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设计院,多劳少得!

(中招流感,高烧39.1度,继续摆烂。。。这是一篇旧文,那个时候,设计院裁员降薪潮还没有这么汹涌澎湃。。。)

最近读历史,看到王朝兴替的一般规律,都是因为土地兼并,80%的土地都被1%豪强霸占,还不纳税。

而剩下99%人,则既没地又没钱,还得被玩命压榨,自然也就只能“揭竿而起”,推翻旧秩序,“均田免赋”,开启新一轮循环。。。

我就想啊,设计院混到如今这个地步,是否也符合王朝兴替的一般规律呢?

是因为大院之间互相兼并,导致利润大头,最终都被某个“巨无霸”分走,才让底层设计人员越混越惨的吗?

通过数据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上图统计了近年来,我国设计院的数量变化。

不难看出,我国设计院的数量,并未出现“相互兼并,越来越少”的现象,反而是“稳中有升”,甚至在2021年出现了一波“建院高潮”,单年新增3000家设计院,同比增长10%!

这样乍一看,行业似乎欣欣向荣啊,“钱多人少速来”,“要想富,先画图!”

可紧接着,下边这张图表,则彻底击碎了设计人的春秋大梦:

2021年,中国设计院营业收入8.4万亿,同比增长16%!

但2021年,中国设计院净利润0.247万亿,却同比下降1.4%!

看出问题了吧?

整个2021年,全国设计院多画了1.2万亿的图,但所获得的利润,却减少了35亿!

(而这,还是在设计院全体降薪的背景下。。。)

如果把时间跨度延长,对比从2016年至2021年的数据,就会发现:

在短短5年间,设计院的营收增长了1.5倍,但利润却只增加了0.5倍,相当于每多画3张图,才能多挣1张图的钱!

可见,设计院衰落的原因,并不在于“豪强垄断”,也不在于“没有增量”,而是在于“增产不增利”!

换句话说,设计院并不是没有钱挣,只是挣钱的效率太低,边际效益越来越小,所以才逐渐被时代抛弃。

那么,我们不禁要发出一个灵魂拷问:

设计院,为何会“增产不增利”?

答案很简单:

因为设计院,产生不了规模效益。

我们常常喜欢把设计院比作富士康,其实这种比喻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假设富士康生产1万个苹果手机,平均成本是3000元;那它如果同时生产10万个苹果手机的话,平均成本或许就只有300元!

产能越高,成本越低,这就是“规模效益”的魔力!

但对设计院而言,假设出1个项目的成本是3000;那它如果同时出10个项目的话,平均成本可能就变成了4000!

产能越高,成本越高,这就是设计院的“增产不增利”!

为何设计院产能越高,成本也会越高呢?

因为设计院的生产管理,只有一句话:“明天出图”。

如此粗放的管理模式,只要项目一多起来,生产效率就必然下降。

项目之间互相“撞车”,无论哪个项目都埋了一堆“雷”。

而后期为了处理这些“雷”呢,又会进一步降低新项目的生产效率,给新项目埋进更多“雷”。。。

这种混乱的生产管理,是几乎全体设计院的通病,因此从总体数据上看,哪怕是营业收入大增的年份,整个设计业的利润率,却不增反降,这就是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所酿成的苦果。

而设计院的精细化管理之路,为何如此难走?

因为整个勘察设计业,从来没有人去研究相关的问题,天天只知道纠结一个参数的四种取法,纠结这个规范修订呢,到底该抄欧洲的,还是抄日本的。

(其实要我说啊,这个规范更新的方向,就全都往大了取就完事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规范真就没必要那么扣扣索索了,一切都往大了拍,才是利国利民的“神规妙范”!)

与其天天扣扣索索地扣规范,不如把这个时间省下来,研究一下设计院的生产管理问题,减少无效返工!

设计院的管理模式越科学,面对甲方的无理诉求,设计院才越有据理力争的底气!

否则,设计院管理层只用一句“明天出图”来进行管理,就必然出现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的情况。

一句话:

设计院增产不增利,问题在管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c_uZGclm8hLxNJUFN2riXA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