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比芯片更难的技术,被美日全垄断,中国企业连山寨版都造不出吗?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大部分都属于世界一流和准一流。然而有一个产品,却是中国的短板。

它比芯片还难造,如今已经被美、日等国全面垄断。

我国国内的企业,甚至连山寨版都根本造不出来。

那么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它的技术为什么那么难呢?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工网】【中科院之声】【光明网】。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精密仪器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工具,能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做科研。可以说,没有精密仪器,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

中国精密仪器市场规模高达9614亿美元,这个数字看似可观,但其实92%的市场份额被外国企业所垄断。

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精密仪器我们都需要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进口。

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高校实验室还是科研院所,使用的电子显微镜、光谱仪、分析天平等基础仪器设备,几乎全部来自外国厂商。

这些仪器关乎着我们开展基础研究、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可却被外国企业牢牢掌控着定价权和供货权,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被人拽着辫子走路"。

作为科技人才大国,中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可唯独在精密仪器这个最基础的领域,我们竟然无法自主生产,在国际上很难有发言权。

中国科技界需要尽快在精密仪器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声音。

否则,我们的科技发展就永远建立在"租借"的基础之上,很容易受制于人。因此,突破精密仪器被外国垄断的现状,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从理论基础来看,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投入长期不足,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理论积累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而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过度依赖引进和模仿外国先进技术,形成了快速发展但缺乏根基的局面。

我们必须聚焦这个关键核心领域,发挥自身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彻底的自力更生。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强国。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精密仪器行业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大,且终端用户相对有限。

这使得国内企业在考虑自身商业利益时,更倾向于将有限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领域,而对投入精密仪器领域的热情不高。

这种产业发展环境的不利因素,加之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构成了制约我国精密仪器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

而追溯历史渊源,近代中国长期内忧外患、备受战乱蹂躏,教育事业和科研机构无法正常发展。

这从根本上阻碍了精密仪器产业的起步。

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凭借战争需求加速了精密仪器企业的成长,并在战后期持续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从而培育了一批行业巨头。

即便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仪器事业也是力不从心。

由于人才和资金投入的长期匮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旧难以拉平。

直至今日顽疾依旧普遍存在,加上前期发展缓慢,我国精密仪器产业自然居于被动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精密仪器产业之所以落后,是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础研究滞后、环境不利以及近代落后的发展进程,三者交织叠加,造就了当前被动局面。

只有清晰认知这些根源,我们才能完整把握问题症结,从而更有的放矢的制定出实现突破的对策。

虽然中国精密仪器产业目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我国也正在大力健全精密仪器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通过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我们正在积极扭转人才匮乏的困境。

更可喜的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芯片等“被卡脖子”的核心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弯道超车能。

这让我们坚信,只要下定决心、稳扎稳打,同样可以在精密仪器领域创造逆袭的奇迹。

放眼未来,中国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进行模仿、再创新的低端国产替代,切实解决当前被动依赖进口的状况;

第二阶段是在模仿基础上不断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最终阶段是将精密仪器产业全面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从跟随到并跑再到领跑的03蜕变。

这一发展路线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背后有详实的顶层规划和务实的政策扶持。

从支持企业到鼓励自主创新,从加强基础研究到推动产业融合。

我国政府已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力舍措,为精密仪器产业发展扫清了障碍。

事实上,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再到引领世界,这种路子并非第一次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就是如此起步的。

当时中国通过模仿和逆向再创新的方式,逐步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最终成长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如今,在精密仪器领域我们正重走这一路子。

但有了前车之鉴,发展进程必将加快。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战略谋篇布局和企业自身激流勇进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精密仪器产业一定能够突破被动局面,重现生机与活力。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定能最终突破这"卡脖子"技术,实现精密仪器自主可控,助力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当年的日本是"山寨之国",如今还是精密仪器的领跑者。

那么未来的中国,定将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看完精密仪器技术的发展,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中工网】——《【劳模宣讲】马兵:为中国精密仪器加工不懈努力》

[2] 【中科院之声】(中国科学院官方账号)——《新中国“光学摇篮”的故事,从“八大件”讲起 | 科技自立自强》

[3] 【光明网】——《中企捐赠精密仪器助力埃及玻纤产业》

[4] 【国际在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密仪器的中国制造怎样炼成?这些企业给出了答案》

[5] 【Wind万得】(Wind资讯官方账号)——《深圳“20+8”产业报告之精密仪器》

[6] 【科工力量】(观察者网科技工业新闻小组官方账号)——《中国制造之痛:“卡脖子”的精密仪器,我该如何拯救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MwKEiAQloDXvhTCL3KN5y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