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函数简介 fork函数的两次返回和父子进程的执行顺序简介 fork()子进程与父进程之间的文件描述符问题 [cpp] view plaincopyprint? fork的返回值是子进程的进程号,如果fork不成功,父进程会返回错误。 fork()是一个经过封装的用户态函数,当用户程序调用了fork函数之后,执行系统调用sys_fork(),而在sys_fork()中直接调用了do_fork()函数,在do_fork()函数中有6个参数 每个系统文件表的条目都包含文件偏移量、访问模式(读、写、or读–写)以及指向它的文件描述符表的条目计数。 在子进程中,fork函数返回0,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我们可以通过fork返回的值来判断当前进程是子进程还是父进程。
fork fork)是UNIX或类UNIX中的分叉函数,fork函数将运行着的程序分成2个(几乎)完全一样的进程,每个进程都启动一个从代码的同一位置开始执行的线程。 介绍: fork系统调用用于创建一个新进程,称为子进程,它与父进程同时运行,。创建新的子进程后,两个进程将执行fork()系统调用之后的下一条指令。 在fork函数执行完毕后,如果创建新进程成功,则出现两个进程,一个是子进程,一个是父进程。在子进程中,fork函数返回0,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 其实就相当于链表,进程形成了链表,父进程的fork函数返回的值指向子进程的进程id, 因为子进程没有子进程,所以其fork函数返回的值为0. fork函数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调用一次,返回两次”,在父进程中调用一次,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中各返回一次。 fork的另一个特性是所有由父进程打开的描述符都被复制到子进程中。
2核2G云服务器首年95元,GPU云服务器低至9.93元/天,还有更多云产品低至0.1折…
本文是《Linux fork那些隐藏的开销》的前传。 fork的由来 fork的思想在UNIX出现几年前就出现了,时间大概是1963年,这比UNIX在PDP-7上的第一个版本早了6年。 简而言之,fork思想来源于流程图。 我们看一个普通的流程图: 你看,流程图的分枝处,fork-叉子,多么形象! UNIX fork的诞生 fork是如何引入UNIX的呢? fork是让你来分解程序流程得以并行处理的。 UNIX fork就此诞生! 于是经典的UNIX fork-exec序列便形成了。 UNIX fork/exec/exit/wait 值得一提的是,fork被引入UNIX后,exit的语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验证1 fork会重新拷贝父进程的一份资源 例如 环境变量 公共变量 代码地址: https://code.csdn.net/snippets/1697496.git int glob_int = 1 ; /* on .data section */ int* ptr= new int[3]; [wang@localhost fork]$ . parent pid = 25993, glob_int = 1 ptr=0x1c26010 Q1 为什么父子进程打印的ptr地址是一样的 A1: 现象如下父进程malloc的指针指向0x12345678, fork (注1:在理解时,你可以认为fork后,这两个相同的虚拟地址指向的是不同的物理地址,这样方便理解父子进程之间的独立性) (注2:但实际上,linux为了提高 fork 的效率,采用了 copy-on-write 验证2 共享数据块 fork 之后 父子进程之间什么样的数据是相同的? fork之后父子进程共享文件表的同一项 ?
本文是《Linux fork那些隐藏的开销》的前传。 fork的由来 fork的思想在UNIX出现几年前就出现了,时间大概是1963年,这比UNIX在PDP-7上的第一个版本早了6年。 现在要说回fork了。 换句话说,UNIX只是借用了fork的copy逻辑的实现,来完成一件别的事。 于是,UNIX非常粗暴的实现了fork!即完全copy父进程,这就是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在使用的fork系统调用: ? 取了个巧,奇技淫巧: fork本来就不是让你用来覆盖新进程的,不然为何多此一举。fork是让你来分解程序流程得以并行处理的。 UNIX fork就此诞生! 于是经典的UNIX fork-exec序列便形成了。 UNIX fork/exec/exit/wait 值得一提的是,fork被引入UNIX后,exit的语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们在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时候,应该都学过fork的概念。fork是一个系统调用,用于将当前进程/线程分裂成完全相同的两个。 在网络上,很多关于fork的文章都大同小异,讲的都是很通用的fork的原理以及大致的过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用户程序调用fork()和内核下调用fork(),背后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用户态进程调用fork() 网络上的文章一般描述的是用户态下的fork。用户态的fork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首先,用户进程发起系统调用,陷入内核态。 内核态进程的fork和用户进程的fork是相同的。 内核线程的fork 讲了这么久,这才轮到我们的主角:内核线程。内核线程的fork的过程与前面提到的两者是不同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内核线程。 用户进程/内核进程的fork不需要这样操作的原因则是,他们在fork返回后,内核栈是空的。
pid_t=>__PID_T_TYPE=>__S32_TYPE=>int pid_t 实际上就是 int 那也就意味着可以直接使用int类型来替代 pid_t ,只是使用 pid_t 会更直观 ---- fork ,sleep,getpid,getppid 原型 在 unistd.h 中包含 fork,sleep,getpid,getppid 的函数原型 /* Clone the calling process, to the new process, and the process ID of the new process to the old process. */ extern __pid_t fork 和 vfork 在 unistd.h 中包含 fork,vfork 的函数原型 /* Clone the calling process, creating an exact copy. waitpid/wait 通过各方面资料弄懂其参数的意义和返回值的类型,是熟练掌握的基础 原文地址http://soft.dog/2017/01/09/c-fork-01/
