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MySQL8.0 InnoDB并行查询特性

MySQL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最流行的数据库,广泛用于互联网行业,并逐步向各个传统行业渗透。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其优秀的高并发事务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 MySQL 丰富的生态。MySQL 在处理 OLTP 场景下的短查询效果很好,但对于复杂大查询则能力有限。最直接一点就是,对于一个 SQL 语句,MySQL 最多只能使用一个 CPU 核来处理,在这种场景下无法发挥主机CPU多核的能力。MySQL 没有停滞不前,一直在发展,新推出的 8.0.14 版本第一次引入了并行查询特性,使得check table和select count(*) 类型的语句性能成倍提升。虽然目前使用场景还比较有限,但后续的发展值得期待。

02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Hive 整体介绍

Hive可以管理HDFS中的数据,可以通过SQL语句可以实现与MapReduce类似的同能,因为Hive底层的实现就是通过调度MapReduce来实现的,只是进行了包装,对用户不可见。         Hive对HDFS的支持只是在HDFS中创建了几层目录,正真的数据存在在MySql中,MYSQL中保存了Hive的表定义,用户不必关系MySQL中的定义,该层对用户不可见。Hive中的库在HDFS中对应一层目录,表在HDFS中亦对应一层目录,如果在对应的表目录下放置与表定义相匹配的数据,即可通过Hive实现对数据的可视化及查询等功能         综上所述,Hive实现了对HDFS的管理,通过MySQL实现了对HDFS数据的维度管理         Hive基本功能及概念             database             table             外部表,内部表,分区表         Hive安装             1. MySql的安装(密码修改,远程用户登陆权限修改)             2. Hive安装获取,修改配置文件(HADOOP_HOME的修改,MySQL的修改)             3. 启动HDFS和YARN(MapReduce),启动Hive         Hive基本语法:             1. 创建库:create database dbname             2. 创建表:create table tbname                 Hive操作:             1. Hive 命令行交互式             2. 运行HiveServer2服务,客户端 beeline 访问交互式运行             3. Beeline 脚本化运行                 3.1 直接在 命令行模式下 输入脚本命令执行(比较繁琐,容易出错,不好归档)                 3.2 单独保存SQL 命令到 文件,如etl.sql ,然后通过Beeline命令执行脚本         数据导入:             1. 本地数据导入到 Hive表 load data local inpath "" into table ..             2. HDFS导入数据到 Hive表 load data inpath "" into table ..             3. 直接在Hive表目录创建数据         Hive表类型:             1. 内部表: create table 表数据在表目录下,对表的删除会导致表目录下的数据丢失,需要定义表数据的分隔符。             2. 外部表: create external table 表目录下挂载表数据,表数据存储在其他HDFS目录上,需要定义表数据的分隔符。             3. 分区表:与创建内部表相同,需要定义分区字段及表数据的分隔符。在导入数据时需要分区字段,然后会在表目录下会按照分区字段自动生成分区表,同样也是按照目录来管理,每个分区都是单独目录,目录下挂载数据文件。             4. CTAS建表         HQL             1. 单行操作:array,contain等             2. 聚合操作:(max,count,sum)等             3. 内连接,外连接(左外,右外,全外)             4. 分组聚合 groupby             5. 查询 : 基本查询,条件查询,关联查询             6. 子查询:                 当前数据源来源于 另个数据执行的结果,即当前 table 为临时数据结果             7. 内置函数: 转换, 字符串, 函数                 转换:字符与整形,字符与时间,                 字符串:切割,合并,                 函数:contain,max/min,sum,             8. 复合类型                 map(key,value)指定字符分隔符与KV分隔符                 array(value)指定字符分隔符                 struct(name,value) 指定字符分割与nv分隔符             9. 窗口分析函数             10. Hive对Json的支持

01

【MySQL我可以讲一个小时】

D(持久性),一旦事务完成,无论发生什么系统错误,它的结果都不会受到影响,事务的结果被写到持久化存储器中。底层实现原理是:redo log机制去实现的,mysql 的数据是存放在这个磁盘上的,但是每次去读数据都需要通过这个磁盘io,效率就很低,使用 innodb 提供了一个缓存 buffer,这个 buffer 中包含了磁盘部分数据页的一个映射,作为访问数据库的一个缓冲,从数据库读取一个数据,就会先从这个 buffer 中获取,如果 buffer 中没有,就从这个磁盘中获取,读取完再放到这个 buffer 缓冲中,当数据库写入数据的时候,也会首先向这个 buffer 中写入数据,定期将 buffer 中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进行持久化的一个操作。如果 buffer 中的数据还没来得及同步到这个磁盘上,这个时候 MySQL 宕机了,buffer 里面的数据就会丢失,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持久性就无法保证了。使用 redolog 解决这个问题,当数据库的数据要进行新增或者是修改的时候,除了修改这个 buffer 中的数据,还会把这次的操作写入到这个 redolog 中,如果 msyql 宕机了,就可以通过 redolog 去恢复数据,redolog 是预写式日志,会先将所有的修改写入到日志里面,然后再更新到 buffer 里面,保证了这个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了数据的持久性,redolog 属于记录修改的操作,主要为了提交或者恢复数据使用!讲完事务的四大特性,再来说下事务的隔离性,当多个线程都开启事务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时,数据库系统要能进行隔离操作,以保证各个线程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在介绍数据库提供的各种隔离级别之前,来说一下如果不考虑事务的隔离性,会发生的几种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脏读,在一个事务处理过程里读取了另一个未提交的事务中的数据。举个例子,公司发工资了,领导把四万块钱打到我的账号上,但是该事务并未提交,而我正好去查看账户,发现工资已经到账,是四万,非常高兴。可是不幸的是,领导发现发给我的工资金额不对,是三万五元,于是迅速修改金额,将事务提交,最后我实际的工资只有三万五元,我就白高兴一场。第二个问题是不可重复读,某个数据在一个事务范围内多次查询却返回了不同的结果,用大白话讲就是事务T1读取数据,事务T2立马修改了这个数据并且提交事务给数据库,事务T1再次读取这个数据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发生了不可重复读。举个例子,我拿着工资卡去消费,系统读取到卡里确实有一百块钱,这个时候我的女朋友刚好用我的工资卡在网上转账,把我工资卡的一百块钱转到另一账户,并在我之前提交了事务,当我扣款时,系统检查到我的工资卡已经没有钱,扣款失败,廖志伟十分纳闷,明明卡里有钱的。第三个问题是幻读,事务T1对一个表的数据做了从“1”修改成“2”的操作,这时事务T2又对这个表插入了一条数据,而这个数据的值还是为“1”并且提交给数据库,操作事务T1的用户再查看刚刚修改的数据,会发现还有一行没有修改。举个例子,当我拿着工资卡去消费时,一旦系统开始读取工资卡信息,这个时候事务开始,我的女朋友就不可能对该记录进行修改,也就是我的女朋友不能在这个时候转账。这就避免了不可重复读。假设我的女朋友在银行部门工作,她时常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查看我的工资卡消费记录。有一天,她正在查询到我当月信用卡的总消费金额(select sum(amount) from transaction where month = 本月)为80元,而我此时正好在外面胡吃海喝后在收银台买单,消费1000元,即新增了一条1000元的消费记录(insert transaction … ),并提交了事务,随后我的女朋友把我当月工资卡消费的明细打印到A4纸上,却发现消费总额为1080元,我女朋友很诧异,以为出现了幻觉,幻读就这样产生了。

