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脑机接口:“意念永生”的法律防线在哪儿?

2023年5月29日,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工信部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的探索,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业的蓬勃发展。

再往前看,今年5月初,南开大学段峰教授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5月下旬,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以启动首次人体临床研究”,这一事件被视为脑机接口迈向商业化应用的里程碑。脑机接口这一概念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注意到这一技术。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MARC Group的数据显示,全球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便达到了15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27年,规模会达到33亿美元。而事实上,脑机接口并非一种新技术,其发展由来已久。飒姐团队今日文章便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脑机接口,以及其蕴含的法律风险和问题。

一、什么是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顾名思义,即是大脑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其实质上指的是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

狭义上的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组成的交流与控制通道,通过测量和采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并将其直接转译为可被外界人工设备识别的信号或指令,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流与控制,又被称为输出式BCI。

相比之下,广义的脑机接口则在输出式BCI的基础上包括了输入式BCI和交互式BCI。前者是指由外部设备或机器向大脑输入电、磁、声和光刺激的脑机接口系统,后者则是由反馈神经将输出环节和输入环节连接起来形成闭环的脑机接口系统。

显然,脑机接口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其最初被研究用于恢复损伤的听觉、视觉和肢体运动能力。而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和助老,未来则将被广泛运用于游戏、元宇宙、虚拟现实等多种领域。

二、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及技术分类

根据有关文章,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目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学术探索期(20世纪20年代–70年代)

1924年德国精神医学家Hans Berger首次检测发现了脑电波,为大脑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该时期还发现了脑电分析重要指标(脑电波等),这些发现建立了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基础。

2、科学论证期(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

1970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组建团队研究脑机接口技术,此后,1973年出现首篇以“脑计算机通讯”命名的论文;1998年Emory大学的两位学者以侵入式脑机接口协助脑干中风患者控制电脑光标,布朗大学同年实现电脑芯片和人脑连接的BrainGate技术。此外,20世纪21世纪交接之际的两次脑机接口国际会议的召开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应用实验期(2000年–至今)

此时期,随着神经科学与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脑机接口技术也开始快速发展,并进入应用实验阶段。

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脑机接口技术也被细化。根据脑机接口信号采集过程对大脑的侵入程度,该技术可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三类。

所谓侵入式BCI,是指该技术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外科手术,通常表现为移除一部分颅骨并在植入装置后将移除的部分放回。显然,此种技术由于装置能够直接接触脑组织因而具有一定优势,但其植入方式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故而有一定缺陷。而半侵入式BCI,则指的基于皮层表面记录的脑机接口,其不需要将装置置于大脑皮层,因而创伤较前者更小,但信号衰减更高。至于非侵入式BCI,指的是无需外科手术,直接从大脑外部采集大脑信号的技术。其安全性最高、成本低且可接受程度高,因而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脑机接口技术形式。

三、BCI的法律风险

(一)人身安全风险

显然,BCI作为一种与人体大脑直接产生联系的高科技技术,其很容易便对人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一旦因为BCI技术本身的问题致使人体产生了损害,那么在民事上便会存在侵权责任,在刑事上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等罪名。

具体而言,若是由于BCI技术的实施者或者开发者故意或过失的操作致使他人受到伤害,其自然应当承担与自身过错相对应的侵权责任以及刑事责任,而若是BCI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则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产品,从而以产品责任的视角,追究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责任。在此情况下,相关主体也可能涉嫌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二)技术安全风险

除去人身安全风险,由于脑机接口技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黑客入侵等技术手段致使BCI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黑客之目的可能在于窃取商业秘密、窃取技术秘密,也可能在于纯粹地破坏,进而危害人体的生命权。此时,根据具体的情况不同,就刑法层面而言,该技术入侵者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侵犯商业秘密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罪名。

(三)数据窃取、泄露隐私风险

如前所述,由于其本质上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同时在使用时会大量获取与人体有关的信息和数据,而该等数据和信息应由有关主体妥善保管而不得外传。事实上,BCI技术采集的神经信号包含丰富的个人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和深入地描述个人特性。因此,一旦有人通过技术手段将该等数据或信息外泄,或者有关主体未经同意使用或对外提供该等数据或信息,则该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从而受到刑法处罚。

四、写在最后

事实上,除去以上法律问题,脑机接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或者说哲学问题似乎更值得思考。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脑机接口技术完全能够取代人类的思考,这就意味着人类似乎能够被一台设备所完全控制,这无疑将伤害人的自主性,进而引发诸多矛盾。因此,尽管脑机接口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故而值得发展和研究,但也仍应警惕其中蕴含的多重风险,不仅需要企业把握底线进行推广研发,而且需要有权部门及时制定相关的准则规范BCI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此方才能更大程度发挥BCI的技术特征,造福社会。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608A0410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