、商汤、云从等是这样“技术”回应的

昨晚的央视315晚会上,人脸识别技术被曝存在安全隐患。不少观众看到主持人在现场技术人员支持下,仅凭两部手机、一张随机正面照片及一个换脸App,分别就一张”眨眨眼”的照片和一段”活体检测”场景模拟,成功“攻破”人脸识别系统。 一般业内人士看到的是主持人手里所持人脸识别App的技术漏洞;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不甚熟悉的高科技技术应用背后的“巨大风险”——人脸识别技术怎么会被破解?为什么一个换脸App软件就能轻松换脸?它会不会分分钟“掏空”我的账户……经由央视这个大众平台一放大,即使只是出于提醒消费

09

原创 | 从席卷全球的“刷脸”乱象,看国内人脸识别立法方向

近两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数据隐私问题一直备受公众讨伐。仅就2019年而言,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相关的案件便层出不穷:瑞典数据保护机构(DPA)因当地一所高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记录学生出席情况开出金额20万瑞典克朗(约人民币14.6万元)的罚单;美国四个城市相继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微软公司疑似因隐私保护和授权瑕疵方面的原因删除了曾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Facebook因人脸识别功能或面临着可高达350亿美元的集体索赔;我国AI换脸软件ZAO因涉嫌侵犯隐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而近两个月,由于BLM运动的影响,人脸识别更是被推至风口浪尖,随着这项技术下沉到各个领域遍地开花,最终到达了一个需要法律深度介入的十字路口。

03

人脸识别技术用途?让商旅专家小巴来告诉你

刚刚结束的互联网大会,各种黑科技刷新了我们对互联网时代新世界的认识。其中刷脸过安检技术引起了小巴的关注。黑科技如何落地,尤其是在大旅游行业落地,一直都是业界争论的焦点。对于这些,小巴只能淡淡一笑,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小巴在今年七月就数字身份,机场生物识别等问题与相关区块链公司进行过深入探讨。借互联网大会,小巴借人脸识别来聊聊这个技术未来的趋势,以及在大旅游行业应用的无限可能。 人脸识别+区块链,未来可替代身份证的数字身份ID 智能人脸识别技术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因具有非强制、非接触和并发性等优势。

08

专访 | 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陈继东: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引发行业变革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高静宜 「身份验证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要做到从实名到实人,生物识别在这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全球核身平台资深专家陈继东告诉机器之心。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金融支付安全性与使用体验的更高要求,正推动互联网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对生物识别认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15 年 3 月,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在德国 CeBIT 展会开幕式上发布并演示了人脸识别支付认证技术,同年年末,蚂蚁金服「刷脸」认证在支付宝和网商银行正式上线。今年 2 月 21 日,蚂蚁金服「刷

013

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深度解析:银行业务光凭“刷脸”真的靠谱吗?

雷锋网按:本文内容来自云从科技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周曦博士在硬创公开课的分享。在未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整理。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这句话不再只是一个网络段子,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不光可以靠“刷脸”支付吃喝玩乐的花费,现在连银行办业务都可以“刷脸”了。 最近两年,国内各家中小银行和四大行地方分行已经陆续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日常业务,前几日,四大行中的农行更是首先在全国范围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但是,银行业务光凭“刷脸”真的靠谱吗?本期公开课特意邀请到云从科技创始人、图像识别领域权威周曦博士为大家答疑

06

CVPR 2018 | 新研究提出深度残差等价映射:由正脸加强侧脸识别效果

选自arXiv 作者:Kaidi Cao等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李诗萌、白妤昕、思源 由于类别样本不均衡,人脸检测只在正脸识别上有优秀的表现,它们很难识别侧脸样本。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和商汤科技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在深度表示空间中通过等变映射在正脸和侧脸间建立联系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开销较少,但可以大大提升侧脸识别效果。 引言 深度学习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人脸识别的发展。而人脸识别的焦点倾向于以正脸附近为中心,然而在不受限的环境中进行人脸识别,并不能保证其结果。尽管人类从正面识别侧面的表现只比从正面识别正面的表现差

07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