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恩来,邓子恢的儿子太像老林了,你得帮他们解释一下!”邓颖超找到周总理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1954年的一天,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来到中南海的西花厅,找到他问道:

“恩来,外面都在传,邓子恢的儿子太像林老了,你看是否出面解释一下?外人不清楚,你还能不知道这其中的用意吗?”

与此同时,总理的秘书也前来报告了这件事,原来,此事已经被传开了。

于是,他决定将事情的经过调查一番,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那么,邓林两家到底有何渊源?总理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在革命圣地苏区瑞金,邓子恢和林伯渠因革命事业相识相知,成为至交好友。

更有缘的是,两人的妻子也前后脚怀孕。

那时候,前线战火打得如火如荼。新生命的到来,暂时冲淡了战士们的忧愁和困扰。

然而,正当邓子恢的黄秀香即将临盆时,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打响了。

黄秀香在病床前痛苦待产,邓子恢担忧着前线的情况。

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前线却传来不幸的消息,反围剿斗争失利了,他们要赶快转移阵地。

这个消息令黄秀香五雷轰顶,转移阵地,孩子该怎么办?

带着刚出生的孩子行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婴儿的啼哭声,随时都可能会引来敌人。

千钧一发之时,黄秀香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急匆匆地找到林伯渠家里,希望把孩子托付给他们。

巧合的是,林伯渠的妻子范乐春也才刚刚分娩,他们也苦恼孩子的去留。

范乐春正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表哥范美红家中抚养。

因此,黄秀香咬咬牙,将刚刚出生的孩子一并塞到范乐春的怀中,说道:

“把我的孩子也带去吧,他不能跟着我受苦。”

她们是红军战士,更是母亲。可为了革命,她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

彼时,没人比她们更了解彼此的心情,母子分离的痛苦,让两位新生儿的母亲忍不住抱头痛哭。

最后,范乐春抱着两个孩子,急匆匆地交给了自己的表哥。

表哥得知情况后,信誓旦旦的保证:“你们只管做你们的事,这些交给我们,放心吧。”

范乐春的表哥家里是做生意,生活富裕,所以两个孩子交给他们,范乐春也比较放心。

邓子恢知道后,心疼地抱住妻子。

之后,黄秀香便和邓子恢分别,两人各自前往会昌和长汀。

听到要与妻子分离,邓子恢无比痛苦。

黄秀香安慰他:“放心吧,我们一定有团聚的那一日。”邓子恢抱着这个信念奔赴长汀。

同时,林伯渠也与妻子范乐春忍痛分离,因为范乐春要留在闽西发动妇女群众运动。

两个家庭从曾经的团圆美满,很短几天便被迫分离,可是他们都无怨无悔,为了革命愿意牺牲一切。

然而,在邓子恢与林伯渠相继离开后,黄秀香便在突围会昌的途中被敌人打中了腿部。

突围失败后,黄秀香被敌人俘虏。

在牢狱中,黄秀香饱受欺凌虐待,最终惨死在牢中。

另一边,范乐春协助红军与敌人周旋,展开妇女运动,对工作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后来,也因体力不支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彼时,还是婴儿的两个孩子被寄养在哥哥范美红家中。

起初,他们确实是真心想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但当时国民党已经去了苏区,并制定了一个残忍的规矩,他们喊出了“茅屋过火,石头过刀,人要换种”的口号。

意思就是:但凡参加红军或者革命的人,就要抽筋扒皮,放到热锅里煮,此震慑想要反抗的农民革命军。

而且,这种残酷的刑罚不仅针对红军,还有他们的孩子和亲眷。

当国民党得知红军很多孩子都寄养在本地老乡家时,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查找红军线索,搜刮红军的孩子和亲眷。

听到他们惨绝人寰的惨叫声,表哥范美红终日是提心吊胆,生怕被发现。

那么,这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他们又发生了什么事?最后这两个孩子与父亲是否团聚?

终于有一天,国民党还是发现了范美红一家的不对劲。

他们直接闯入范美红家,盯着家里的两个孩子反复打量,并大声质问:

“听说你们家最近无缘无故多了两个孩子?”

