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Qt编写地图综合应用5-自适应拉伸

    用过echart的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算是代码中写了window.onresize = echart.resize,也只是横向自适应拉伸填充页面,垂直方向不会变化,除非指定高度才可以,这就比较郁闷了,为何echart本身不会自适应呢?按道理不应该啊,莫非实现起来很困难?好吧先不管这个了,这个问题搜索出来一大堆解决方案,在Qt的浏览器控件中也有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两个策略,一种是程序本身检测尺寸变化,然后重新设置高度并载入网页,一种是js函数设置对应的宽高,什么时候执行呢,就是在程序界面尺寸变化的时候,两种办法对比下来,最终选用的后者,因为效果比较好,还是异步执行的,无需重新加载网页,那个每次高度变化了就重新加载网页的办法在早期的作品中用过,看起来好弱弱的。

    07

    Qt编写地图综合应用20-多浏览器内核

    本人写Qt程序这么多年,比较喜欢支持多个Qt版本,尤其是钟情于支持任意Qt版本+任意系统+任意编译器,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其实实现起来就不容易了,首先你得有个很多版本的测试环境,起码十几个Qt环境要的吧,四五种操作系统要的吧,还要安装各种VS版本免不了的,毕竟win上除了默认的mingw编译器还有很多人用的是msvc编译器,这么一大堆环境折腾下来,没有个1T硬盘是不够的,而且官网发布Qt版本的速度相当快,最慢半年肯定来一个版本,又得测试了,每次发布一个大的版本,除了常用的windows以外,linux要测试吧,而且现在还多出来一些国产linux系统比如deepin new start UOS之类的,也要试试吧,哎呀好累。

    02

    移动开发的跨平台技术演进

    我是2010年开始从事的Android开发,当时会Android和iOS开发的很少,也不火,所有人都在“摸着河底过河”,项目更没有第三方框架一说,大都是自己写的,不像现在各种的框架满天飞。随着移动开发的发展,互联网公司也是层出不穷,有些公司迫于竞争,想要更迅速的更省成本的进行开发,就不再满足Android端一套代码,iOS端一套代码。与此同时,其他技术领域和各大公司也都觊觎着这份大蛋糕,纷纷推出相关的技术,这样跨平台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开始在公司中生根发芽。 Android和iOS生态太大了,我们可以把它们比作第一级生态,想要颠覆这两个系统的曾经出现过,但都失败了,因此建立次级生态是最稳妥的策略,Android平台更加开放,因此次级生态的中心就是Android,次生态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在Android系统的基础上魔改建立自己的生态,再或者推出各种跨平台技术建立生态。跨平台技术产生的框架实在太多了,很多还没等我们去学去了解,它们就没落了,成为了跨平台技术的发展的一个过度产物。跨平台技术的产物是不靠谱还是趋势,我想读完本篇文章你会有自己的理解。 跨平台技术的分类没有标准的答案,这里把它们分类为5种,分别Web App、Hybrid App、语言编译转换、原生渲染、自绘UI。下面分别介绍它们。

    02

    QML入门教程:一、QML和QtQuick简介以及QML实例

    从 Qt 4.7 开始,Qt 引入了一种声明式脚本语言,称为 QML(Qt Meta Language 或者 Qt Modeling Language),作为 C++ 语言的一种替代。而 Qt Quick 就是使用 QML 构建的一套类库。 QML 是一种基于 JavaScript 的声明式语言。在 Qt 5 中, QML 有了长足进步,并且同 C++ 并列成为 Qt 的首选编程语言。也就是说,使用 Qt 5,我们不仅可以使用 C++ 开发 Qt 程序,而且可以使用 QML。虽然 QML 是解释型语言,性能要比 C++ 低一些,但是新版 QML 使用 V8,Qt 5.2 又引入了专为 QML 优化的 V4 引擎,使得其性能不再有明显降低。在 Nokia 发布 Qt 4.7 的时候,QML 被用于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全面支持触摸操作、流畅的动画效果等。但是在 Qt 5 中,QML 已经不仅限于开发手机应用,也可以用户开发传统的桌面程序。 QML 文档描述了一个对象树。QML 元素包含了其构造块、图形元素(矩形、图片等)和行为(例如动画、切换等)。这些 QML 元素按照一定的嵌套关系构成复杂的组件,供用户交互。 ——摘自《Qt学习之路2》

    02

    Qt编写控件属性设计器8-网络采集

    上一篇文章已经打通了数据源之一的串口采集,这次要说的是网络采集,网络通信目前用的最多的是三种,TCP/UDP/HTTP,其中tcp通信又包括了客户端服务端两种,tcp通信才用了多次握手机制不丢包,但是耗费资源多而且需要建立连接。udp通信在大数据量或者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丢包,而且顺序无法保证,但是一个包的数据肯定是正确的,由于占用资源极少而且不需要建立连接,在很多场景中应用也蛮多,我个人用udp以来,也没发现过丢包的情况,可能数据量不够大或者是在局域网内的原因吧,反正用起来还是蛮爽的。http通信目前非常流行,尤其是和服务器之间做数据交互,基本上post请求然后返回一串json数据,解析对应的json数据即可。本次采用的TCP通信作为示例,其他两种可以自行拓展,也很简单的。

    00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