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占到了全球90%的AI芯片市场份额,只要是涉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就很难不与英伟达扯上关系。想要高算力的芯片,英伟达是首要选择。
但因为美国的限制,英伟达只能降低芯片性能以便符合出口规则。这反而加快了中企自主AI芯片的研发,与英伟达正面硬钢。却没想到“反转”来得这么快!英伟达正式宣布,外媒:开始反击了。
英伟达的反击
人工智能产业爆火,而英伟达站在了风口上。他的GPU在并行计算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提供大规模的计算能力,适用于大规模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GPU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架构能够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大幅缩短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而且英伟达提供了针对深度学习任务优化的软件工具和框架,如CUDA、cuDNN等,能够充分发挥GPU在深度学习任务中的计算优势。这些工具和框架为开发者提供了便利,使他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大规模模型训练。
正因为这些优势,让英伟达占据全球90%的AI芯片市场份额。不过高端AI芯片不是英伟达说卖就能卖的,美国紧盯着英伟达,不允许其出口高端芯片。
英伟达只好降低芯片性能出口,可是中低端 AI芯片在中国能够被国产厂商替代,英伟达已经将华为视为最大竞争对手。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很难继续立足了。没想到“反转”来得这么快,之前对中国市场积极示好的英伟达正式宣布,禁止第三方公司兼容 CUDA。
外媒:英伟达开始反击了,CUDA是英伟达开发的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禁止第三方公司兼容CUDA可能会限制了其他公司在使用英伟达GPU时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因为他们将无法使用CUDA进行开发和优化。
中企的应对策略
英伟达虽然没有明说,但大概率是针对中国开发者进行的规则修改,国内不少厂商启动自主AI芯片的研发,多多少少会对英伟达CUDA进行兼容。但无法兼容之后,可能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和合作。
当然,这种限制可能导致其他公司寻找替代方案,比如开发自己的并行计算平台或者使用其他开源的替代方案。
果不其然,中企的应对策略已经来了,据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表示,其 MUSA / MUSIFY 不涉及英伟达 EULA 相关条款,开发者可放心使用。有了摩尔线程的产品方案,能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更自由地开发和优化其应用程序。
事实证明,英伟达构建的硬件生态并非唯一的选择,要是英伟达非要搞限制措施,那要不了多长时间业界就会出现一大批替代方案。
或许生态环境不如英伟达完善,但也会推动行业的竞争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国产GPU产业的发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