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拔插更换硬盘方法 如果要替换的磁盘已做了镜像,推荐如下步骤: 1. 删除该磁盘上所有逻辑卷的复件,使用 rmlvcopy 命令或 unmirrorvg 命令。 2. hdisk0和hdisk1做成mirror,hdisk0报故障 #unmirrorvg rootvg hdisk0 #reducevg rootvg hdisk0 #rmdev -l hdisk0 -d 换故障硬盘 #cfgmgr -v 确认新换硬盘物理卷名为hdiskx #lspv #chdev -l hdiskx -a pv=yes #extendvg rootvg hdiskx #mirrorvg rootvg hdisk5和hdisk6做成mirror,hdisk6报故障 #unmirrorvg datavg hdisk6 #reducevg datavg hdisk6 #rmdev -l hdisk6 -d 换故障硬盘 #cfgmgr -v 确认新换硬盘物理卷名为hdiskx #lspv #chdev -l hdiskx -a pv=yes #extendvg datavg hdiskx #mirrorvg datavg
虽然大多的云服务器都是自带硬盘空间的,但有的企业日常工作会产生较多的数据,有很多重要的内容需要储存,所以对于硬盘的容量就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就会面临如何更换云服务器硬盘的问题。 因为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非技术人员,所以对于硬盘的更换和取舍还是会比较纠结的。 如何更换云服务器硬盘 其实想要知道如何更换云服务器硬盘,首先还是要知道自己的云服务器应该用什么样的硬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到适合的产品,比如此前就比较流行固态硬盘来做业务处理盘,读写性能高切安全有保障 可以不装备云硬盘吗 由此可知如何更换云服务器硬盘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但最好是让服务商来做,但大家可以自己来决定更换哪种类型的硬盘。那么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不装备云硬盘是否可以呢? 一开始不装备,但如果日后有了需求,还可以用挂载的方式来添加硬盘。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更换云服务器硬盘的相关介绍,云服务器对于工作的帮助很大,其硬盘也可以进行升级,包括系统盘、数据盘大小都可以改变。
热卖云产品新年特惠,2核2G轻量应用服务器9元/月起,更多上云必备产品助力您轻松上云
我工作的硬盘因为只有120G,实际工作中肯定会存在文件不够用,于是加了一块计划中的ssd。海康c2000pro 1T.699入真香。 这里就得从一个吃蝙蝠的男人说起,说岔了。 说重点迁移系统 软件:diskgenius和BOOTICE 1.先用diskgenius按照意愿对硬盘进行GPT分区。 2.系统迁移 点击要迁移的系统盘右击克隆分区,选择需要拷贝到的分区,按文件复制开始到结束就OK 3.uefi引导修改 进入源系统的硬盘ESP分区下,复制efi文件到新硬盘的ESP分区下 进入 2改为新硬盘的系统区 3自己源系统这里不用改 4,5都点保存下 修改UEFI启动顺序 下图1到2进入页面 3是要修改的菜单标题4把启动磁盘改为新硬盘,5改为新硬盘的ESP分区 6保存即可 最后电脑启动进入快速启动页面选择Windows Boot Manager(新硬盘的名字)启动
1、确认故障主机报警和硬盘 ERPES01@ /> errpt -dH |more IDENTIFIER TIMESTAMP T C RESOURCE_NAME DESCRIPTION 80D3764C 9、通过diag进行更换前准备检查硬盘是否为更换状态 ERPES01@ />diag ->Task Selection (Diagnostics, Advanced Diagnostics, Service P2-Y1 ses1 P2-Y1 slot 1 P2-D3 hdisk0 //是否显示为可替换状态 10、diag若显示更换状态 ,对硬盘进行更换操作 从新扫描cfgmgr和lspv显示 ERPES01@ />cfgmgr -l sas0 //扫描disk的父设备 ERPES01@ />lspv hdisk0 sysdump要先指向另外一个位置,删除sysdump,更换盘后重建sysdump并指回来。
更换可道云储存地址为挂载硬盘 自建服务器的空间有限,玩客云有usb接口,我接了一个u盘,硬盘也是可以的,下面开始操作步骤(此文章为自建服务器更换储存设备教程,对云服务器使用者并无帮助 ) 准备工作 1.需要一个外接储存设备 2.储存设备必须是ext4格式的,linux系统必须是ext格式,否则将会挂载失败,普通u盘或是硬盘不是此格式,需要使用硬盘格式工具进行修改 挂载硬盘 1.插入硬盘到设备上 2.进入ssh,连接上服务器 3.查看有哪些储存设备,ssh键入fdisk -l 4.可以看到我插入的硬盘是14g,所以是这个,名称叫dev/sdc1 ? 5.将储存设备挂载到服务器上,ssh键入sudo mount /dev/sdc1/mnt 6.测试是否挂载成功cd /mnt,成功进入即为挂载成功 更换储存地址 1.可道云官方配置文件给了修改用户存储路径的配置方式 3.登录宝塔将可道云目录下的data文复制到或者移动到硬盘目录下 ? 4.这是复制好以后 ? 5.给该目录权限 ?
