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BestSync同步软件 同步 VM 虚拟机里的Linux系统下Tomcat webapps里的项目

首先,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用,源于我在虚拟机安装Linux,部署Tomcat项目时,为了避免当项目发生改变时,一次次重复的上传项目,因此我想可不可以把本地Tomcat 的 webapps 目录跟 虚拟机 tomcat webapps 目录 同步一下,这样当我更新本地 svn 后,把webapps用软件同步 到 linux (软件只同步改动的文件),这样做可以避免把整个项目上传到 linux (我这有好几个项目,因为你更新svn了,如果只是自己改动了,可以仅把自己的拷到 linux,但是其他人改了什么你并不知道,或者说还要一个个找,只能把整个项目传到 虚拟机),然后我就在网上找了下 同步软件,发现 BestSync 这个同步软件很好用,下面就说一下具体用法。

02

开学前看的别人的面经笔记

自我介绍 根据结点求二叉树高度 快排最差的时间复杂度,快排的空间复杂度 快排稳定吗 堆排序 算法题:一圈猴子选大王 4g大文件,64m 内存,找到出现频率最大的5个 第一个项目 String不可变 HashMap插入过程 currentHashMap 和 hashMap 有什么区别 1.7之前都是分段锁,1.8后采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保证线程安全 反射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情 volatile 和 synchronized 简单介绍一下 Java中常见的线程同步方式 加锁、cas、 BIO、NIO的区别 spring框架的 IOC的好处 常用的MySQL 的语句优化 Explain 先来分析语句是否用到索引 设计表的时候从哪些角度去考虑 事务隔离级别,数据库这俩引擎的 索引 b+树的实现 MySQL的主从同步是如何实现的(全量同步、增量同步) redis 的基本数据类型,缓存击穿和缓存雪崩,哨兵和主从同步 有redis mysql 怎么设计查询服务架构 TCP如何保证连接和传输的可靠性,在网络情况比较差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的可靠性 简单说几个http状态码 301 和 302 的区别,301代表永久性转移 302代表暂时性转移 平常开发用的linux多还是windows多 有个 32 位系统,利用的最大内存是多少即最大的寻址范围 在linux 下进程都有哪些状态 linux 怎么杀掉一个进程 kill -9 和 kill 有什么区别 -9 是强制性的意思 为什么 kill 可能会出现杀不掉的情况,kill -9 和 kill 的区别在于发的信号不一样 我想查看日志的后十行 le 我想看日志的实时刷新的怎么看 tail,加参数吗 查看处于 time_wait 、established 的 tcp 数量怎么看,netstat -t 这个 -t 就是 tcp

02

与Innodb引擎有关的配置说明

skip-inodb 不加载INODB数据引擎驱动,如果项目不使用INNODB引擎,可以关闭,以节省系统内存 innodb-file-per-table 设置以后,为每个新数据表分别创建一个表空间tablespace文件,默认情况下都放在一个文件里,这样有弊端,以后我在自己博文中将单独对这个地方进行说明。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innodb的缓冲区大小,用来存放数据和索引,Innodb在线的文档表示要设置为机器内存的50%-80%来做这个缓冲区! 这个可以说是Innodb引擎下配置选项中最关键的参数选项了,对性能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innodb_log_buffer_size InnoDB事务日志文件缓冲区大小,默认8M innodb_flush_method Innodb日志文件同步刷新的方法,取值有两个 fdatasync ,O_DSYNC,只是Uinx和linux系统下两个不同的调用函数区别。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innodb用于内部管理的各种数据结果分配的缓冲区大小,默认1M innodb_data_home_dir InnoDB数据文件的主目录 innodb_data_file_path Innodb 数据文件配置方式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Innodb使用多少个日志文件,默认2 innodb_log_file_size Innodb日志文件最大限制尺寸,默认5M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等待数据锁的超时时间,可以避免死锁,超过这个时间没有获取结果,就ROOLBACK回滚放弃。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Innodb日志提交的方式,0,1,2可供取值,0表示每间隔一秒就写一次日志并进行同步,减少了硬盘写操作次数,可以提高性能,1表示每执行完COMMIT就写一次日志并进行同步,默认值,2表示每执行完一次COMMIT写一次日志,每间隔一秒进行一次同步,这个参数在Innodb里同样是关键参数,对性能影响较大。 innodb_force_recovery 在Innodb的自动恢复失败后,从Crash中强制启动

