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土壤生态学top期刊(IF=9.7)最新成果!

底栖生物扰动是红树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特征之一,在红树林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土壤中大型穴居大型动物群类似于生物扰动器,其存在和活动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著影响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关于红树林底栖动物(如招潮蟹)的挖洞活动对土壤甲烷排放及其在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覃国铭博士等科研人员对两个不同红树林群落中招潮蟹扰动前后土壤中的甲烷排放、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甲烷循环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未经招潮蟹扰动的土壤相比,招潮蟹的扰动导致土壤中的甲烷排放率增加了86%-430%。招潮蟹扰动土壤铵根离子、pH值和可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较高,但硝酸盐、硫酸盐、盐度和总氮的浓度较低。此外,招潮蟹扰动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的丰度有所增加,但甲烷氧化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却有所降低。具体而言,招潮蟹的扰动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Methanosarcin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II型甲烷氧化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这可能会导致甲烷排放量的总体增加。因此,本研究强调了在评估滨海湿地固碳潜力时,应考虑招潮蟹的生物扰动所带来的影响。

图1. 实验设计图

图2. 招潮蟹扰动对红树林土壤甲烷排放机制概念图

相关研究成果已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IF5=10.2)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站站长王法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华南植物园覃国铭博士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林草局青年人才扶持计划、ANSO合作研究、广东省重点研究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珠海)以及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24001342

版权声明

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5LlDz4kPVNYOGj5zG749I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