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研发高端MetaERP应该对标首选“逆向工程”哪家世界级的产品,SAP or ORACLE?

华为自研的、高端的、下一代的泛ERP产品“MetaERP”,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重新打开了“封印已久”的中国高端企管软件市场的“机会窗”。未来5-10年之内,原先占据中国高端ERP市场主要份额的SAP/ORACLE或将逐步淡出,这既可能是因为中国外部国际环境出现剧烈变化的结果,也与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实际业务本来就比较“鸡肋”有关。

   那么,未来要想要打造一款能够与SAP/ORACLE竞争(或替代)的相关产品,从产品研发的“逆向工程”角度出发,究竟是选择学习模仿SAP还是ORACLE哪个为好?以下个人观点,仅供感兴趣者参考:

      首先,业界公认的两家产品特性:SAP求严求细,应用相对死板,体现的是德国人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ORACLE求实求用,应用相对灵活,体现的是美国人不拘一格的开放态度。

    从实际的系统应用实施所需时间(或难度)来看,SAP可能是ORACLE的1-2倍;ORACLE 曾在2004年的一篇“产品白皮书”中公开认为,SAP系统的“单据驱动流程模式”很难掌握;而SAP自己也公开承认过,确实要比ORACLE更难搞。

    其次,ORACLE ERP产品的真正“面世”要比SAP晚约十年,ORACLE 是在1992年SAP推出其划时代的R/3产品之后,花了580万美金买了一套SAP在其公司内实施应用,在精研SAP产品的基础之上,以SAP为师,继承了SAP产品的设计精髓,然后对其原有的老产品进行了推倒重构,前后历时近4年(1993至1997年),才推出其可堪使用的ERP产品,且要到6年之后(2003年左右)11i版本的面世,才算真正拥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参考笔者在《ORACLE ERP 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描述)

     因此,从技术层面的相关因素来看,SAP的产品设计由于所处年代相对较早(上世纪80年代),有许多应用架构方面的设计,因为要考虑性能方面的限制(当时的硬件技术水平),只能采取相对比较保守的方式;

     而ORACLE的产品设计因为几乎晚了十年,摩尔定律的作用使得硬件技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加之产品设计者对未来技术进步的预判比较乐观,故而可以在产品设计时,可以考虑采取相对更为激进的方式。

     例如,作为高端ERP产品重要标志的“系统参数体系设计”,SAP与ORACLE两者均有近万个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配置的不同参数,以便对系统业务流程进行灵活更改,从而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业务场景的实际需要。

     SAP的参数设计因为需要顾虑系统性能,故采取的是“将参数设置值先编译进用户的应用程序”的方式,应用程序直接运行、无需中断停顿。但“参数设置”这项工作本身“技术性”较强,对相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管理比较死板、使用不够灵活。

   由于类似的系统基础性设计,设计方案一旦在最初阶段定下来,就如系统DNA,以后的产品发展过程中,即使明知有很大缺点,也只能是萧规曹随、无可奈何。因为修改类似系统的基础性设计,意味着要伤筋动骨、推倒重来,代价与风险均太大了。

     而ORACLE的参数设计则是将所有参数设置值放在数据库层面,长驻机器内存,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会根据需要中断停顿,先基于规则去取数、读数,再做判断然后继续运行。对“参数设置”这项工作本身的管理比较灵活、使用比较方便。

     由于类似的系统基础性设计,从原理上来讲就比较耗系统资源,故而实际使用需要得到硬件资源方面的配合。上世纪九十年中期,ORACLE ERP刚正式推出不久,客户投诉与不满曾经很厉害,华为当时的使用也遇到很多性能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一度到了考虑要换马),一直到六年之后11i版本的面世,情况才有根本性的改善。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相同硬件技术条件下,ORACLE设计方式的性能肯定是不及SAP的,但胜在实际使用要远比SAP方便灵活,因为无需先进行程序编译,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结构化的参数设置值修改,但前提条件是机器硬件性能必须超过某个阈值。