test.c 写入如下代码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for(int i=0;i<2;i++) { fork
一、理解fork() fork()是一个绝对唯一的调用。Python中的大多数函数会之返回一次,因为sys.exit()会终止程序,所以它就不会返回。 相比之下,Python的os.fork()是唯一返回两次的函数,任何返回两次的函数,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调用os.fork()来实现。在调用fork()之后,就同时存在两个正在运行程序的拷贝。 两个拷贝在对fork()调用后会继续——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被拷贝。这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而os.fork()可以产生异常。 对fork的调用,返回针对父进程而产生新进程的PID。 实际上,对fork()的调用通常是瞬间的。 对fork()的调用是应用在整个系统中的。例如,当使用Shell,输入ls,Shell就会调用fork()来产生一个fork的拷贝,新的进程将调用ls。 如果系统不能执行fork,os.fork()函数可以产生异常。为了防止服务器当机,必须处理这个异常。
在GitHub上更新Fork 经常遇到的是Fork一个项目之后,源项目的作者做了新的更改,如果没有同步到我自己的Fork,我所做的更新进行Pull Request后,会产生冲突;因此在更新文件之前、至少是 Pull Request之前,应当要更新自己的Fork的。 二、如果自己还没有修改过Fork项目的文件,那么此时可以点击switching the base,切换到基于我自己的Fork项目。 ? 如果已经修改或更新过Fork项目的文件,那么可以通过选择Base Fork和Head Fork来从源项目更新到我自己的Fork项目。 ? ? Fork一下咯! ? 点击Fork,会进入Fork进行中的界面; ? Fork完成后,可以在自己的主页(Your Profile)看到Fork的项目。 ?
进程概念: 一个进程是一次程序执行的过程,它和程序不同,程序是静态的,它是一些保存在磁盘上可执行的代码和数据的集合,而进程是一个动态概念,也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 fork和exec是两个重要的系统调用 ,fork的作用是根据现有的进程复制出一个新的进程,原来的进程称为父进程,新的进程成为子进程, 系统中运行着很多进程,这些进程都是从开始的一个进程一个一个复制出来的。 #include <sys/type.h> #include <unistd.h> pid_t fork(void); fork调用失败返回-1,调用成功在父子进程中的返回值不一样,子进程中返回0,父进程中返回的数值大于 include <stdio.h> //输入输出函数 int main(void){ pid_t pid; char * message; int n; pid = fork (); if(pid < 0){ perror("fork failed"); } if(pid == 0){ n = 6;//父子进程变量n互不影响
这里就把关于fork函数好好整理一下 函数介绍 功能:fork函数是从一个已经存在的进程中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新的进程称为子进程,原来的进程称为父进程。 因此,使用 fork()函数的代价是很大的。 ? 日常使用fork 简单来说, 一个进程调用 fork() 函数后,系统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据和代码的空间。 父进程fork了3个进程,第一个子进程执行完之后又fork了2个进程,第2个子进程fork了1个进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ork(); fork() && fork() || fork(); fork(); } 每fork一次就翻倍 fork(); //2个 fork() && fork() || fork(); //A&&B||C //A为假,跳过B,判断C-----------------------2 //A为真,
fork() 比较特别,因为它会返回两次,也就是说会有两个返回值。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返回值来区分父、子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CentOS 8 无法保证调用 fork() 之后父、子进程的执行顺序。 我们可以从输出结果得知两个进程各自的数据都是独立的。 ()) { case - 1: std::cout << "failed to fork. ()) { case - 1: std::cout << "failed to fork. 原理很简单,调用 fork() 后父、子进程共享 read only memory images。如果没有任一进程对这块内存映像进行修改,那么它们拥有的内存影响都属于同一份。
这是我自学 MIT6.S081 操作系统课程的 lab 代码笔记第六篇:Copy-on-write fork。此 lab 大致耗时:4小时。 Lab 6: Copy-on-write fork COW fork() creates just a pagetable for the child, with PTEs for user memory COW fork() marks all the user PTEs in both parent and child as not writable. 实现 fork 懒复制机制,在进程 fork 后,不立刻复制内存页,而是将虚拟地址指向与父进程相同的物理地址。在父子任意一方尝试对内存页进行修改时,才对内存页进行复制。 举一个很常见的 fork() 后 exec() 的例子: 父进程: 分配物理页 p(p 引用计数 = 1) 父进程: fork()(p 引用计数 = 2) 父进程: 尝试修改 p,触发页异常 父进程:
