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哪个更可怕

文 / 屠龙叨 无涯镜读书汇

“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这两个概念,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上《人类演化的三次智力觉醒》一文。这篇文章写道:

某种程度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心智革命,是第二次智力觉醒的延续。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革命对象不是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而是对于人类自身生物性约束的突破,或将导致人类演化进入全新的阶段。第三次心智革命主要发生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领域。尽管两个领域有很大交叉,但路径有所不同。人工智能的路径,是“机器的人化”;而脑科学的路径,是“人的机器化”。无论哪一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都会导致人机合一的新物种出现,打破我们对于人的理解。

这篇文章引发本叨的思考。“机器的人化”,先后把李世石和柯洁挑于马下的阿尔法狗已经作了最好的注解。“人的机器化”,我们这些普通人却感觉还不太真切。以本叨这个科学技术盲的知识水平,拼命大开脑洞也不过能想到“生物芯片”的程度,即通过植入各种功能强大的“生物芯片”,让人脑乃至人体在瞬间实现系统性、结构性、靶向性提升。比如,植入一个“生物芯片”,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就华丽转身变成了才高八斗、博览群书的历史学博士,或是一个智商不过70的轻度弱智就凤凰涅槃变成了智商超过140的天才。

关于“机器的人化”,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畅想和遐想,也有了许多警示和提防。美国1976年拍摄的电影《未来世界》,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中国大陆引起轰动,相信60后的朋友们都会有印象。后来又有1999年的《机器管家》,2015年的《机器姬》,等等。

关于“人的机器化”,除了《机器战警》,本叨一时想不起来有什么影视作品。查了一下百度,说是还有《蜘蛛侠2》、《燕尾服》什么的,因为没有看过,不敢乱说。

“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哪个更可怕?这个问题提出的本身,也许就会有争议。有人会质问本叨说,不论是“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都会极大造福人类生活,怎么谈得上可怕呢?有人会开导本叨说,“机器的人化”可以彻底让人从劳动中解脱出来,“人的机器化”可以彻底消灭人与人之间先天的不平等,怎么能用可怕来定义呢?

不得不承认,这些质问和开导很有道理,但是本叨依然顽固不化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依然要对“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冠以可怕这个字眼。

本叨以为,当科学技术发展到能够改变人的生物形态时,科学技术就是最最可怕的潘多拉盒子了,人类就站在了万劫不复的悬崖边上了。

科幻小说大师 艾萨克·阿西莫夫

当1996年克隆羊多莉问世时,人类有足够的警惕,克隆技术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机器人铿锵走近的脚步,人类同样有足够的警惕,比如1950年就有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但人通过技术外装手段而在瞬间实现脱胎换骨,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希冀。因为这种状况毕竟是在我们的肉身上发生的变化,我们心理上就比较容易接受。殊不知不管是“机器的人化”还是“人的机器化”,最后一定是殊途同归的,都要导向“人造人”这个魔鬼狂欢的彼岸。“人造人”的实现之日,其实也就是人类毁灭之时。

1931年,英国作家赫胥黎写下了《美丽新世界》这部小说,设想了600年后人类的生存状况。囿于时代的局限,以现在的视角去看赫胥黎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想象,大约会有“Out”的感觉。但是赫胥黎对“人造人”前景的描绘,却足以让我们触目惊心。

人类从哪里来?截至目前我们全是猜测。人类往哪里去?时至今日我们都是妄想。相对于宇宙,人类太渺小了也太短暂了。也许在大自然的“人设”中,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向什么“美丽新世界”,我们的宿命就是像人一样活着,追求人所能享有的快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10A14MV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