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电气安全之系统接地形式,接地形式不同的优缺点,TN型接地

TN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连接到此接地点的低压配电系统,称为TN系统。

依据中性线N和保护线PE的不同组合情况,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

TN—C系统整个系统内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用的,标为PEN。

TN—S系统整个系统内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既有中性线N,又有保护线PE。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直接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C: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TN—C—S系统整个系统内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部分合用的,整个系统中一部分是TN-C系统,另一部分则为TN-S系统。即前面的TN—C系统(N线与PE线合一的),后边是TN—S系统(N线与PE线是分开的,分开后不允许再合并)

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TN系统,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故障电流经设备的金属外壳形成相线对保护线的单相短路。这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令线路上的保护装置立即动作,将故障部分迅速切除,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其他设备或线路的正常运行。

TN系统的特点:

1)、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

2)、TN系统的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与该点连接。

如果将工作零线N重复接地,碰壳短路时,一部分电流就可能分流于重复接地点,会使保护装置不能可靠动作或拒动,使故障扩大化。

在TN系统中,也就是三相五线制中,因N线与PE线是分开敷设,并且是相互绝缘的,同时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接的是PE线而不是N线。因此我们所关心的最主要的是PE线的电位,而不是N线的电位,所以在TN-S系统中重复接地不是对N线的重复接地。

如果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由于PE线与N线在重复接地处相接,重复接地点与配电变压器工作接地点之间的接线已无PE线和N线的区别,原由N线承担的中性线电流变为由N线和PE线共同承担,并有部分电流通过重复接地点分流。

由于这样可以认为重复接地点前侧已不存在PE线,只有由原PE线及N线并联共同组成的PEN线,原TN-S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将丧失,所以不能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

由于上述原因在有关规程中明确提出,中性线(即N线)除电源中性点外,不应重复接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523A06BP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