范美红毕竟是做过生意,又见过世面的人,因此不急不缓地解释:

“我那人刚刚生产的双胞胎!”

“那怎么长得完全不一样?”

面对国民党极言厉色,范美红依旧不急不缓地回答道:

“也没有双胞胎一出生就长得一模一样,而且长相不相近的孩子也很多。”

见范美红如此冷静,国民党又搜刮了一番,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于是扬长而去。

而范美红后背的衣服早已湿了一大片,他当即决定将两个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以免夜长梦多。

恰好他有个朋友赖兆之一直膝下无子,于是夫妻俩决定留下邓子恢的孩子,把妹妹的孩子送到了赖兆之夫妇膝下寄养。

两个孩子在襁褓中便离开了双亲,如今又兜兜转转被迫分离,这让两对夫妻对孩子都心怀愧疚,因此将他们视如己出。

自那之后,邓子恢的儿子就改名为范宜德,而林伯渠的儿子则改名为赖平亚。

赖平亚小时候非常顽皮,一次在放羊途中因追逐打闹,不幸摔下山坡伤了腿,因此落下了病根。

而范宜德生活则要更为凄苦些,范美红由于过度操劳,在范宜德11岁时便去世了,养母心如死灰。

年幼的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供养家庭,他小小年纪便外出做苦工,每天食不果腹。

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范宜德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中探亲。

谁知他刚踏进家门,母亲便流着眼泪递给他一封信。

读完信后,范宜德疑惑地问道:“邓子辉是谁?”

母亲擦着眼泪,用嘶哑着声音回答:“那是你的亲生父亲。”

就此,范宜德才知晓了自己曲折离奇的身世。

与此同时,在大山里的赖平亚与养父母,也被组织派来的解放军接到了招待所。

赖平亚忐忑不安,解放军们宽慰他:“不要紧张,你是去见你的父亲,二老也别担心,他只是去更好的环境读书,以后还会回来的。”

原来建国后,邓子恢和林伯渠第一时间便去寻找自己的儿子。

经过多日,终于找到在鞋厂里做工的范宜德和大山里放羊的赖平亚。

两人被送到邓子恢的住处,几人抱头痛哭后,邓子辉拍了拍腿脚不便的赖平亚说道:

“你就是我邓子恢的孩子,以后我会好好培养你的。”

谁知,一旁的家人见状却目瞪口呆,只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范宜德才是邓子恢的孩子。

可邓子恢却怒斥道:“我的孩子我能不清楚吗?我说赖平亚是我的孩子,他就是。”

随后,范宜德便被送到了年迈的林伯渠身边。

然而时间久了,人们都发现范宜德长得越来越像邓子恢,而腿脚不便的赖平亚与林伯渠也很是相像。

于是,有关两家的传言愈演愈烈。

因此,作为对两家经历知根知底的邓颖超,担心传言会影响两个孩子,于是找到周总理,想要解决此事。

而当周总理找到邓子恢了解情况时,他坦言道:

“林老如今年迈,多年未娶,膝下无子,若是孩子腿脚不便,我怕他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所以将错就错了。”

周总理被邓子恢的心意所感动:“你就这么舍得吗?”

岂料邓子恢大手一摆说道:“都是革命的孩子,我们都是新时代的革命者,还讲究血脉吗?”

邓子恢的解释令人十分动容,对于他们而言,谁的孩子都不重要,因为孩子是大家的孩子,这样的想法热烈又淳朴。

虽然,邓子恢的做法是出于担心好友难以接受孩子瘸腿事实的好心,让自己健全的孩子留在好友身边,好方便照顾他。

这样的行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大义之举。

但很多人却表示:委实无法赞同,本来分隔多年,好不容易寻回来的儿子,却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还要在晚年因此受到外界的非议。

这样的打击,难道不堪比孩子残疾吗?你怎么看?

不过,英雄已逝,也不好过多评价了。

他们都是值得敬佩和永远铭记的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hfomGGkHj306aszDDURlN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