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陕西队自救再出“奇招”,“创始企业”能解燃眉之急?

之前大家讨论陕西的会员制,我举了深足当年的例子。很多朋友批评,也有朋友赞同——我个人还是那个观点,陕西的举措是“自救”,解燃眉之急无奈之举,值得敬佩和同情,但不代表所谓“创始终身会员”是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现在俱乐部又推出所谓“创始企业合作意愿问询”,我认为还是要分两个方面来看。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首先这当然是一个创举。这次拿出的“创始企业合作意愿问询”,提到的内容包含:

2、首创“单场比赛冠名”的赞助会员模式。

3、继续丰富直播带货类型和内容。

给到企业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看台巨型企业TIFO,赛场内横幅以及赛刊封面、大屏幕播出等广告,包厢使用权,牵手球童名额,赛前赛中各类活动,场外商棚与宣传活动,俱乐部与官方媒体周期宣传,赛前海报企业元素,共同开发联名产品,专业团队为企业策划并进行直播带货,赠送俱乐部礼物以及其他各类权益。

过往中国足球俱乐部,极少把这些权益公开地摆在大众面前——基本上都是俱乐部的一个副总,率领一个商务团队,采取toB的模式进行商业开发。而且这个副总往往是跨行业挖过来的,懂商业,但不懂足球,所以效果并不好。

而陕西现在直接绕过了toB的模式,也就绕过了所谓的“专业”的商务团队——你可以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也可以说,陕西现在很急迫,价格好谈。

陕西的做法,我是比较敬佩和同情的。

另一方面,我比较悲观,跟对待“创始终身会员”一样。

你可以卖掉几千个会员,上万个会员,成功活下来,但之后呢?俱乐部需要持续的投入,需要自我造血。

那么问题来了,陕西现在搞“企业会员”难道不是自我造血吗?

我的看法是,这是自我造血的尝试。但是,远远不够。

我还是以我比较了解的深足俱乐部为例。2021年,当时中国媒体对深足的报道标题是《中超最富球队!深足坐拥24家赞助商 一年赞助收入超1亿》——“深足品牌家族汇”大家庭已经有24位企业成员,深圳足球俱乐部也因此成为目前合作伙伴最多的中超足球俱乐部。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当时,深足浑身上下都是广告,大巴车上也是广告,球迷活动也植入广告,赛前海报、赛刊上面也都打上广告……这24个企业,基本上涵盖了陕西“企业会员”提到的方方面面。

但是,你知道现在深足的债务是多少吗?深圳市政府提供的扶助基金(包括市一级、区一级,文体局专项),在全国顶尖;刚才提到的24个企业支持也是全国顶尖;然而,无法覆盖深足每年整体运营成本的零头。这就导致了几年下来积累的恐怖债务。

所以我的悲观在于,现在的信息是不透明的——陕西现在的债务情况究竟如何?陕西现在的运营成本每年究竟要花多少钱(球员工资奖金+场租、基地、交通等运营成本+工作人员工资奖金+其他花费)?

如果只是把吸纳多少会员费、多少企业赞助费对外公开透明,可能会造成盲目的乐观。

办过公司,有过经营口工作经验,哪怕是开过夜市小摊的朋友,相信都更能理性看待足球俱乐部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巨大窟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22A03FG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