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诺基亚手机还比较流行的时候,那时候触摸屏用的还不多。但是随着触摸屏手机、即智能手机的流行,触摸屏基本成了手机的标配。所以,今天可以看看触摸屏驱动在linux上是如何进行的。 查看是否有中断函数被注册 ret = request_irq(ts.irq_tc, stylus_irq, 0, "s3c2410_ts_pen", ts.input); 8、最后 很明显,触摸屏驱动本质上还是由
当我们在linux系统引用动态库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加入我们需要的动态库没有在系统的默认目录下,我们编译时使用-L指定了动态库的路径,编译时没有问题,但是执行调用该动态库的可执行文件时,却提示找不到动态库 library version %s\n”, TF_Version()); return 0; } 程序编译及结果如下: 可见程序编译没有问题,但是当执行可执行程序时,出现如下结果: 程序提示加载动态库失败 修改gcc编译指令后,结果如下: 可见,动态库加载成功,程序运行成功,问题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2核2G云服务器 每月9.33元起,个人开发者专属3年机 低至2.3折
使用gdb加载内核符号表 arm-eabi-gdb out/target/product/msm8625/obj/KERNEL_OBJ/vmlinux 在内核的.config里面要打开 DEBUG_INFO by gpio leds driver */ 1854 platform_device_register(&gpio_flash_skue); 1855 } 下面是mtk平台加载的方法 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host=x86_64-linux-gnu --target=arm-linux-android". /prebuilts/gcc/linux-x86/aarch64/aarch64-linux-android-4.9/bin/aarch64-linux-android-addr2line -f -e /prebuilts/gcc/linux-x86/aarch64/aarch64-linux-android-4.9/bin/aarch64-linux-android-addr2line -f -e
今天在更新VMWare Workstation的时候需要进行加载光驱的操作,也就顺便看了看 Linux下的磁盘内容是作为子目录的形式出现的,需要进行驱动器的挂载 驱动器的挂载所需要的命令是mount,而需要
有些设备的触摸屏不准,需要校正后才能正常使用。校正实际上就是配置设备在 Xorg 中的属性,具体属性名与驱动相关,后文描述。 下面开始介绍校正方法: 准备 安装需要用到的工具: xinput-calibrator : 触摸屏校正工具 xinput : 屏幕映射工具,多屏时使用 ---- 校正 执行 xinput_calibrator Option "CalibrationMatrix" "-43.0 0.0 47.9 0.0 0.1 0.0 0.0 0.0 1.0" EndSection 设备映射 若存在多块屏幕,这时就需要指定触摸屏对应的设备
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个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当手触摸屏体的时候,由于手指与大地之间就相当于接了一个Cf的并联电容,如下图(3)所示。 ? 等效为如图(4)所示: ? 分区法: 将整个触摸屏物理分割成多个区域,由于每个区域确定一个操作,这样就可以避免鬼点的操作。 总结自电容的优点是简单、计算量小,满足X+Y的计算。 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所有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 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触摸后电容值减小),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 ?