    通常情况下,个人对系统性能的主观感受为,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2-3秒均可以接受,而这一点,考虑到当前的即便普通电脑内存也已达4G-16G或更多,比之二十多年前的上世纪末普通电脑最多才几十M内存,过去存在的某些系统性能问题,到现在实际早已完全不存在了。

    因此,业界也公认,ORACLE 产品的技术应用先进性、架构思想的前瞻性与灵活性方面要优于SAP,尽管业务流程与功能方面有些粗枝大叶,没有SAP做得那么的细腻完善。

    SAP与ORACLE 系统两者在设计与使用方面的综合比较,笔者认为,也可以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方案选择,来做一个形象的类比,参考如下:

SAP的系统设计就好比一个以“公交线路网络”为主的大城市,有密密麻麻分布的“公交站点”,有数量众多、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例如上海的公交车超过1500路)。

    对于任何一个出行的人来说,无论出行的起点与终点若何,你都可以找到离你的“出发地”最近的公交站上车,然后通过合理的(多次)线路换乘,以最短的路程、最快的时间到达离你的“目的地”最近的公交站下车。

     这种出行方式,对于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较长时间、熟悉公交线路的人来说,显然不会有什么问题(类似于已经把SAP用得比较熟练了);但对于初来乍到该城市人来说(类似于刚开始使用SAP的新手),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熟悉、适应,才能游刃有余。

ORACLE的系统设计就好比一个以“地铁线路网络”为主的大城市,地铁站点相比公交站点要少得多,线路数量与覆盖密度方面,地铁相比公交更是非常有限(例如上海仅有20条地铁线路)。

      对于任何一个出行的人来说,从进地铁站开始到出地铁站为止,中间或许也需要换乘不同的地铁线路,但因为地铁换乘一般都很简单,通常不会出现人们在公交站换乘时,面对N路车需选择判断的“换乘焦虑”。这一点对于初来乍到这个城市的人来说(类似刚开始使用ORACLE的新手),尤其显得友好。

     但是,选择地铁出行方式,你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何从你的“出发地”到最近的“起始地铁站”、从“终点地铁站”到你的“目的地”。因为这“一头一尾”的两段路程可能并不近,你或许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通过“步行、打车、骑车”等不同方式来完成这两段路程。

     ORACLE系统的企业实际使用也存在较多的类似问题,这也是实际系统应用实施时,需要较多的“二次开发”或增加“外挂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出ORACLE 系统最大效益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指出的是,2022年SAP ERP的年营收约325亿美元,ORACLE ERP的年营收约200亿美元。而ORACLE ERP是有史以来,唯一个通过学习研究SAP、青出于蓝,仅用了十年时间(1993-2003),就实现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当时的一大堆ERP厂商中脱颖而出、逆袭成功的佼佼者。(国内也曾有企业声称学的是SAP,但画虎不成反类犬,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能取得成功的。)

      过去二十年来(2003-2023),ORACLE与SAP双峰壁立,世界第二的江湖地位一直非常稳固,且把后续的追赶者远远抛在身后。当前所谓的世界第三ERP厂商(SAGE/INFOR/MICROSOFT是谁有争议)的年营收仅30-50亿美元左右,与前两名比还不在一个数量级。(注意,Salesforce并非传统ERP厂商,不好类比)

      综上所述,笔者私以为,高端泛ERP产品研发的“逆向工程”,以复制ORACLE为主、参考SAP为辅,外加新时代条件下的“创新超越”,应该是中国厂商有关产品研发策略的最佳选择。

     当然,未来要走出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MetaERP(泛ERP)发展道路,除了要践行笔者此前文章(华为MetaERP的战略三要素、云系统测试,以及有关产品研发的“逆向工程”与“创新超越”的探索问题)中所提出的“Meta战略三要素”之外,我们还可能需要探索并走出一条更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不同于SAP/ORACLE“躺着就能挣大钱”的盈利模式(尽管令人艳羡),且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MetaERP市场商业化之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512A0AF1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