02

【MySQL我可以讲一个小时】

D(持久性),一旦事务完成,无论发生什么系统错误,它的结果都不会受到影响,事务的结果被写到持久化存储器中。底层实现原理是:redo log机制去实现的,mysql 的数据是存放在这个磁盘上的,但是每次去读数据都需要通过这个磁盘io,效率就很低,使用 innodb 提供了一个缓存 buffer,这个 buffer 中包含了磁盘部分数据页的一个映射,作为访问数据库的一个缓冲,从数据库读取一个数据,就会先从这个 buffer 中获取,如果 buffer 中没有,就从这个磁盘中获取,读取完再放到这个 buffer 缓冲中,当数据库写入数据的时候,也会首先向这个 buffer 中写入数据,定期将 buffer 中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进行持久化的一个操作。如果 buffer 中的数据还没来得及同步到这个磁盘上,这个时候 MySQL 宕机了,buffer 里面的数据就会丢失,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持久性就无法保证了。使用 redolog 解决这个问题,当数据库的数据要进行新增或者是修改的时候,除了修改这个 buffer 中的数据,还会把这次的操作写入到这个 redolog 中,如果 msyql 宕机了,就可以通过 redolog 去恢复数据,redolog 是预写式日志,会先将所有的修改写入到日志里面,然后再更新到 buffer 里面,保证了这个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了数据的持久性,redolog 属于记录修改的操作,主要为了提交或者恢复数据使用!讲完事务的四大特性,再来说下事务的隔离性,当多个线程都开启事务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时,数据库系统要能进行隔离操作,以保证各个线程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在介绍数据库提供的各种隔离级别之前,来说一下如果不考虑事务的隔离性,会发生的几种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脏读,在一个事务处理过程里读取了另一个未提交的事务中的数据。举个例子,公司发工资了,领导把四万块钱打到我的账号上,但是该事务并未提交,而我正好去查看账户,发现工资已经到账,是四万,非常高兴。可是不幸的是,领导发现发给我的工资金额不对,是三万五元,于是迅速修改金额,将事务提交,最后我实际的工资只有三万五元,我就白高兴一场。第二个问题是不可重复读,某个数据在一个事务范围内多次查询却返回了不同的结果,用大白话讲就是事务T1读取数据,事务T2立马修改了这个数据并且提交事务给数据库,事务T1再次读取这个数据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发生了不可重复读。举个例子,我拿着工资卡去消费,系统读取到卡里确实有一百块钱,这个时候我的女朋友刚好用我的工资卡在网上转账,把我工资卡的一百块钱转到另一账户,并在我之前提交了事务,当我扣款时,系统检查到我的工资卡已经没有钱,扣款失败,廖志伟十分纳闷,明明卡里有钱的。第三个问题是幻读,事务T1对一个表的数据做了从“1”修改成“2”的操作,这时事务T2又对这个表插入了一条数据,而这个数据的值还是为“1”并且提交给数据库,操作事务T1的用户再查看刚刚修改的数据,会发现还有一行没有修改。举个例子,当我拿着工资卡去消费时,一旦系统开始读取工资卡信息,这个时候事务开始,我的女朋友就不可能对该记录进行修改,也就是我的女朋友不能在这个时候转账。这就避免了不可重复读。假设我的女朋友在银行部门工作,她时常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查看我的工资卡消费记录。有一天,她正在查询到我当月信用卡的总消费金额(select sum(amount) from transaction where month = 本月)为80元,而我此时正好在外面胡吃海喝后在收银台买单,消费1000元,即新增了一条1000元的消费记录(insert transaction … ),并提交了事务,随后我的女朋友把我当月工资卡消费的明细打印到A4纸上,却发现消费总额为1080元,我女朋友很诧异,以为出现了幻觉,幻读就这样产生了。

03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相关资讯

热门标签

活动推荐

    运营活动

    活动名称
    广告关闭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