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区块链:用聪明的机制取代监管,还是成为监管手段?

如果说“三点钟无眠微信群”引发了人们对区块链未知空间的窥视欲,那么《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的《三问区块链》等文章似乎以更高姿态为这一争议中的事物“正本清源”。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两三年,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非常活跃,在区块链的特性下,其能否取代监管,还是随着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监管手段?这一话题饱受关注。

从“三点钟无眠群”到《三问区块链》

区块链的热度成功跨了阳历年,还有农历年。

春节期间,有关“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的聊天动态,点燃了人们对区块链未知空间的焦虑感。

有人认为,这种焦虑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来源于对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的不了解。在“睡觉都是浪费时间”的“三点钟”口号下,不明真相的大众担忧: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区块链,我会不会错过?

从已公开的聊天内容上看,社群中的意见领袖们从哲学、物理学等多个认知角度阐释自己对区块链的理解,其中不乏争论和互怼。因此有人评论说,微信群有价值的讨论并不多,更像是打嘴仗,亦透出一种上位者对众生的俯视感。

不管怎样,“三点钟”微信群的蹿红把区块链热推向了一个新高点。在这个时间点上,2月26日,《人民日报》经济版整版刊发了区块链署名评论文章——《三问区块链》、《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及《做数字经济领跑者》。

对于发展区块链的国家态度,也是业界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有评论称,这是继去年9月主流媒体围剿数字货币以来,官媒又一次明确表态,由于发布时点和媒体属性的特殊性,被广泛解读为透露中国政府对区块链的真实态度。

《三问区块链》首问“何为区块链”,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没有中心,数据存储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信息透明难以篡改。

此外,文章还表示,“提到区块链,很多人就把它与比特币联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呈现方式,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到比特币上。

区块链垂直媒体45区的文章评论称,“三问”开篇就是正本清源的姿态,国家希望全面引导公众了解一项新科技,这其实是很罕见的。

该文提出,“官方对于什么是区块链有着明确的科普态度。开篇即否定了区块链=比特币,这与当下金融去杠杆,降低金融整体性风险的政策主线相一致。数字货币势必会引来更趋严的政策引导。而区块链作为一种纯技术应用,政府显然持积极鼓励态度,但在更偏技术性的解释中,区块链的颠覆性意义和技术背后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是被屏蔽的。”

监管取代还是监管手段?

在区块链概念还没有真正狂热起来之前,2016年初,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业主管合伙人秦谊公开发表了对区块链的乐观看法,即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开放架构下的强安全技术机制,区块链应用在金融的本质上,并不是发明一种交易技术而是一种新式的金融监管替代,它不会消灭金融危机,但是会有效的减少或者局部的限制金融危机的发生。

这一观点的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基本特性,比如去中介化的信任,还有分布式网络架构下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此外还包括交易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性。

不过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负面方向。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比特币以及ICO,均以呈现出的市场乱象而受到严厉地监管。

《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一文中提到,“我们不应该如此乐观、如此急切。区块链技术诞生以来,尽管技术创新与突破层出不穷,但社会级别的大规模应用实践仍然不足。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改观。”

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例,虽然前景很广阔,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近期表示,区块链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性能问题有待突破,由于吞吐量和存储带宽之间的矛盾,如果只是简单地提高区块大小和提高吞吐量,未来区块链可能演变成只有少数几个大公司才能运行的系统,这就违背了去中心化的设计初衷。

此外,孙国峰认为区块链的挑战还体现在隐私保护、升级修复机制和引发系统性风险上。“因此,我们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来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应用以及解决相关问题,防范金融风险。”

“监管之道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本身实现对技术的监管。”这是《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文章中对区块链监管提出的途径。

不过,量子链创始人帅初此前曾表示,区块链和政府监管天生存在冲突,因为区块链技术仰仗的是点对点网络,而政府监管是一种由上自下的中心化模式。

对于这个观点,上述文章回应称,这两者并不冲突——因为区块链技术最终必然演化为‘监管融入技术’的模式,区块链的难以篡改、共享账本、分布式的特性,更易于监管接入,获得更加全面实时的监管数据。让监管机构本身也参与到技术中去,通过技术本身实现对技术的监管,将最终化解区块链与监管的冲突。

孙国峰也认同区块链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价值。他近期公开表示:“在驱动金融科技的所有新技术中,区块链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他解释称,中国金融风险一部分来自于影子银行,即银行把一部分应当计入贷款的业务计入到了其他项目或是放到表外,从而隐藏了其真正的性质,这种信息的不透明也给监管带来了困难。而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改变传统金融数据报送和产生的流程、提高业务数据的真实性,监管当局也可不再依赖金融数据上报,而是通过业务信息自动生成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监管数据并形成监管判断。

他表示,区块链技术将帮助监管当局有效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极大的降低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成本,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及时、更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与此同时,在基础信息真实性和及时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监管当局就不必花费更多精力用于审核信息真实性,而是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分析金融监管的情况以及判断系统金融风险,更好地防控金融风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27G1B58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