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串”起来的自动化监测

“串联组装后的传感器成功采集到断面数据,继续保持监测。”看着显示屏上的监测数据,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宁波监测项目负责人李志凡激动地说,“付出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们成功了。”

为了给浙江宁波梅山港口9公里防波堤的水下施工提供软土层的实时数据,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宁波监测项目需要对防波堤的位移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了最大程度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和便于监测海堤施工期的地基土体变化参数,项目团队决定利用自动化监测方式监测,并将监测断面设置在淤泥层较厚的深水区。

然而,第一步安装监测传感器就让项目团队犯了难。传感器直径过大,导致测点安装进度缓慢,严重影响监测效率。原来,传感器要通过外套管进入水下,“扎根”在淤泥中,外套管最大直径是300毫米,可是传感器在经过并联安装后,外径达到了270毫米,加之深水软泥阻碍,安装成功率低,安装难度大。

李志凡也深感棘手,不禁揉着额头发愁。项目会议室里不时传出激烈的讨论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久无定论。“如果改变传感器组装方式呢?”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在李志凡脑海中浮现。

于是,他带着项目团队翻阅资料,联系咨询行业专家,寻找替代方案。在团队研讨交流时,试验员杜华川不经意间的一句“要是能和之前人工监测那样将传感器串联起来就好了”给团队带来了解题思路。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项目团队找到了初步答案——用串联组装方案代替并联。

然而,自动化监测传感器鲜有用串联组装方案,监测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此,李志凡带着团队在现场进行不断调试。“为确保方案可行,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进行验证,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识别和评估。”李志凡说,与陆地相比,水下作业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必须多次试验来验证工艺优化的可行性。

250毫米、230毫米、210毫米……项目团队一边调整传感器的直径,一边对照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经过十余次的调整试验,团队最终将直径270毫米的传感器,通过串联组装,优化到了100毫米。

然而就在监测团队进行试验段安装时,现场又出现了新问题。原来并联安装时,传感器有11根信号线,一个传感器对应一根线。传感器改变了连接方式,信号线也要随之改变,这就需要团队要重新处理线路连接,将新线路重新接入数据采集箱。

为此,团队联合厂家进行了20余次的现场调试,确定了数据线分组并线方式,解决了并线防水问题,最终锁定了串联组装方案。随后,团队在现场进行了初步性能监测试验。“监控数据拿到了,数据有效,方法可行。”驻守在现场的试验员张亚东发回讯息,新方案成功应用在项目第二个断面的参数监测中。

新方案的实施降低了传感器的安装难度,使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更加符合初始的技术要求,真正实现了水下自动化监测的又快又准。看着显示屏上不断踊跃的数字,李志凡和项目团队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来。

(大众新闻客户端 白晓 通讯员 张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NpCm8Ti-0OZJVd1sg02DK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