02

linux 同步IO: sync、fsync与fdatasync

传统的UNIX实现在内核中设有缓冲区高速缓存或页面高速缓存,大多数磁盘I/O都通过缓冲进行。当将数据写入文件时,内核通常先将该数据复制到其中一个缓冲区中,如果该缓冲区尚未写满,则并不将其排入输出队列,而是等待其写满或者当内核需要重用该缓冲区以便存放其他磁盘块数据时,再将该缓冲排入输出队列,然后待其到达队首时,才进行实际的I/O操作。这种输出方式被称为延迟写(delayed write)(Bach [1986]第3章详细讨论了缓冲区高速缓存)。 延迟写减少了磁盘读写次数,但是却降低了文件内容的更新速度,使得欲写到文件中的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写到磁盘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这种延迟可能造成文件更新内容的丢失。为了保证磁盘上实际文件系统与缓冲区高速缓存中内容的一致性,UNIX系统提供了sync、fsync和fdatasync三个函数。 sync函数只是将所有修改过的块缓冲区排入写队列,然后就返回,它并不等待实际写磁盘操作结束。 通常称为update的系统守护进程会周期性地(一般每隔30秒)调用sync函数。这就保证了定期冲洗内核的块缓冲区。命令sync(1)也调用sync函数。 fsync函数只对由文件描述符filedes指定的单一文件起作用,并且等待写磁盘操作结束,然后返回。fsync可用于数据库这样的应用程序,这种应用程序需要确保将修改过的块立即写到磁盘上。 fdatasync函数类似于fsync,但它只影响文件的数据部分。而除数据外,fsync还会同步更新文件的属性。

03

选择设置好ext3日志模式

Linux是一种开放的、因Internet而产生的操作系统。Internet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如电子商务被迅速接受和普及,都为 Linux提供了更巨大的机会,使之成为企业和部门级的首选平台。同时,Linux也以其对新技术的巨大包容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这表现在其内核技术的发展为Linux环境下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配数据、升级数据提供了高性能的系统技术支持。ext3文件系统就属这类技术中较突出的一种。     日志文件系统     通常在系统运行中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如果在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与写入文件元数据之前的时间差里,系统非正常关闭,处于写入过程中的文件系统会非正常卸载,那么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当重新启动时,Linux会运行fsck程序,扫描整个文件系统,保证所有的文件块都被正确地分配或使用,找到被损坏的目录项并试图修复它。但是,fsck不保证一定能够修复损坏。出现这种情况时,文件中不一致的元数据会填满已丢失文件的空间,目录项中的文件项可能会丢失,也就造成文件的丢失。     为了尽量减少文件系统的不一致性,缩短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文件系统需追踪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这些记录存放在与文件系统相分离的地方,通常我们叫“日志”。一旦这些日志记录被安全地写入,日志文件系统就可以应用它们清除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并将它们组成一个引起文件系统改变的集,将它们放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中,保持在状态下有效数据的正常运行,不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发生冲突。在任何系统发生崩溃或需要重新启动时,数据就遵从日志文件中的信息记录进行恢复。由于日志文件中有定期的检查点,通常非常整齐。文件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效率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Linux可以支持许多日志文件系统,包括FAT、VFAT、HPFS(OS/2)、NTFS(Windows NT)、UFS、XFS、JFS、ReiserFS、ext2、ext3等。     ext3支持多种日志模式     ext3 是ext2文件系统的高一级版本,完全兼容ext2,与ext2主要区别便是具有快速更新文件的存储功能。计算机自磁盘上读取或写入数据开始就必须保证文件系统中文件与目录的一致性,所有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均以数据块的形式存放在存储设备中,当磁盘分区时文件系统即被创建,按照文件形式、目录形式支持存储数据和组织数据。Linux的文件和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是在安装系统时通过使用“mount”命令安装上的,用于使用的文件链表存储在文件/etc/fstab中,用于维护而安装的文件链表则存放在/etc/mtab中。     ext3提供多种日志模式,即无论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还是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包括文件自身的改变),ext3 文件系统均可支持,以下是在/etc/fstab文件引导时激活的三种不同日志模式:     ◆data=journal日志模式      日志中记录包括所有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它是三种ext3日志模式中最慢的,但它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使用“data= journal” 模式要求ext3将每个变化写入文件系统2次、写入日志1次,这将降低文件系统的总性能,但它的确是使用者最心爱的模式。由于记录了在ext3中元数据和数据更新情况,当一个系统重新启动的时候,这些日志将起作用。     ◆data=ordered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且溢出文件数据要补充到磁盘中。这是缺省的ext3日志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在写入文件系统和写入日志之间的冗余,因此速度较快,虽然文件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不被记录在日志中,但它们必须做,而且由ext3的daemon程序在与之相关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变化前执行,即在记录元数据前要修改文件系统数据,这将稍微降低系统的性能(速度),然而可确保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数据与相应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步。     ◆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但根据标准文件系统,写程序仍要将文件数据的变化记录在磁盘上,以保持文件系统一致性。这是速度最快的ext3日志模式。因为它只记录元数据的变化,而不需等待与文件数据相关的更新如文件大小、目录信息等情况,对文件数据的更新与记录元数据变化可以不同步,即ext3是支持异步的日志。缺陷是当系统关闭时,更新的数据因不能被写入磁盘而出现矛盾,这一点目前尚不能很好解决。     不同日志模式间有差别,但设置的方法一样方便。可以使用ext3文件系统指定日志模式,由/etc/fstab启动时完成。例如,选择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可以做如下设置:     /dev/hda5 /opt ext3 data=writeback 1 0     在一般情况下,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