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
“玲龙之心”成功就位
(图片源自《封神:朝歌风云》)
emmm……走错片场了
重新上图
(图片源自中核集团)
这次对了!
上图两颗“心脏”
虽然名字同音
作用却千差万别
比干的“七窍玲珑心”
能够让狐妖现出原形
(根据《封神》电影情节设定)
而中核集团的这颗“玲龙”之心
是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
玲龙一号的核心模块
100%由“中国制造”
此次“玲龙之心”在海南昌江吊装成功
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建造技术上
走在了世界前列
“笔记本电脑”
玲龙一号是继华龙一号后
我国核电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
所谓小堆,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给出的定义,
是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
打个比方,
如果说传统的大堆
可以看作一个家用的台式电脑,
包括了显示器、主机、键盘等,
那么就可以把小堆
当作一个笔记本电脑,
它的显示器、主机、键盘等
都集中到了一起。
与华龙一号的分散布置相比,
玲龙一号最突出的特征就是
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建造等,
这次核心模块吊装就是最好的诠释。
大堆要分别安装压力容器
和蒸汽发生器,
还要在现场焊接主管道。
而小堆玲龙一号的
蒸汽发生器、主泵、堆内构件、
驱动机构等反应堆的部件
都集中在压力容器上,
不需要主管道的连接。
吊装前,
玲龙一号的蒸汽发生器就已经在工厂
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完成了组装焊接,
相当于把核电站的“肺”
装在了“心脏”里面。
这是制造难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
“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制造”核电主设备,
其设计创新既提高了核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又极大地缩短了工期,
提高了经济性。
此后,堆内构件、主泵等关键设备
也将陆续到场安装,
我们距离揭开玲龙一号“神秘面纱”,
更近了一步。
而以玲龙一号为起点,
未来的核电设备将像家电产品一样,
流水线生产,即插即用。
核能“多面手”
小堆虽小,
作用却不小。
做小堆的初衷
其实不是和大堆一样去发电,
而是要实现核能的多种用途。
自设计之初,
玲龙一号就不止于发电,
还具有热电联供、水电联供、
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
工业工艺供热、自备电厂等多种用途。
作为高安全的分布式清洁能源,
可类似常规燃煤热电厂,
靠近城镇及工业园区部署,
让核能“贴近城市、靠近用户”
成为可能。
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部署灵活性
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
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
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
有超过80种,
美、俄、英、日、韩等核电大国
均将小型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
国家新名片
作为中国在成熟压水堆核电站
和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核反应堆,
玲龙一号填补了国内空白,
成为又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但其自主研发之路,
也并非一帆风顺。
虽说玲龙一号是一个小型堆,
却不是单纯地把大型核电小型化。
以往设计大堆可以直接用的一些理论及数据,
对于小堆都不适用,
必须从头开始。
小堆尺寸变了,
比如其燃料组件相对大堆要短,
短了以后燃料组件压紧力要多少?
变形量是多少?
包壳管气腔高度定为多少?
这些量都得重新算,
要从源头上开始研究。
中核集团玲龙一号总设计师宋丹戎说:
“小堆设计是有可能遇到‘翻车’问题的。
走到一半,有可能设定的目标达不到,
必须完全推倒重来。”
经过十几年的刻苦攻关,
中核集团终于研发出了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堆
玲龙一号。
为取得全球通行证,
玲龙一号主动接受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反应堆安全审查。
2014年至2015年,
玲龙一号研发团队完成了4000多份报告,
并先后到维也纳、北京
完成三轮次的技术答辩,
最终在2016年,
它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AEA安全审查的
小型压水堆技术。
2021年7月13日,玲龙一号开工
2021年7月13日,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
在海南开工建设,
建成投运后,
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
可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将以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和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
相信未来,
玲龙一号小堆的示范效应,
将会推动核能应用的创新发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