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程序员,除了高薪工资之外,最长说的就是压力太大,黑白颠倒,作息不规律。一篇“程序员死亡”把舆论推向高潮,高薪的亮丽外表之下,是以身体消耗作为条件的。再加上网上时不时爆出“某某程序员连续加班三天致死”、“某某公司程序员称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等等负面新闻,让很多程序员还有想要成为程序员的人感到恐慌。
很多人认为程序员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996的上班工作时间,高压下的工作状态,单调枯燥的工作内容,让原本是脑力劳动者的程序员,渐渐变成体力劳动者。所以如果你年龄太大,不能加班,别人就觉得你不行,纵观现在很多公司,年龄在40岁以上的程序员寥寥无几。
二十多岁还能用身体拼未来,三十五岁之后,你还能在精力上拼过年轻人嘛?人总有老的一天,等自己40,45或者50,55了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再做程序员了呢?那么那个时候该怎么办来生活呢?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可能这个故事能让你对程序员的年龄限制有所改观。
硅谷有一位传奇的程序员David Cutler,VMS和Windows NT的首席设计师。他1942年出生,现在已经76岁。他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编程,现在还从事Azure云和Xbox一线codeing开发。,被人们称为“操作系统天神”。
由此可以看出,程序员不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大了,照样可以编程,并且程序员的编程能力会随着年龄持续积累。但是一直只做程序员的话,很有可能没“钱”途。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提,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真的非常不同。在国外,你可以单纯喜欢编程,就一直做一个一线的程序员,而在中国,如果到四十岁你还在一线编程,没有升到管理岗,那么周围的人都会觉得你是因为能力不行,就会对你产生很多非议。所有一线的岗位都奔着以后升职到管理岗拼命努力,毕竟升职跟钱和地位息息相关。
所以啊,在中国,很多年龄大了的程序员,要么升入管理岗,要么自己创业,再不济就选择转岗。不会选择做程序员到退休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