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企业出卷 高校答题:杭电实验室里有场热闹的产研对接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宋云峰

27家省内磁性材料骨干企业,36位企业负责人,40多名磁性材料领域专家,一天半的会期,达成2个正式合作协议,5个口头协议,落实3家教授驻企研发,建立磁性材料产研协同群和定期互访互动机制。9月14-15日,这场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浙江省磁性材料行业协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的产研对接、科技协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汇聚了数十家包括杭州永磁、横店东磁、大华、宁波永磁等省内磁性材料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科研协同活动居然是在位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校区的浙江省磁性材料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开始的。

座谈会开始之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利忠带领40多名企业负责人走进实验室,逐个观看、考察磁性材料实验设备和钕铁硼、软磁中试生产线,一一讲解。企业家们一边参观、考察,一边不时地提出问题,特别是就生产技术难题和研发合作课题与来自杭电、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和宁波材料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现场做深入交流、探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浙江省磁性材料研究拥有磁性材料领域完善的科研和检测设备,建有中试生产线,我考察过国内行业相关高校的实验室,这种水平和层次的实验条件在其它院校中是罕见的。”作为会议的倡议者和主持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秘书长谈浒明在参观了杭电的浙江省磁性材料研究院实验室后感慨万千。

事实上,在新材料领域,杭电聚焦磁性材料这个点持续投入、持续发力,已经形成了磁性材料产研协同的研发高地。杭电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雪峰谈起磁性材料团队就充满自豪感:“我们的研发团队有100多人,其中博士40多人,教授以上25人,研发空间超过8000平方,总投入超过1.5个亿,研究范围涉及磁性材料全领域”。“企业是出卷人,高校是答题人。只有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走进国家战略和发展需求,为企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才能真正体现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在生产线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追求。”在主题发言上,张雪峰的一席肺腑之言更是让参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们频频点头赞同。

潘安健博士是近两年刚刚加入杭电永磁团队的新教师,令他意外的是,第一天到报到的地方居然是杭州永磁工厂的车间而不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如今,和他一起常驻杭州永磁的团队近10人,既有团队负责人,也有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这样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杭电和另一家磁性材料骨干企业英洛华之间也正在开展。潘安健说:“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企业有什么难题,我们就做什么课题。从我入职以来,呆在杭州永磁车间的时间远远比我在学校的时间还要多,我们的研究生也跟我们一起常驻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价值真正的体现!”像杭电的永磁团队这样,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们常驻企业,共建研究院、实验室,搞研发、助生产、促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正从探索走向成熟。

“为企业发展纾解难题、提供帮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研的高地,如何把企业的难题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无缝对接起来,这是我们下沉企业、牵线搭桥、做好服务的初衷。”作为政府代表,金华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黄锡锋副局长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诚恳朴实。本次对接会,受金华市科技局委托,黄锡锋亲自带领金华市一众磁性材料龙头企业组团参加,诚意十足。

与会期间,除了各高校、科研院所与一众企业达成的合作协议之外,杭电浙江省磁性材料研究院分别与浙江省磁性材料行业协会、东阳富仕特磁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省内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始终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次产学对接和科研协同活动正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贯坚持的产研高效协同的体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和落地,为杭州、浙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杭电力量!”出席开幕式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国进在开幕式上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0D_npBiuleztLmfwIKYtlO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