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太空新增复旦大学跨学科实验平台,复旦信息星成功发射

一场跨学科合作,让复旦大学新增了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平台。5月31日,一颗名为“复旦信息星”的通信遥感卫星搭载谷神星一号Y12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一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团队领衔的上海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委支持建设)、上海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市教委支持建设),与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卫星质量为52千克,将运行在轨道高度535千米、降交点地方时6:00 AM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

“这颗卫星进入轨道后将为复旦大学的各项跨学科研究成果提供验证平台。”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詹义强教授告诉记者,不论是新型材料、通讯技术还是用于自然灾害预警时的最新遥感成像技术,都将在这颗卫星上进行验证。

金亚秋院士(前方左二)在指导卫星研制。

詹义强团队研发的光伏新材料此次就将搭载卫星上验证其抗高能辐射的能力,“此前我们只能在地面模拟强辐射环境,尽管实验室模拟环境可以非常精巧,但新型材料在各类严酷环境中的实际表现仍然无法准确预知。此次在真实的环境中的测试,可以更好地量化评估其真实功效。”而一旦经过验证的新材料只有传统光伏砷化镓材料成本的几十分之一。

“复旦信息星”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和战略需求,重点探索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光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与AI大数据融合处理。实验室副主任张俊文教授称,希望能够在卫星上验证升级的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同时检验自然灾害预警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技术。“通过卫星获取地面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遥感图像,为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救援提供更详实的数据,并且为未来天空地海一体化覆盖的互联网服务中,不同功能、不同高度的卫星和近地通信平台等多种网络节点实现互联互通,验证通讯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事实上,这颗卫星本身就是多学科合作的产物,此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航空航天系和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等多学科专家都参与了这一卫星以及搭载技术的研发,“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卫星平台开展融合式教学的探索,让本科生也加入到这一平台的科研工作中。”詹义强告诉记者。

作者:姜澎 张菲垭

文:姜澎 张菲垭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张鹏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l8fwZxMBqM5w6_64EdZY4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