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红楼梦:面对连环少女杀手母亲王夫人,通通没用的贾宝玉

大家看《红楼梦》,都喜欢贾宝玉,贾宝玉体贴温柔,少女交心之友,夸张到历史上有个年轻的女读者,家里怕她太沉迷于《红楼梦》,烧了《红楼梦》,不想因此她大病一场,就这样死了,临死前喊着宝玉,死不瞑目。

放如今大家可能连《红楼梦》前八十回完整一遍都没读完过,《红楼梦》摆在眼前,被奉为年轻人最难看下去的书榜首,这样为之而死的女读者匪夷所思,这样的贾宝玉简直没有理解的根基。

只有《红楼梦》难读大家是共鸣的,对这本难读的书捧上神坛沐浴净衣是明着迎合,到了自己心里翻开去读却又打了个大折扣,望书兴叹,合书轻叹,收书收功。

我本人也在此列,所以当我遇到读《红楼梦》很多遍又津津有味当作日常消遣的人,我是怀疑作假,但眼看他们在其中乐不思蜀,最终却只能怀疑自己没踏入门。

我有一半的怀疑是缘分未到,《百年孤独》也是巨难读的一本书,曾有多年多次我翻开它都读不到第二章便放下了,百个什么孤独,它就躺在书店的书架上,像是装在黄金棺材里的金缕玉衣的尊贵遗体,周身摆满了鲜花,台阶在那里,风景在那里,我不在那里,不在一个频道,结果后来花了一周竟就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也是这样,它们都是那种前几章巨难读,往后才好看的书。

《红楼梦》却不同,似乎不具备上述的吸引力,前二十八回我读过很多遍。当时真是上艰难难懂无聊课本的状态,提着眼皮往下看,到第二十八回,脑子却已然睡着了。

读到二十八回都读不进去,应该算是仁心尽力了。天地神佛也不该怪我了,尽了我的力了。

《红楼梦》难读是因为读不懂,读不懂不是说文字不懂,情节不懂,而是读起来感觉不到兴趣,简单说就是无趣,它写的是家事,写的是吃吃喝喝,是小儿女青梅竹马,总之很无趣。

现在我可以说,这本书要读到七十六回才能算是入门。

读到第七十六回,这本书便突然好看起来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是第七十六回。

就是中秋月圆贾府过节以及过节后湘云与黛玉两人交心谈诗的部分。

我拍岸叫绝的原因是我真被感动了。

贾母第一次反常,嗨到深夜,月圆天开,很热闹,情绪高涨,爬山,讲笑话,就很好玩,我也像是在其中,和大家乐呵,推杯举盏,饮酒赏月,然后席散,我也想去睡觉了,忽然来了个小悬疑,史湘云不见了,黛玉和史湘云却没有散,而是两人望着月亮,夜深了却不睡觉,那阵风似乎把我也吹醒了,黛玉和湘云大半夜跑去湖边对诗聊天,数栏杆来找诗韵,对诗时互损又互夸,我大为感动,感动犹如看见:蓦然回首,那景却在灯火阑珊处。宛如我也在水边,听黛玉说水里有鬼,看见史湘云说吓不到我,扔石头过去,惊出一只鹤来。

就这样无聊的情节,为什么让我感动到内心膨湃说不出话来?

当史湘云与黛玉睡在一起,两人睡不着等天亮,互相问对方怎么睡不着,我感觉到好亲切,似乎我能感觉到她们说话时吐出的气,肌肤的温度,翻身时的摩娑,脸上的笑容,仿佛近在咫尺,我的心砰砰在跳,我大气不敢出。

我想,我这是入门了。

因为书里的人突然活了。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贾宝玉。

可能正是因为缺乏对《红楼梦》原著的阅读,大家对贾宝玉形象的理解,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电视剧的片断,似乎给贾宝玉贴上了一个个标签,凭着大众对贾宝玉的印象去理解,好像贾宝玉成了完美多情的大众情人。

《红楼梦》里的女孩们像一朵朵花,开在红楼这座大墓园里,贾宝玉就是拾花葬花人,一袭红衣,錾金抹带,风流倜傥,眼含情泪。

女孩子们肝肠寸断,光这样想就泪潸衣襟了。

但实际翻开《红楼梦》,你会觉得贾宝玉很没用,很古怪,很难理解,有些神经叨叨,心血来潮,时常自言自语,突然泪流满面,是一个不太像我们现实中的人踏入生活的样子,他更像是我们没有落在地的精神状态,更像是我们痴语,我们发疯,我们喝多了酒,我们不再计较这个世界放飞自我的状态。

贾宝玉大概是疯了的。

《红楼梦》不如叫《狂人日记》。

贾宝玉身上没有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枷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其实大家没察觉,我们都是有枷锁套在身上,缚在灵魂里的,我们不仅不能随心所欲,我们还要循规蹈矩,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求生,为生活所累,因为世俗的观念和各种规矩,我们被灌输了太多,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些东西,让我们获得一些俗世活着的好处,但也因此失去了心灵上的一部分灵、精、怪。这是没有办法的。不这样做,我们会撞得头破血流,不得不放心,社会会出手。

