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施剑林院士,最新JACS!催化让你健康

第一作者:Bowen Yang

通讯作者:施剑林,王利新

通讯单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施剑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11),另获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5)、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科技奖励。

王利新,男,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等课题20项。

论文速览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一种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与活性氧(ROS)在主动脉中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导致血管结构损伤,最终可能引发大出血和猝死。目前,临床治疗AD的药物在有效清除ROS方面效果不佳。本研究针对主动脉夹层(AD),提出了纳米催化抗氧化的新概念,通过构建具有仿生结构的钴(Co)纳米催化剂,能够高效且持续地清除病理性ROS。

理论计算显示,该催化剂通过羟基Co(III)和氧代羟基Co(V)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变,伴随着内层质子偶联的双电子转移,形成非缔合活化催化循环,有效催化抗氧化反应。这种仿生纳米催化剂在AD区的高效抗氧化作用能够显著缓解氧化应激,并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调节主动脉炎症微环境,同时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免受炎症侵害,抑制AD的进展。

图文导读

图1:Co-ZIF-8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和催化机制,及其在AD纳米催化抗氧化治疗中的应用。

图2:Co-ZIF-8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图3:Co-ZIF-8的配位环境和催化机制。

图4:Co-ZIF-8对细胞抗炎效应的研究。

图5:Co-ZIF-8纳米催化剂在体内AD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展望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高效催化抗氧化能力的仿生钴纳米催化剂Co-ZIF-8,为AD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了催化剂的催化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了其抗氧化和抗炎效果。Co-ZIF-8纳米催化剂通过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变,上调DDIT4表达,抑制PI3K-Akt途径,实现抗炎作用,同时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免受ROS攻击和炎症损害。

在BAPN诱导的AD动物模型中,Co-ZIF-8纳米催化剂显著抑制了AD的进展,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治疗潜力。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提高纳米催化剂对主动脉的靶向性,减少非特异性生物分布,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文献信息

标题:Biomimetic-Structured Cobalt Nanocatalyst Suppresses Aortic Dissection Progression by Catalytic Antioxidation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10.1021/jacs.4c03344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INPfxTXQypjDb81qL9fTXu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