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嫦娥六号从月背采集2000克月壤后,踏上回程之路

嫦娥六号满载而归,除带回2000克珍贵月壤,还帮法国、巴铁办了两件大事,而美再眼红也追不上。

在探索太空这场伟大旅程中,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和采样返回任务,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次任务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深空探测技术上的先进能力,而且提供了对月球背面环境及其土壤成分的重要科学数据,对于未来的月球和深空探索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对于嫦娥六号来说,成功着陆月球是未来采样返回的关键一步,因此期间展现出不少亮点。

(图解:嫦娥六号登陆月背后,采样返回)

据介绍,嫦娥六号想要实现成功落月,难度是非常高的,由于地面全程无法干预,着陆器必须自主执行,依靠导航系统、稳定的推进系统以及精确计算,来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实现精准、软着陆。

嫦娥六号上升器的成功发射及入轨则是另一个技术亮点。在3000N发动机的基础上,只需约6分钟即可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轨道,之后的着陆过程,嫦娥六号使用了7500N变推力发动机,最大推力与10个成年人的体重相当。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嫦娥六号在下降过程中通过其先进的视觉系统主动选择合适的着落区域,并在100米的高度暂停,使用激光三维扫描对月面进行精确检测。这种技术确保了探测器能够避开潜在的地面障碍,并选定最佳着陆点。

此外,嫦娥六号在约3米高的地方关闭发动机,依靠其机械式缓冲系统完成最后的着陆,这一策略避免了发动机可能会对月壤造成的吹散现象,确保了着陆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图解:嫦娥六号采集月球样本期间,遇到了不少难题)

完成着陆后,嫦娥六号的任务转向了月球表面的智能快速采样。科研人员利用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在地面模拟月球表面,为采样决策和操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地球上土壤的形成过程与月壤的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月壤主要通过太阳辐射和微陨石的轰击形成,所以在撞击过后会产生不少小石子。再加上月壤分布不均匀性、厚度不同,所以对月球探测器采样与钻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嫦娥六号主要采用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来进行样本采集工作。二者比起来,采样更简单一些,主要对周边范围内月壤进行多样化自动采集。

整个过程更像是用扫帚将月壤扫进簸箕里。至于为何不用吸尘器,则主要是因为叶片缺乏基本的空气条件,所以无法旋转,而且月壤大多比较松散,扫地式采样更方便快捷。

钻取的难点在于,探测器需要将钻头深入月面之下进行样本采集。根据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传回的数据显示,月壤厚度4-12米不等,着陆地点的月壤究竟是松散还是坚硬,只能听天由命了。

好在,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里进行过多次模拟采样过程,确保了整个采样过程的顺利和高效,如今嫦娥六号成功采集2000可月壤样本返回,便是最好的证明。

(图解:嫦娥六号携带立方星与氡气探测器一同登月)

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还很淡定,法国和巴基斯坦人却忍不住集体狂欢,原因很简单,嫦娥六号升空前,其都找上中国,往嫦娥六号上“挂了点特产”,比如氡气探测仪、立方星,为此,法国和巴基斯坦还一举成为全球新晋实现月背登月的国家。

综上所述,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和采样返回任务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巨大展示,也为全人类的月球及深空探索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然而,同样也需要明白,未来探索中需要克服若干技术难题,这将是推动人类航天事业向更远宇宙进军的重要动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MaebjIUqWEvKUq2M8iqttU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