最近新get到一台机器,Dell optiplex系列的台式机 新机器包含一块固态(ssd) 和一块机械硬盘,系统位于固态上。 SSD格式化方法 拆机后并把新SSD换上以后,电脑上只有两块硬盘,肯定是进不去的,需要找一个装机工具,进行装机,大白菜,PE等都可以。 首先把空的SSD建立分区并格式化为GPT格式。
1.查看linux下的硬盘: df -h 没有发现要挂载的硬盘。 2.查看系统检测的硬盘: lsblk 看到 sda1 存在。 t ext4 /dev/sda1 创建挂载目录: sudo mkdir /data 把空间挂在/data : sudo mount /dev/sda1 /data 再次使用 df -h 可以看到硬盘已存在 5.若硬盘无法访问: 如出现报错:permission denied 同样修改文件权限即可: sudo chmod 777 /media/sda1 6.若需要解除挂载: sudo umount /dev /sda1 7.若需要临时挂载: 只是把硬盘插上,开机时可能会自动挂载硬盘,但是这样硬盘无法使用,需要先解除挂载: sudo umount /dev/sdd1 重新挂载: sudo mount
lsblk disk为硬盘 创建空文件夹 mkdir data1 sudo mount /dev/sdb /data1 图片 挂载到data1下了
至于linux内核什么时候开始原生支持的,网上的说法真的是五花八门,很多人文章感觉就是互相抄,连2.6.* 的说法都能蹦出来(我怀疑是一些采集站)。 更换/更新内核 这时候我们来更换内核吧,这里我的测试机器是中国香港ECS。 当前的 Kernel 版本 $ uname -r ? 更新软件包 $ yum update -y ELRepo项目 这里我们需要用到Repo项目Enterprise Linux软件包的RPM存储库。 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7.0-4.el7.elrepo.noarch.rpm 安装新内核啦 查看ELRepo仓库下,在当前系统支持的内核包 ELRepo会提供he Linux
Linux系统往往有添加磁盘不够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添加新的硬盘。 一般情况下需要重启服务器,这里我们来使用线刷方式读取Linux新增硬盘 1.添加磁盘后fdisk -l磁盘没有显示 2.查看主机总线号 3.重新扫描scsi总线来添加设备 [root@localhost class/scsi_host/host1/scan [root@localhost ~]#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4.再次查看硬盘已经显示
我NAS型号是威联通 TS-551,我原先是用两块2T的机械硬盘组RAID1(1块东芝,1块三星的二手硬盘,三星的通电时间截止目前已经65632小时了,真够坚挺的),还有一块2T的机械硬盘放不重要的数据 威联通TS-551网络存储器(NAS)开箱评测,1500元的5盘位NAS:https://blog.zeruns.tech/archives/611.html 升级更换硬盘 首先登陆到NAS,点击存储与快照总管 右键点击要更换硬盘的存储空间,点管理 ? 点管理,逐一取代磁盘 ? 选择要更换的硬盘(选择其中一个,我这里先换第二个),点击更换,然后拔出你所选的硬盘。 ? ? 然后等待一会,待出现提示请插入新的磁盘时把新硬盘插进去,然后继续等待一会。 ? 然后等待RAID1阵列重建完成 ? 接着按照以上步奏继续更换另一个硬盘 ? ? 待硬盘都更换完成后,点击扩充容量,然后等待同步完成即可。 ? ? 同步完成后就会成功扩容了 ? 最后展示一下各个硬盘的读写速度测试 ?