触摸屏子系统是通过input子系统来实现,对应设备节点 /dev/input/eventn,熟悉套路后重点放在硬件程序的编写 一、内核自带触摸屏驱动S3c2410_ts的简单分析 S3c2410_ts.c (drivers\input\touchscreen) 内核自带三星的触摸屏驱动 (1)入口函数: /*注册一个平台driver*/ static int __init s3c2410ts_init 触摸屏使用流程 a.按下,产生中断 b.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启动ADC转换坐标。 f.松开 具体触摸屏的测量坐标的原理可以参考https://blog.csdn.net/qq_16933601/article/details/102749277 分配input_dev结构体 static 设置 */ /* 2.1 能产生哪类事件 */ set_bit(EV_KEY, s3c_ts_dev->evbit); /*触摸屏绝对位移事件*/ set_bit(EV_ABS, s3c_ts_dev
/errno.h>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slab.h> #include <linux /input.h>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serio.h> #include <linux/delay.h> #include <linux/platform_device.h } } static struct timer_list touch_timer = TIMER_INITIALIZER(touch_timer_fire, 0, 0); /* 当触摸屏按下后 * 比如: 内存ioremap, 中断资源获取, 配置ADCCCON等寄存器 * * 当中断注册好后,当我们按下触摸屏后,就会触发tc中断 */ static int __init s3c_ts_probe BIT_MASK(EV_KEY) | BIT_MASK(EV_ABS); ts->dev->keybit[BIT_WORD(BTN_TOUCH)] = BIT_MASK(BTN_TOUCH); /*设置触摸屏的
依赖的模块没有加载,需要先加载 depends 中列出的模块: insmod: error inserting 'option.ko': -1 Unknown symbol in module -
楔子 继续Linux Kernel内核态加载elf main入口调看 类同 elf文件实际上就类似于windows上的exe文件。 注意 注意下elf的入口其实是_start函数,linux kernel在设置调用main函数入口的时候实际上是设置的rip(new_ip)为_start入口,此处为:0x4016b0。
前言 这篇文章介绍在Linux下如何编写FT5X06系列芯片驱动,完成触摸屏的驱动开发, FT5X06是一个系列,当前使用的具体型号是FT5206,它是一个电容屏的触摸芯片,内置了8位的单片机(8051 所说起触摸屏大家都不会陌生,现在手机、手表、家电、很多地方都支持触摸了。最开始的触摸屏都是电阻屏,在诺基亚时代的时候,使用的触摸屏都是电阻屏,后来Android兴起的时候,手机都向电容屏发展了。 编写触摸屏驱动 Linux下编写标准的触摸屏驱动需要使用到输入子系统,当前文章的重点是读取触摸屏的坐标,所以示例代码里不会加输入子系统的代码,只是在驱动层完成触摸屏笔中断响应,触摸屏的坐标点获取并打印。 这是开发板LCD屏幕的硬件原理图: 3.1 设备端代码(FT5206)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 /kernel.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miscdevice.h> #include <linux/fs.h> #include <asm
本来有触摸屏是件好玩的事情,无奈屏幕裂一道缝了,导致经常自动点击,影响正常使用。安了Ubuntu后,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一个能用的解决方案。主要思想是通过xinput禁用驱动解决,缺点是关机后失效。 2、设置触摸屏的enabled属性为0,禁用触摸屏 xinput set-prop 14 "Device Enabled" 0 3、查看触摸屏属性列表 xinput list-props 14 配置开机自动执行 上面的设置每次启动都要手动配置一遍显然会很麻烦,此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编写shell脚本,开机加载让其自动设置即可。 Enabled' 0 echo "触摸屏关闭成功!" 参考资料 Ubuntu中禁用华硕S550C触摸屏的方法
设置三菱触摸屏VNC功能 设置VNC参数 1)[使用VNC服务器] 将VNC服务器功能设为有效。 2)[服务器连接设置] 进行GOT的连接设置。
三,、硬件驱动在系统中的目录; 四、自己编译驱动的办法; 一,内核相关的命令 1、lsmod 列出已经加载的内核模块; lsmod 是列出目前系统中已加载的模块的名称及大小等;另外我们还可以查看 /proc filename: /lib/modules/3.10.0-957.el7.x86_64/kernel/net/bridge/br_netfilter.ko.xz description: Linux Y vermagic: 3.10.0-957.el7.x86_64 SMP mod_unload modversions signer: CentOS Linux ; 1、模块的配置文件 modules.conf 或 modprobe.conf 内核模块的开机自动挂载模块一般是位于一个配置文件,一般的Linux发行版本都有 /etc/modules.conf 或 modules.conf 中加入什么内容; 如果您有些模块不能开机加载,您想让一些模块加机自动加载,就可以把modprobe 模块 直接写入配置文件; 2、内核模块其它配置文件 内核模块的其它配置文件还是需要了解的
设备宽度媒体查询 ¶ 手机拥有小屏幕,并且手机拥有触摸屏,所以小屏幕等于触摸屏,这正确吗? 没有结果 ¶ 假设有一个这些触摸接口存在就意味着这个设备有一个触摸屏……那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触摸接口存在,那触摸屏也一定不存在? 当然不是。 这是动态的, Jim ¶ 一个触摸屏可以作为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另一个非触摸式笔记本电脑,或者一个 KVM 开关可以从非触摸屏切换到触摸屏。这可以在浏览器会话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发生。 悬停状态的处理 ¶ 当前的触摸屏并不能传输鼠标/光标悬浮状态, 所以,最好调整我们对于触摸屏的UI设计,以便在触摸屏上能够继续使用。 当然,键盘也是不能悬停的。 关于布局,假设每个人都有触摸屏。鼠标用户们使用大的控件比触摸屏用户们使用小控件更加容易。悬停状态也是一样的。 关于事件和交互,假设任何人可能有触摸屏。
很多同学想把100ASK_IMX6ULL硬件一个一个测试, 触摸屏能点击的话,就表示它没问题。 另外,电容屏不需要较准。 如果你就是想走一遍,请按下面方法: a.
