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河声丨“逆转”近视科普被证伪,莫让平台纵容戏码继续

最近,“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它们都有用吗?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视频都是伪科普。更糟糕的是,这些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之所以在互联网“横行霸道”,与平台纵容不无关系。

据报道,在近日“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登上热搜背后,是伪科普博主和平台的“默契”造假与忽悠:一开始是部分博主通过议题设置、“标题党”等,发布不实信息博眼球、换流量;之后,平台捕捉到相关热点,推波助澜,“算法”赋予相关内容更多的曝光度;接着,那些深谙平台推广机制的博主,发布了更多的“擦边球”“蹭热点”信息;最终,伪科普信息更多了,虽然相关话题下也有部分正确的科普知识,但公众被各种各样的消息包围,又是在伪科普的话题下难辨真假。

纵观以往相关伪科普屡上热搜的背后,可不仅是相关博主、平台收割流量这么简单,而是接下来为相关机构、个人打着科普的幌子进行更大的行骗、行销等牟取不正当金钱等利益服务。

也就是说,这类伪科普博主和平台的“默契”造假与忽悠,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认知,破坏了知识科普的正常秩序,也让广大网民的其他正当利益被置于危险当中,可谓是危害多多且可能非常深远,必须予以严肃的关注和打击整治。问题是,怎样才能有效整治呢?

治病究根。稍稍研究就不难发现,类似伪科普博主能够和平台“默契”造假与忽悠,以及配合行骗成功,无外乎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利益使然。平台和博主配合伪科普,目的是获得真利益。比如赚取点击和关注流量,获得第三方利益输送等。二是违规成本小。在进行伪科普和获取利益后,相关的伪科普(视频或文章等)却往往止于权威部门的辟谣,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实质代价。三是信息不对称。普通受众由于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等支撑,很容易被伪科普迷惑。

更为关键的,是相关平台管控机制滞后。目前,不少社交平台开始对已经澄清的谣言打标签,提醒公众注意,但针对伪科普内容的标签还很少。这一漏洞的存在,等于直接或变相纵容了伪科普泛滥传播,且即便事后弥补,但伤害或损失已经造成,或难有效挽回。但事实上,不管是法律的规定,还是从经营的道德层面,对平台而言,“算法”不应当仅仅从热点出发,更要承担“拔草”伪科普、“种草”真科普的责任。

对症下药。鉴于时下伪科普博主和平台“默契”造假与忽悠的复杂成因与严重危害,有关方面有必要积极出手,智慧作为,尽快形成有效的治理合力。

比如,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直接的伪科普博主,以及本该严格审核发布视频等信息,但实际却履职履责不到位的平台,在进行及时科普辟谣的同时,也要针对他们恶意或失职情节,以及造成的恶劣影响进行必要的经济、司法等处罚,让他们在巨大的直接违规违法代价面前不敢再为。

比如,深查根源。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利益蒙大脑。对于一些伪科普视频或文章的查处,不能止于就事论事,而是要深挖造假背后的利益驱使者,并进行更加严肃的处理,彻底打破这一造假利益链,让这类造假失去强力支撑和存在的根基。

再比如,作为相关网络平台,要深刻明白的是,传播伪科普也许能获得一时的流量等利益,但却是在饮鸩止渴,对自身的长远发展不利,要切实履行经营监管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把伪科普挡在网络传播的萌芽状态。

当然,这也需要广大网友强化科普素养,增强自身科普“防火墙”,去伪存真审慎对待和吸纳相关网络科普知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h13npbG6TIk-GJCIDDpwL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