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王小川:被人工智能“抢饭碗”是一件幸福的事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李瑜 何强 曹晓轩)“滴”!空气净化器接收到室内传感器发来的指令后,启动键的蓝光自动亮了起来。当主人推开家门,悦耳的旋律和清新的空气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不是电影中的科技场景,而是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的家。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他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未来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人工智能真的会取代人类吗?近日,王小川来到新华社客户端设在人民大会堂的访谈间接受了记者专访。

“人工智能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机器能够取代人作决策,比如下棋。二是机器可以给人提供服务,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文字翻译。”王小川认为,社会的交互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能够实现人机互动,生活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谈及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领域的发展,王小川认为,它们的速度简直是在“跑”。比如,可以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对机器实现更多的命令控制;回到家可以完成“芝麻开门”的刷脸体验,金融领域也可以通过刷脸技术验证防止诈骗行为发生……

同样突飞猛进的,还有机器翻译。过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痛苦体验:当借助机器翻译的时候,尽管它译出来的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现在机器可以翻译得十分流畅,在一些对语言准确性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普通社交场合,‘机器翻译’的表现还不错。”王小川话语中透着兴奋。

然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发展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如此聪慧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人工智能诞生的那一刻起,这样的追问就没有停止。

“人工智能其实并没有那么聪明。”王小川笑言。

“尽管我们的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已经达到97%,但这是在没有噪音干扰的环境下。”王小川进一步解释说,机器不像人那样能自动隔离无效噪音,有些语音识别机器做不到。比如有多人在一起聊天,机器就很难判断和获取信息了。“语音识别是我们目前做得最好的一项技术,但跟人的差距还很大。”

王小川坦言,在一些重复性高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中,机器的确可以取代人,因为机器可以通过大数据训练习得某种技能来完成任务。但在有些行业,机器可就束手无策了。

以家政行业为例,人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需要根据语义、表情、环境等多方因素不断作出综合判断。“所以,并不是某些普通服务行业未来就一定会被机器取代,那些需要跟人打交道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行业,机器是搞不定的。”王小川表示。

对于机器的这份“笨拙”,王小川并没有失落,相反,他倒觉得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机器取代的只是那些重复性很高和需要付出繁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它可以把人类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参与到更加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2A0P8L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