每个手指触控都是通过Input.touches来描述的: fingerId 触摸的唯一索引 position 触摸屏幕的位置 deltatime 从最后状态到目前状态所经过的时间 deltaPosition 自最后一帧所改变的屏幕位置 phase 相位,也即屏幕操作状态 其中phase(状态)有以下这几种: Began 手指刚刚触摸屏幕 Moved 手指在屏幕上移动 Stationary 手指触摸屏幕,但自最后一阵没有移动 Ended 手指离开屏幕 Canceled 系统取消触控跟踪
之前调试触摸屏的文章如下: 基于瑞芯微RV1109 Linux触摸屏GT911驱动调试心得 由于之前调触摸屏一直都对不上点,然后厂商又给了我新的驱动代码。 但是还是没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初步怀疑是固件问题,因为驱动基本上只要写对了是不会有问题的,因此,我让厂商帮我调了一个适配触摸屏的固件,最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然而现在驱动支持设备树了以后,Linux内核设备树里配置触摸屏参数的写法是这样的: //TP:GT911 &i2c5 { status = "okay"; goodix_ts@5d { compatible 00 00 00 00 34 01 ]; }; }; 注意,这里需要注意,如果要将数组烧到TP板子里的话,需要开启: gtp_send_cfg = <1>; 这样这些数组在上电时就会被写入到触摸屏里去 { memcpy(cfg, prop->value, *cfg_len); return 0; } } 最后通过判断设备树里gtp_send_cfg是否为1,如果为1,则将这个数组发送到触摸屏芯片中
我们登录linux有很多种,bash来交互式执行,或者直接非交互式执行命令。试验后,可以发现,原来这几个的环境变量加载都是不同的。 相关文件: 电脑上和初始化相关的是这几个文件。 etc/profile /etc/environment /etc/bashrc ~/.bash_profile ~/.bashrc ~/.bash_logout bash登录方式和环境变量的关系: 环境加载和 不同方式的加载情况: 以下是实验结果,可直接参考 文件 登陆 + 非交互 登陆 + 交互 非登陆 + 交互 非登陆 + 非交互 /etc/profile 加载 加载 /etc/environment /etc/bashrc 加载 加载 ~/.bash_profile 加载 加载 ~/.bashrc 加载 加载 加载 BASH_ENV 加载 场景分析 常见的几种场景 登陆机器后的第一个 远程执行脚本,同时-t强制分配伪终端,如ssh user@remote -t 'echo $PWD' :非登录+交互(non-login + interactive) 在图形化界面中打开terminal,Linux
在开发时,经常会用到Apache的rewrite功能,如果你的Apache已经安装配置好了,这时需要加载rewrite模块的话,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首先进入包含mod_rewrite.c的目录, apache2/bin/apxs -i -a -n mod_rewrite mod_rewrite.la 上面的命令执行完后,打开你的httpd.conf,检查rewrtie模块是否已经在配置文档里进行加载了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