那就是fork-join_any和fork-join_none!!! 这三个兄弟虽然长的比较像,但是其实性格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主要性格区别是他们对待称为“线程”的小朋友的态度上。 那fork-join_any、fork-join_none一个健忘症一个暴脾气,他们是猴子请来搞笑的吗?除了增加我们的概念记忆还有什么作用? ? 这时对于fork-join_any这个健忘症,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 这里面的for循环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组长”,如果没有fork-join_any,单纯的使用fork-join便会一直停不下来,是不能实现这个功能的了。 ?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段代码作用其实是不等价的,通过fork-join_none运行的100个线程,是并行启动了,但是不等他们全部结束程序就会进行到后面的程序中去,如果想要等价可以在后面使用wait fork
,指令指针也全然同样,子进程拥有父进程当前执行到的位置(两进程的程序计数器pc值同样,也就是说,子进程是从fork返回处開始执行的),但有一点不同,假设fork成功,子进程中fork的返回值是0,父进程中 fork的返回值是子进程的进程号,假设fork不成功,父进程会返回错误。 这也是fork为什么叫fork的原因 至于那一个最先执行,可能与操作系统(调度算法)有关,并且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重要,假设须要父子进程协同,能够通过原语的办法解决。 br />{ pid_t pid; pid=fork(); switch (pid) { case -1: perror(“fork 好了,有这些概念打底,能够说fork了。当你的程序运行到以下的语句:pid=fork(); 操作系统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子进程),而且在进程表中对应为它建立一个新的表项。
在JDK1.7引入了一种新的并行编程模式“fork-join”,它是实现了“分而治之”思想的Java并发编程框架。网上关于此框架的各种介绍很多,本文从框架特点出发,通过几个例子来进行实用性的介绍。 1 fork-join框架的特点 fork-join框架对新手来说很难理解,因此先从它的特点说起,它有几个特点: 它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分而治之,先将一个问题fork(分为)几个子问题,然后子问题又分为孙子问题 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fork-join运行在一个JVM中的多个线程内,而map-reduce运行在分布式计算节点上 在运行线程时,它使用“work-steal”(任务偷取)算法.一般来说,fork-join ,当然也可以使用原有的execute()和submit()方法; ForkJoinTask:支持fork-join框架的任务抽象类,它是Future接口,它代表一个支持fork()和join()方法的任务 通过这种编程模式,很好的将递归思想用到了多线程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调整THRESHOLD可以增加或减少任务的个数,从而极大的影响线程的执行。
这里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进程过程中的笔记和心得 ---- 概要 ---- 代码示例 要求 将图中的流程图转换成程序 代码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fork include <sys/wait.h> //waitpid, WNOHANG的函数声明和宏定义在这个头文件里 int main() { pid_t pe; //定义一个pid类型的变量 pe=fork (); //调用fork函数创建新进程,并将返回值存入pe变量中,这个过程成功后就会多出一个进程,被派生出来的进程称为子进程,pe也会多出一份拷贝,通过pe的值可以判断身处在哪一个之中 if(0 < getppid()); //将pid,ppid进行打印 sleep(5); //沉睡5秒 return 123; //退出的状态码为123,这个值的范围在0~256 } else //fork 返回值为负的时候代表调用出错 { perror("fork"); //进行提醒 return -1; } return 0; } 编译执行 emacs@ubuntu:~/c
这里我们要注意进程在运行期间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进程状态,例如:TASK_RUNNING/TASK_STOPPED/TASK_TRACED 等. fork调用 在用户态下,使用fork()创建一个进程。 除了这个函数,新进程的诞生还可以分别通过vfork()和clone() fork、vfork和clone三个API函数均由glibc库提供,它们分别在C库中封装了与其同名的系统调用fork() 这几个函数调用对应不同场景 clone函数创建子进程时灵活度比较大,因为它可以通过传递不同的参数来选择性的复制父进程的资源 系统调用fork、vfork和clone在内核中对应的服务例程分别为sys_fork(),sys_vfork 例如sys_fork()声明如下(arch/x86/kernel/process.c): int sys_fork(struct pt_regs *regs) { return do_fork do_fork()正是kernel创建进程的核心()。
fork,wait和exec fork系统调用 wait系统调用 exec系统调用 为什么要把fork和exec分开 ---- fork系统调用 1、子进程不会从 main()函数开始执行,而是直接从 fork()系统调用返回。 (); if (rc < 0) { // fork failed; exit fprintf(stderr, "fork failed\n"); exit(1); (); if (rc < 0) { // fork failed; exit fprintf(stderr, "fork failed\n"); exit(1); } else if (rc = (); if (rc < 0) { // fork failed; exit fprintf(stderr, "fork failed\n"); exit(1); } else if (rc =
共享带宽包(BWP)是一种多IP聚合的计费模式 ,可大幅降低公网费用 。共享带宽包提供包月带宽 ,月 TOP5 消峰计费 ,月 95 消峰计费等多种计费模式 ,满足您不同业务场景。合理配置共享带宽包可帮您大幅降低公网费用 ,优化业务成本。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