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毫末智行推出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 DriveGPT

记者 严利婷

4月11日,“长城系”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在第七届HAOMO AI DAY上,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中文名称为“雪湖•海若”。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DriveGPT可以通过引入真实人驾接管数据建立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当前,DriveGPT拥有同时生成多个场景序列、预测自车未来轨迹、输出决策推理链的3大核心能力,在统一的生成式框架下,可以完成从规划、决策到推理的任务流。

“一个真正属于Ai的时代来临了”,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生成式大模型将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而毫末智行早在两年前就投身于这股潮流,并基于MANA数据体系及Transformer结构,推出了视觉自监督大模型、3D重建大模型、多模态互监督大模型、动态环境大模型、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

本次发布的DriveGPT只是在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中的应用落地。张凯表示,毫末智行后续会将其他的大模型能力整合到DriveGPT,最终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2023年是智能驾驶行业的冲刺之年、大考之年”,张凯表示,从今年开始,智能驾驶产品将进入全线爆发期。其中,随着华为、小鹏等行业主要玩家的产品相继量产上车,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围绕了量产发力,将进入真实用户交付和多城市并行落地比拼的关键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智驾产品整体成本的下降,智驾产品也将从高端车型向更多中低端车型覆盖,而搭载低成本行泊一体功能的智驾产品也将迎来量产高潮。此外,末端物流自动配送在商超、快递等场景将会迎来爆发,并逐渐打通可持续的商业化闭环。

张凯预计,2025年乘用车高级别辅助驾驶搭载率将超过70%。当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正在从小规模数据、小模型的软件驱动的2.0时代向大规模数据、大参数模型为代表的数据驱动的3.0时代迈进,用户使用频率与车主满意度将成为衡量智能驾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截至目前,毫末智行自动驾驶产品已经搭载了接近40款量产车,自动驾驶数据体系MANA学习时长超过56万小时,虚拟世界驾龄相当于人类驾驶6.8万年,此次发布的DriveGPT也跑通了第一阶段数据训练,其中,量产车训练里程达4000万公里,模型参数超过1200亿。

按照计划,毫末智行今年要打四场硬仗。其中,作为国内量产自动驾驶的头号玩家,毫末智行要继续扩大HPiolt装机量,而城市NOH则要攻坚城市泛化难题。此前,毫末智行城市NOH已经落地北京、保定、上海,张凯表示,2024年,毫末智行辅助驾驶乗用车将达到百万量级。

不过,长期以来,毫末智行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过度依赖长城汽车。去年4月份,毫末智行在品牌日上推出了“6P开放合作模式”,试图进一步打开乘用车合作市场。本次发布会上,张凯对外透露,毫末智行已经获得3家主机厂的定点合同,相关项目已在交付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11A0AQB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