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宋炎骏 摄
中科大先研院。记者 张正朋 摄
据合肥日报报道 对于科技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发布首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名单,共11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中,合肥有5家。
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普瑞昇”)、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下简称“合肥创新院”)、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5家在肥新研机构,何以率先成为“高手”?
修研发“内功”
新型研发机构,首先是“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不同的是,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汇点,它更多担负的是“从1到N”的产业技术研发任务。
在今年8月省科技厅发布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评价要点》中,“近2年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机构年总收入比例不低于30%且不低于1000万元”占据着20%的权重。
合肥创新院,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近年来,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链方向,建设拥有覆盖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视觉感知等多领域的“技术资源库”。
“2021年、2022年,合肥创新院研发费用均超1000万元,并且持续增长。”该院平台建设部部长余伟介绍说。氢液化制备及储运高端装备、BGA芯片外面检测设备、数据智能产业互联平台……增长的研发投入,也换来了许多产业技术成果。
燃气、桥梁、供水等,是城市生命线。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发的“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首次建成了城市尺度灾害监测实验网,实现了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整体安全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
多年来,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构建“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屏障不断赋能。截至今年7月,发布并有效处置三级以上预警850起,其中二级以上预警19起,成功预警并联动处置了一批城市安全重大险情。
中科普瑞昇是5家机构中唯一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新研机构。“我们现在有研发人员超150人,围绕生物医药发展瓶颈——‘细胞’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和产业化。”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中科普瑞昇携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原代细胞工程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获批正式建设。据介绍,该实验室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研究肿瘤微环境的体外重塑及机制,明确肿瘤异质性的可塑性调控及分子基础,解决行业内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瓶颈,探索并发展原代细胞工程产业化路径。
为成果搭“桥”
持续的研发投入,瞄向的是技术最终的落地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使命。
今年8月,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上,安徽福晴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合肥乘翎微电子有限公司从全省上千家参赛企业中脱颖而出,分别凭借“磁共振精准医学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和“新型算力电源方案及芯片”项目荣获成长企业组和初创企业组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获奖企业均为中科大先研院的孵化企业。“近年来,我们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奋力推进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中科大先研院有关负责人说,截至今年10月28日,该院已累计孵化企业318家。
合工大智能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走出校企“共生”特色模式,唤醒了一批高校“沉睡”技术成果。该院积极引导学校里拥有核心技术成果、稳定研发队伍的科研团队,与有接纳新技术能力的企业有效结合,共同创办高科技企业,从而实现产学研用各方相互支撑、目标一致、利益共享。
合肥创新院搭建的则是合肥重点产业与科学岛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之桥。服务地方公务用车改革的中科美络、精准医疗行业的中科普瑞昇、从事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的中科中涣……截至目前,合肥创新院已累计孵化企业350余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
向“新”而行
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合肥继续向“新”而行,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院士团队等新建新型研发机构15家、总量达48家。
合肥经开区和李亚栋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合肥单原子材料研究院、蜀山区与鄂维南院士合作组建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合肥高新区与清华大学张钹院士团队合作成立合肥瑞徽人工智能研究院……一批院士团队引领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合肥纷纷落地。
“我们在研究院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市科技局平台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给予五年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享受合肥服务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支持。
此外,合肥鼓励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及所孵化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截至目前,合肥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超1300家,共集聚海内外研发人员4300余名。
·记者 葛清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