戴尔E4300高配,CPU酷睿P9600 2.53GHz,内存DDR3 4G,320G硬盘,原生系统是WIN7 Vista,后来一直装WIN7。 E4300商务机型,总体有三大缺点,第一个就是集成显卡,1280X800屏幕分辨率低,主板SATA硬盘2.0接口,而固态硬盘接口3.0,才能使SSD发挥最大效率,即使换上固态硬盘,硬盘接口也会降损一半功耗 以前也想过更换固态硬盘,曾买过内存,大概不是原机内存,装上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网上也看到过换SSD硬盘视频和图片,那时候固态硬盘尺寸大,需要卸掉光驱位置安装,而我又不想卸掉光驱。 硬盘和内存是E4300性能的瓶颈,这款高配机型最大支持8G内存。淘宝上看了一下固态硬盘,现在已经跌的白菜价了,两条DDR3内存价格,也是几年前一根的钱。还找到E4300兼容电池,63一块。 实用体验还是很流畅,主板2.0硬盘接口降低SSD读写速度,但还是稳健的甩机械硬盘几条街,个人还是满意。装WIN10专业版和企业版跑分都400左右,稍高WIN7。
Linux 系统更换软件源 由于 linux 系统的默认软件源是系统的官方源,且都在国外,对于国内的用户来说下载非常慢,因此可以通过更换成国内的软件源来进行提速。 编辑器的,执行: sudo vim /etc/apt/sources.list 将所有未注释的配置注释或者删除 将对应版本的镜像源复制粘贴到 sources.list (以阿里云镜像源为例,其他源类似) 更换源后记得更新一下源和软件
windows wsl子系统默认硬盘存放位置在c盘,c盘一般分区都不会太大,就需要迁移虚拟硬盘来解决,网上有较多建软链的方式,这里不再记录,只叙述打包导出导入的方式 1.关闭wsl wsl -
简介 LVM是逻辑盘卷管理(LogicalVolumeManager)的简称,在Linux环境下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LVM是建立在硬盘和 分区之上的一个逻辑层,来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 LVM组成 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 PV:是物理的磁盘分区 VG:LVM中的物理的磁盘分区,也就是PV,必须加入VG,可以将VG理解为一个仓库统一管理了几个大的硬盘, 操作环境介绍 1,在线扩容根分区,根分区100G,新增一块20G硬盘,将根分区扩容至120G。 2,新建逻辑卷并扩容和缩减,新增2块20G磁盘,划分10GLV,再扩容10G,随后缩减5G. lvm [SWAP] sdb 8:16 0 20G 0 disk sr0 11:0 1 4.3G 0 rom 查看系统初始硬盘 将物理硬盘格式化成PV(物理卷) 使用的是pvcreate命令 [root@zabbix-server ~]# pvcreate /dev/sdb1 Physical volume "/dev/
硬盘分区及挂载操作步骤: 1. 查看未挂载的硬盘(名称为/dev/xvdb) # fdisk -l Disk /dev/xvdb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 2. 确认是否挂载成功 重启服务器 # reboot 查看硬盘分区 # df /dev/xvdb1 20635700 176196 19411268 1% /data
linux的硬盘有挂载和未挂载两种(类似windows上的硬盘分区(C、D、E盘)) (1)查看已经挂载的硬盘大小:df -h (2)查看详细的硬盘分区情况(包括挂载和未挂载两种的硬盘大小):fdisk ◆在Linux分区过程,一般是先通过p参数来显示硬盘分区表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确定将来的分区。 help): ◆如果想完全改变硬盘的分区格式,就可以通过d参数一个一个地删除存在的硬盘分区。 ◆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硬盘上有扩展分区,就只能增加逻辑分区,不能增加扩展分区。 ◆在增加分区的时候,其类型都是默认的Linux Native,如果要把其中的某些分区改变为其他类型,例如Linux Swap或FAT32等,可以通过命令t来改变,当按下“t”改变分区类型的时候,系统会提示要改变哪个分区
使用VMware软件和提供的CentOS-7-x86_64-DVD-1511.iso创建虚拟机,自行配置好网络并多添加一块大小为20G的硬盘,使用fdisk命令对该硬盘进形分区,要求分出三个大小为5G的分区 前期准备 搭建一个虚拟机,镜像为CentOS-7-x86_64-DVD-1511配置好网络,关机,新添加一个硬盘,大小为20G 对该硬盘分区 1、进入该硬盘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c 2、给这个硬盘分3个区,每个硬盘5G空间大小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c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5242880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w 保存退出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Syncing disks. 3、查看给硬盘的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ev/sdc Disk /dev/sdc: 21.5 GB, 21474836480
轻量应用服务器(Lighthouse)是一种易于使用和管理、适合承载轻量级业务负载的云服务器,能帮助中小企业及开发者在云端快速构建网站、博客、电商、论坛等各类应用以及开发测试环境,并提供应用部署、配置和管理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构建应用的体验,是您使用腾讯云的最佳入门途径。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