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考队“出差”南极带了啥“极地特产”?空气!

今年4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后,已经全部返回国内。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这次南极考察成果进行后续研究。

01

记者探访极地大气化学实验室

极地大气研究是此次南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科考人员完成了南极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和运行维护、中山站大气化学观测等任务,并采集了相关的大气样品。

记者近日来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大气化学实验室时,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这些气体样品进行分析。大气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等不同气体,浓度结果分析出来后,研究人员将其一一记录下来,再与上一年数据进行比对,最终得出新的研究成果。

记者了解到,全球的大气甲烷自1983年开始有系统性记录,我国的中山站观测是从2010年开始,此后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持续跟踪研究。

科研人员观察中发现,除甲烷气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外,南极二氧化碳浓度也在逐年增长,从2010年到2022年,二氧化碳每年以1.9个百万分比浓度在增长。

02

多种方式持续监测南极大气变化

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南极气体开展了持续研究,监测获取的观测数据,对研究南极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是如何收集的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守栋:这就是我们在南极使用的空气采样器,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南极每隔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采集两瓶像这样的空气样品。采样的时候是要操作这个仪器的,如果我在附近,我呼出的气体就会被它采集进去,这样就影响样品的纯度,所以架到5米的高度,采的是纯净的南极当地的空气。

目前,我国南极大气调查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分别是中山站实时在线监测,中山站现场采样回国分析、考察船走航在线监测和卫星传输、北京实验室实时监测等。

除了进行大气成分监测外,中山站还要进行每日4次的地面气象人工观测和发报。这些数据要求在每天固定时间发回国内,再由中国气象局上报到世界气象组织。

记者了解到,我国2008年在南极中山站建立了大气本底监测系统,持续对中山站周围的温室气体、臭氧总量和黑碳气溶胶等参数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并使用专业的储气瓶采样,系统收集温室气体样品,补充了我国在极地大气化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宋云研 薛建启 刘志浩)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216Z3kvxk1h8q02VvKWNPE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