我们像被关在渔缸里的鱼,透明的渔缸玻璃便是要这样、不要那样。

贾宝玉也有要读八股书,不要厌学。

但贾宝玉可以偷跑出贾府去看袭人,让茗烟牵着马送他去找刘姥姥说的女神庙,贾宝玉虽然也挨打,但是那顿打除了皮肤上的痛,对灵魂没有任何作用。

贾宝玉是自由的,放飞的,不担心吃喝生计,唯一上头的就是怕父亲考较他的学习。大家甚至帮他赶作业,林黛玉模仿贾宝玉的字迹练字。记得以前上学时寒署假都要把蒙着白纸的字帖写完一本,林黛玉无亦于帮贾宝玉把这份做完了。

这样无忧无虑的贾宝玉,况且年纪又小,每日伤春悲愁,戏耍玩乐,谈诗论词,少年大放厥词,天地唯我独醉。

多的便是神神叨叨地自言自语,胡思乱想,想叉了便钻牛角尖,突然不明所以地大哭,突然又意趣大发地捡起一件好玩事便没没了地心血来潮地玩。

要说贾宝玉体贴温柔,有暴雨夜探林黛玉问身体好不好第二天想吃什么,有为取得晴雯原谅让晴雯撕扇子,可是也有贾宝玉脚踹袭人,差点踹死袭人,仅仅是因为开门慢了,贾宝玉因为晴雯跌破了扇子,破口大骂晴雯是蠢才。

正是此情刚上头,此男又下头。

要说贾宝玉心血来潮,有心血来潮写字,给人送,写得满意的字不见了,却忘了吩咐让人贴房门上了,黛玉夸他两句这字写得好了飘飘欲仙,宝玉心血来潮作诗,心血来潮要出家做和尚,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没用就出家。

一种无力感,史湘云说戏子外貌神色像黛玉,左边为了黛玉不让史湘云不要说,结果史湘云觉得别人都说得我不得说,右边黛玉又不领情,认为宝玉就是觉得戏子像黛玉才使眼色,不说比说还伤人。

宝玉觉得很没意思,一种无力感,怎么努力劝别人都没用,便想出家,目的是不再理这些事了。

贾宝玉甚至心血来潮说很多胡话,和谁一起死了,趁别人没死前自己死了,恨不得为对方死了,这在金庸小说中最常见,金庸先生看红楼梦应该不少,似乎从中汲取了不少高超的创作手法。

除了敏感,心思细腻,贾宝玉常出现的怕爹怕娘、逃避责任,避重言轻,却很少有人提到。

但是你仔细回想,贾宝玉因为觉得金钏儿好看,金钏儿给王夫人锤腿时,趁王夫人睡觉和金钏儿打趣,结果王夫人甩了金钏儿一把掌,贾宝玉却溜了,王夫人赶金钏儿出去了,金钏儿想不开跳井身亡了。

这时候他又不求死了。他做什么呢,他跑去跟金钏儿的妹妹银钏儿道歉,去给金钏儿上香,为金钏儿祈福。甚至获得了银钏儿的原谅。

他还小,怕爹怕娘也可以理解。但是晴雯的死却不见他分辩。

面对连环少女杀手母亲王夫人,通通没用的贾宝玉。

他要是勇敢站出来说几句,晴雯也不会死,他难道忘了晴雯大病舍命为他夜补金雀衣了吗?

王夫人是掌权者,掌权者认为花枝招展着通过睡男人上位有罪,便是有罪,晴雯在红楼梦里算是极聪明了,天生又有风流模样,不做姿态更惹人恨,王夫人一问,晴雯她便知晓了王夫人在质问她有没有和宝玉睡觉,王夫人怕什么呢?怕有人勾引自己的儿子上位?怕开了这个先河,以后各个都这样干?跨跃阶级的办法就是让贾宝玉搞大自己的肚子?这可乱了套了。可能也怕把宝玉带到这件事上,出不来,坏了身体,败了脑子,搞坏家继承者的未来。

晴雯重病,又赶出去,心病身病,就这样病死了。宝玉明知晴雯赶出贾府要死,却不作声,不敢作声。明知赶晴雯的理由不成立。

甚至晴雯的死,也被宝玉编成什么花儿在世,甚至让丫头编一个晴雯死前还要喊宝玉编一个这样的故事。

贾宝玉做了什么呢?偷偷看晴雯,给晴雯打包钱物,调查晴雯是被谁打了小报告赶出去的。

我们不能不说贾宝玉对别人没有感情,全是因为粉饰内心的不安才这样做。

贾母是怎么说的呢?说一开始以为是贾宝玉大了,懂了男女之事,所以在女孩子中间混,但是细察之后,觉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宝玉该不会是女孩子投错了胎吧。

有两个说法,一是贾宝玉胆心,怕爹怕娘,但是又因自己而起,所以内心不安,所做所为全是为了内心安宁,就像金钏儿死了,王夫人去烧香。

还有一个说法,贾宝玉是真有此情此心。

可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无法完全站住脚。

也许,是悔恨,是无用,是没有办法,也许是真拾花葬花,面对春去万花枯去别无他法,只能这样子做,心里受苦,感同身受,便用其它一些方式来安慰心里的难受。

在我看来,贾宝玉即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好像心思很简单,完全是由心而为,但我又觉得复杂,复杂是因为我看不懂这简单的心,简单的心在这复杂的世界里便变得不能周全,像是坟头上开放着一朵鲜艳的彼岸花,花在眼前,但世界却在那头。心在眼前,但身却在这红楼。

大抵是心有力而身不足。我已分不清这是身不足还是心不足了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9g_-vif2cu115XpQ1-8C0Y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