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区块链关键技术一览

我们可能已经通过各种媒体、科普文章看到过多次关于区块链技术中的各个点,常见的如链式结构、P2P、挖矿算法、加密算法等等。事实上, 其中多数技术都是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之后被中本聪放到比特币中使用,今天我们结合上次简单改过的比特币代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做一概述。

链式的数据结构

区块链之所以被称为“链”,就是因为其数据结构的巧妙设计:多个收支记录打包为一个数据块(第一条记录指定为挖矿所得),数据块附加有描述信息(头部信息),其中除了版本号/数据校验值/时间戳/难度值/随机数等常规信息外,还包含了前一个数据块的哈希值,这也是区块链机制中,数据不可修改的原因---所有数据都是通过这种链状的结构链接起来。每个数据块都是通过大量计算才打包的,修改中间数据意味着要修改其后所有的数据,除非拥有超级计算能力,或者说全网计算能力的一半以上,这也就是所谓的“51%攻击”,在计算能力出现理论机制级别的提升之前,我们不用担心主要数字货币的“51%攻击”问题。

链式的数据结构中,存储的实际上是所有交易的记录,所以,又被成为“账本”,或者ledger。

在源码的 src/primitives/block.h 中,可以查看 CBlock的结构信息。文件中也包含了对区块数据的描述:节点收集交易数据进行打包,不断尝试随机数进行哈希计算,似的计算结果符合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条件,一旦达到条件,既是挖块成功,节点会将信息广播到网络中,交易信息的第一条数据是特殊定义,其中记录的是当前区块的挖矿所得。

P2P去中心化网络技术

点对点技术并不新鲜,我们之前经常听到的“P2P下载”也是基于此机制。相对于传统的server-client方式服务,P2P的所有节点都处于对等地位、都拥有全量数据,每一个节点既是server也是client,这使的系统整体的可扩展性、健壮性、性能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在区块链技术中,也意味着,任何接入者都有权获取所有的账目信息(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划分我们在未来单独说明)。

在源码的 src/net.cpp ,net.h中有P2P相关的实现。

为了使系统在启动时自动获得其他节点的信息,需要有至少一个“种子地址”,所以,在源码的src/chainparams.cpp 中设定了多个种子地址(详见 vSeeds.emplace_back 调用的参数),这都是能够持续稳定提供服务的节点。同时程序还提供了指定节点的参数。

加密算法:hash函数、椭圆曲线密码

hash函数是将任意长度的输入,经过不可逆的处理过程,转换为固定长度的输出内容。主要有两大类:Message Digest Algorithm(最常见的MD5,以及其前身MD2,MD3,MD4)以及Secure Hash Algorithm(常见的SHA-1,SHA-2,SHA-3,RIPEMD160)。

既然hash算法是把内容处理之后得到限长度内容,那理论上就存在重复的可能(碰撞),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强,MD5、SHA系列的函数都面临着碰撞攻击,事实上,SHA-3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更高级别的处理机制。而未来,加密机制和计算能力一定是循环递进的过程。

我们知道,比特币钱包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密钥对,每个密钥对是由一个私钥和公钥构成。公钥由私钥生成、公钥再生成比特币地址。其中公钥和私钥的生成,用到了椭圆曲线算法。具体机制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讲,可搜索引擎查询。与传统的RSA非对称加密算法相比,椭圆曲线算法安全性更高、计算量更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也更小,这对于每个节点都记录完整交易信息的数字货币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相关函数实现,在代码的 src/crypto/ 目录下。

共识算法

比特币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的共识算法。这可以说是经济学和计算机学的一种创新:由计算机的工作量来证明其无差别的劳动价值。从概率上讲,计算节点算力占全网算力的比例,既是它挖矿成功的概率。也正是因为这个机制,使得挖矿、矿机、矿池成为数字货币产业链条中的重要部分。当然这也是数字货币被诟病的地方:人为制造出来的社会资源的消耗。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机制,正如实体经济中的采矿---付出代价获得矿物,这就是矿物的价值基础。反对者认为这种资源消耗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并以此认定数字货币没有价值。

POW机制中,具体计算的成本消耗在了哪里呢?就是大量的SHA256计算(参见 src/crypto/sha256.cpp )。

除工作量证明,数字货币常见的还有股权证明(POS,Proof of Stake),委任权益证明(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Merkle Tree

Merkle Tree,或称为Hash Tree,是一种树状的Hash结构。常在大量数据传输(或被分割成大量数据块的传输)中被用于校验数据一致性。比特币数据块的头部信息中,包含了一个叫做 hashMerkleRoot 的字段(详见src/primitives/block.h),其中保存的就是本数据块中所有交易信息的Merkle根。我们借用Wikipedia的一张图来描述生成merkle tree的过程:

对数据块中的每笔交易信息进行hash计算,并按照hash值进行排序,这就是merkle tree的“叶子”。然后对相邻两个hash值进行hash计算,层层递进,直到只有一个hash值,就是merkle tree的根。

具体可参考代码的: src/consensus/merkle.cpp

上面只是简要介绍了部分技术点,其中没有包括智能合约、侧链/跨链等技术,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单独介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09G1BOG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