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助推预报预测业务数智化发展

集约高效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是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1年12月,国省统一布局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正式业务化运行,历时3年研发建设、1年试运行,“天擎”成为我国“云+端”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的基座,实现了面向全国气象部门提供“数算一体”的平台化服务——提供全部气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集约服务;承载所有气象产品加工、业务功能的算法运行。

两年多来,“天擎”不断完善升级,赋能气象业务提质增效,支撑全国380个系统实现云化,监测、预报、服务等业务4000余个算法融入,应用时效提升2至10倍;基于“天擎”运行的决策气象服务信息系统(MESIS 3.0),图形产品加工效率提高3倍、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 3.0)可实现预警产品即时下发、气候监测预测分析系统(CIPAS 3.0)时效达秒级……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迭代升级  供图: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业务系统云化效率,保障云化质量,2023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牵头研发“天擎”中试仿真环境,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中央气象台联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台完成智能网格预报国省协同订正流程云化升级,时效较原流程提升约12倍。

气象业务的信息化、智能化需兼顾发展和安全。2016年底,中国气象局部署推进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建设。历时4年,建设团队攻克了海量监控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故障上下游关联定位、自动化运维等关键技术,建成“天镜”系统并在全国部署和业务运行,填补了我国气象业务统一监控运维的空白。

“天镜”系统有效解决了过去气象监控系统成本高、协同难、效率低等问题,横向覆盖观测、预报、服务、政务等业务全流程及气象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加工等数据全流程;纵向覆盖业务系统到基础设施资源、场地环境及国省两级数据中心协同监控,实现“云+端”业务全程监控。目前,“天镜”已实现国家级39个业务系统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40个业务系统的集约监控,对“天擎”等业务自动巡检时间由2小时降至5分钟。

大气无国界,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不仅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的重要节点。多年来,中国气象局一直积极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信息系统(WIS)建设。作为首批三个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之一——北京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 Beijing)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等为朝鲜、蒙古等责任区内国家/地区提供数据发现和访问服务。2023年,GISC Beijing全年实时收集的全球数据量超过900TB,基于“天擎”向国家级业务单位提供全球数据服务,同时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英文版)等多种渠道,为国外用户提供7大类233个子类气象数据产品,有力支撑全球气象业务发展。

作者:刘丹‍‍‍‍

编辑:王婉 苗艳丽‍‍‍

发布:何瑜昇

审核:段昊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PiwbO_fvWIWQuK7UwcM0M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