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二谈决策树算法

在昨天的文章中,企鹅介绍了决策树算法中的两种划分选择——信息熵与信息增益,以及利用这两种划分选择如何构建决策树模型。那么,在决策树算法建模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哪些广泛应用的划分选择呢?今天,企鹅就为你继续讲讲增益率和基尼系数这两种指标。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每行数据(示例)都对应一个特定的编号,导致在编号这一列数据中,有多少数据就有多少类结果。回顾之前的信息熵公式,这一属性的信息增益将远大于其他候选属性,以这一属性作为分支节点虽然分支节点的纯度达到最高,但建立的决策树模型不具有泛化能力,无法对新样本进行有效的预测。

上述现象表明了信息增益在使用上的一大缺陷——其对取值类别较多的属性有一定的偏好,这一偏好可能对模型的泛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而,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划分选择——增益率。

增益率的定义如下:

对于属性的固有值IV,属性对应的值的种类越多,IV的值就越大,增益率也就越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类似于“编号”这类属性对建模过程的影响。但,这也会造成增益率对可驱逐数目类别较少的属性有所偏好的情况。因而,在应用增益率构建决策树模型的C4.5算法中,并没有直接选择增益率最大的候选划分属性,而是采用了一种启发式算法:

(1)从候选划分属性中找出信息增益高于平均水平的属性

(2)从(1)中选出的属性中挑选增益率最高的属性完成决策树的节点选择。

可以说,C4.5算法是在以信息增益为节点划分选择上的ID3基础上的改进,但除了节点划分,C4.5算法还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

(1)能够处理离散型和连续型的属性类型;

(2)构造决策树之后进行剪枝操作;

(3)能够处理具有缺失属性值的训练数据。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还将对剪枝以及缺失数据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在基本了解了C4.5算法原理后,那么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利用R软件进行操作呢?

CART决策树使用基尼系数来选择划分属性。

除了使用基尼系数作为划分节点选择的指标,CART算法是一种二分递归分割技术,把当前样本划分为两个子样本,使得生成的每个非叶子结点都有两个分支,因此CART算法生成的决策树是结构简洁的二叉树。由于CART算法构成的是一个二叉树,它在每一步的决策时只能是“是”或者“否”,即使一个feature有多个取值,也是把数据分为两部分。

CART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将样本递归划分进行建树过程;(2)用验证数据进行剪枝。由于剪枝将在后文中进行重点介绍,那么下面我们将对如何在R语言中实践CART算法进行介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3G1GQJ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