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在中国产业升级道路上,海洋开发领域绝不会缺席

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表面积,蕴含着无数的自然资源,海洋许多的特性都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古时候各国的神话传说之中,就不乏海底珍宝的传说。但是现实和神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并没有什么宝物能让人在深海中畅游,海水作为海洋的基本,也是人类探索海洋最大的障碍。为了让人类更好地探索与利用海洋,各种相关设备也随之被开发了出来。

《流浪地球2》中展示的概念型深海潜水设备

因为海洋复杂的条件,这些设备的性能要求相当严苛,开发难度很大,长期以来,这些设备被发达国家少数大企业垄断。而在当今国际竞争与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之下,海洋开发设备的国产化是必然需求。同时,面对全新的海洋开发需求,全新的海洋探索设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海底光电缆——全球信息与电力的动脉

1858年,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成功铺设,从美国到欧洲的第一次越洋电话靠着这条电缆实现。这已经是一百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而发展到了今天,海底光缆已经成为了全球大洲之间信息交换的主干道,虽然无线电和卫星通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比起来全球海底上百条容量以tbps计算的光缆,就相形见绌了。

毕竟以光缆为载体,信息交换的效率是极高的,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发展中国家网络的普及率提高,未来第三世界国家对于海底光缆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为了应付未来电力系统更高的需求,也使得海底高压电缆输电成为了电力系统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全球海底光电缆基本上被三巨头,日本的NEC,法国的ASN和美国的SubCom所垄断,占据了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市场。相比于普通光缆建设,海底光缆无论是制造铺设还是运行维护都更加复杂,单是一个深海缆线的防水层问题,就需要许多的技术积累,而想要运营好这方面的业务,则更需要对复杂的运行流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同时每一环节的成本还要保持竞争力。

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我国企业积极开拓进取,不仅满足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需求,并且在面对国际局势压力的情况下,依然成功参与了数条重要的洲际海底光缆建设,并且未来还会在第三世界的海底光电缆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这样一个有着垄断企业,同时还受到国际局势影响的行业实现零的突破,无疑是我国产业升级战略的体现。

海洋油气开发——深海的黄金

如果说海洋资源开发中,哪个方面实用化程度最高,那一定是海洋油气开发。早在1896年,美国就在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海洋开发出了第一口海洋油井,不过那个时代的海洋油井实用价值很是有限。直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熟悉的那种钻井平台框架才逐渐建立,海洋油气开发才走入正轨。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油气开发也从早期的沿海,浅表油气开发,走向深海,复杂地形开发,在如今的全球油气资源中,海洋油气开发占据了重要部分。对于我国这种陆地油气资源潜力有限的情况来说,海洋油气更是占据了每年新增油气的大部分。

这一切离不开全方位产业升级的支持,海洋油气从勘探,开发,运输,每个流程都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单单是为海洋油气开发配套的特种船只就有十几种,这些船只在造船业中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我国造船行业这方面的突破不仅为我国海洋油气事业提供了支持,同时还改变了我国造船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的现状,在全球造船业的价值链中占据了更高的位置。

而这方面的突破,并不限于传统海洋油气开采这一领域,在海底采矿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来的智能采矿机器人经历了多次的实验;而在非传统油气领域,我国则率先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采实验。在不久未来,这些研究,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可利用的资源。

海洋水产养殖——蓝色的菜篮子

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各有风味,富含营养,是如今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因为捕捞与环境污染,许多海产品越发稀少,甚至面临局部灭绝的窘境。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人工养殖海产品是必然的一步。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许多海洋生物的习性和陆地生物或是淡水生物完全不一致,传统的养殖设备无法适用,想要实现这方面的突破,需要设计全新的养殖设备,既要结合海洋生物的习性,还要满足智能化无人化的需求。

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回报,我国新一代养殖设备,实现了更高的养殖效率,更环保的养殖模式,更智能的维护方式,许多之前只能靠渔民经验与运气进行捕捞的鱼类,如今可以靠更智能的养殖网箱来实现人工养殖,为海洋工作者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减少捕捞对环境的影响,为我们的餐桌提供更多的选项。

深海科学探索——向更深处进发

深海世界中有太多的未知,据说地球的起源与生命开始的秘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而想要在深海进行探索,则需要十分专业的设备。在数千米的深度之下,潜水器每一立方厘米都会受到可怕的压力,只有最专业的设备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为科学事业服务。

而我国的深海探测器,也很大程度见证了我国尖端技术的进步。“蛟龙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为我国的海洋科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遗憾的是,这艘深潜器的钛合金主结构是由俄罗斯加工的。

钛合金强度大,密度轻,价格也不算很贵,是很多特种领域的首选,但是钛合金加工的难度很大,长期以来只有俄罗斯掌握大体积钛合金结构加工技术,欧美民航客机上的大型钛合金结构件加工也交给了俄罗斯。

为了满足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与科研需求,实现这个领域的加工技术突破也是必由之路。2017年,4500米级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投入实用,这艘深潜器实现了更高的关键技术国产化比例,其中包括结构加工;而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深潜器,实现了万米深度的下潜,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国产化。

而在未来,为了满足科学探索的需求,我国科学家还计划了深海空间站的计划,这种类似太空空间站的结构,可以使得科研人员长期驻留深海,对大洋深处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当然,这样的宏伟规划,自然是需要更多的技术进步作为支持。

海洋开发的未来不止这些,无论是潮汐发电还是海底旅游,或是利用海洋冷却优势的海底数据中心,都有巨大的前景,自然也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

深蓝的海洋,有无数可以开发的空间,但是这条充满宝藏的道路,绝非坦途。探索深海的关键技术,哪个都不是可以轻易得到的,也是别人不会送给你的。这一领域充满挑战,但是也足够大有可为,我国全方位的产业升级道路上,海洋开发这一领域,绝不会缺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epkTWjivEhXPrTphK1QZU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