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流行语”到底在说什么

核心阅读

归根结底,流行语的盛行是年轻人情感、心理的一种投射。无论是诙谐的、自嘲的、忧伤的,抑或充满了温暖和期许的,都是内心的镜像。

近一段时间,年度关键词、流行语的盘点拉开大幕。比如,《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双向奔赴”“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xx”“质疑xx,理解xx,成为xx”纷纷入选。它们折射了独属于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即将过去的一年留下的岁月烙印,同时也彰显着民间文化的嬗变。

从“书信年代”到“电话年代”,再到如今的“手机、互联网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愈来愈频繁、便捷、高效。亲朋好友,打开手机就能视频聊天,面对面进行交流,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借由互联网,都能在同一个话题下发表不同的意见……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语言也越来越简单、明了、直接,从而也就催生了网络“流行语”。

互联网就像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在不违反法律和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而流行语进一步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现实中,我可能有社交障碍,看到陌生人就不知道怎么讲话,然而,一进入互联网世界,拿起“流行语”这个工具,转身就成了社交达人,天南海北一家亲。流行语如同相认的暗号,纵使一个人在无边的黑夜里敲击键盘,也不再感到孤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时代在发展,语言也要发展。我们讲日新月异,世间万物莫不如此。流行语的进化,毋庸置疑,彰显了人们的创新性,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可以说大多都充满了活力,氤氲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它们是活的,你能够从中感知到一代人的热血、体温和小脾气。

比如,“特种兵式旅游”,扑面而来的是现场感,画面感,幽默感。“质疑xx,理解xx,成为xx”,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轨迹如在眼前,在这个句式里,我们仿佛听到了五味杂陈的叹息声。“双向奔赴”,美好、温暖、感动,所有的愿景似乎全在里面了。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提防流行语的另一面。有些流行语扁平、干瘪,不够准确,容易产生歧义。比如,“杠精”这个词原本是指通过抬杠获取快感、总是唱反调、故意争辩的人。可是随着网友的不断使用,它好像渐渐成了一个有点暴力的词,当我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习惯于给对方扣上这么一顶帽子。

流行语在简单明快的同时,它的过度使用,也消解了语言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更像是“快消品”,用过就扔,听过就忘。2013年的流行语,2023年谁还在用?谁还记得盛行于哪一年?

语言的创新,是时代的需要;语言的丰富性,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语言丰富了,而我们又能从丰富多样的语言中理解彼此的差异性,时代才会获得一个良性的发展,而文化和艺术也才会有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谁也不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在欣赏大好河山时,只会脱口而出,“YYDS”或者“美哭了”。木心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我们的语言当如是,慢一点,精一点。寂寞了,同你出游,我不想简单地唤你为“搭子”,你不是任何人的“搭子”,你是自己的人生主角。

归根结底,流行语的盛行是年轻人情感、心理的一种投射。无论是诙谐的、自嘲的、忧伤的,抑或充满了温暖和期许的,都是内心的镜像。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匆匆忙忙,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经历过怎样的悲欢,不晓得刚刚走过拐角的那个人是走在人生的上坡路还是下坡路,而关起门来,夜晚昏黄的灯影下,面对自己,冷暖自知。流行语如同一座桥梁,通过它,大家潜意识中在寻找认同感。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流行语,就是在找那个说得着的人。

微信编辑:王泓烨(实习)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FhzPj1me0awJTnJm-Thc-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