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二维手工到三维智能 测绘技术复刻精度达到毫米级

从事测绘工作 29 年,北京市测绘院首都功能核心区部副部长安智明记得刚入行时,所用到的工具只有全站仪,这种工具只能一个点一个点测,而且只能测出空间位置,而如今的激光扫描仪一次摆站就能测到上万个点,不仅有空间位置还能记录纹理和颜色。“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古建筑寻踪测绘,那时还需要搭脚手架,人工使用皮尺测量,再绘制到图纸上,精度是以厘米乃至分米为单位的。”安智明说。

技术发展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精度的不断提升。中轴线上建筑物测绘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精细到每一块砖上的砖缝、墙皮的裂隙都能清晰表达出来。安智明介绍,不只是建筑物,对于中轴线遗产点的场地他们也会精细扫描,祈年殿外的砖石路面上任何一处破损都难逃扫描仪的“法眼”,如此精细化的工作将为日后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精度提升的同时,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测绘工作也从二维手工向着三维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若是早先搭建脚手架人工测量,仅仅祈年殿建筑本体测绘就需要一个月左右,而如今整个天坛公园的建筑物及场地测绘仅需10天到12天即可完成,大大提升了测绘效率。

技术的加持大大便利了测绘工作,真正考验测绘人员智慧与耐心的则是扫描的完整度。在占地达215万平方米的天坛遗产区,要清晰复刻每一处细节,需要工作人员精心设计扫描点位和路线“。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摆站,像祈年殿下三层汉白玉圆台,我们就需要绕三圈,保证每一处部件都扫到。”安智明告诉北青报记者,一般摆站间重复率达到20%即 可,但我们会远远高于这个比例,皇乾殿一般来说只要在4个角摆站即可,我们会摆二十多个,就是要考虑部件完整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508A00T5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