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如何不被机器所取代

近期,随着ChatGPT的大火,互联网上最时髦的话题也轮回到了过去的潮流上,大家又开始讨论AI,人工智能,机器取代人类之类的几十年前的老旧话题。

要是真有穿越者来到2023年,光看网上热帖说不定以为还在20世纪呢。

由于笔者实在太穷了,掏不出两块钱买个接码服务和ChatGPT进行一下人类与机器的亲密交流探讨。

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ChatGPT写的,只是蹭蹭热点,谈谈大家最担心的工作被机器,或者AI取代的问题。

对被机器取代,导致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恐惧并非计算机出现才开始的。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织工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发起无数砸烂机器,免得失业的运动。

而前段时间的AI绘图,已经让许多画师们心态爆炸,前辈们因为照相机的出现被迫转型抽象派的故事终于不再只是故事了。

而ChatGPT则是进一步给了许多职业的从事人员进一步的恐慌,觉得自己将要无路可逃了,毕竟人家包月只要20美元,能同时从事写作,文案,策划,编程等一系列工作,还注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进步,更棒的是他们还没有任何怨言,简直是天生的打工人。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好好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吗?可是我们打螺丝打得再快,也不会快过机器。

技术护城河?画画,编程,写作,都毫无意外的会被攻克,起码在中低端部分会被碾压。

至于创新什么的,要是我们有这个能力,也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但是也许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路。如果换个方向和思路也许事情会不一样。

众所周知,老板只会在意你打螺丝的效率快不快,只会在意会计记账的效率和准确性,不会在意你是用手拧螺丝,算盘记账,还是用机器,用电脑。

但是消费者,特别是中产和富人们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手工打造的手表没有工厂的准,手工缝的西装,包包没有机器缝的整齐,脚踩出来的酒,大腿上面卷的烟没有机器的卫生。

更不用说效率和性价比方面都被大幅度碾压了,然而奇妙的是,对于消费者们来说,它们却能保持一种高溢价。

就像温州工厂生产出来的仿制西装,不管是样式还是质量都远好于意大利的手工西装,但是顾客却说,没有那歪歪扭扭不整齐的走线,就失去了那个味了。

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产,富人,出现在奢侈品上。甚至连我们这种穷工友,在日常消费品上,都有这种情节。

我们老是装模作样的说,手工包的饺子就是比机器包的好吃,手工包的包子就是比机器包的好吃。(当然现在店里所谓的手工现包饺子,其实也是统一配送的馅和皮,只有最后一步包没有机械化了。)

所以,既然不管在质量效率上,还是成本上,都无法战胜AI,机器,那么就应该想办法去搞直接卖给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的产品,从事相关的行业。。

而不是相反去搞面向厂家,老板这些不是自己使用的人的产品。。

拼不了质量和效率,那就搞情怀,搞匠人精神,工匠精神,讲故事,往古代,往历史去挖,去靠。

如果工作成果不如机器,那就把质量降下来,再想办法告诉大家,又烂又贵的才是好的,因为这里面有故事,历史和情怀,精神。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531A03CA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